“No Zuo No Die”

我觉得这是一篇会让 @松木木木 很有“嘻嘻焉”的博客。

No zuo no die,就是“不作就不会死”呗,大概半拉月前在微信圈里跟@松木木木 和@一只猫 同学交流的结论就是,学术圈真是这句话的典范呀!

1首先说个最近的事,前两天看之前在浪荡一家二手书店淘到的德国第一次社会学年会上的报告集子(见右)。还挺开卷有益的,没想到第一次会议中Werner Sombart就对科技与社会进行了专题发言(Technology and Culture)——虽然是偏政治经济学那一套吧,但对于做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的大Joy来说这是个多神奇的“发现”呀——这个可是一个世纪前社会学还在恐龙时期的会议呀!

更逗的是,在论文的第一段,作者就开诚布公地明确自己的侧重点:“I have planned to treat it in an essentially methodological-programmatic-problematic-dispositionary manner.”

哇靠,自己生造了一个长达50多个字母的词,还大言不惭地‘essentially’?!他家的‘generally’得是什么排场?

当时笑翻在地的大Joy立马就想起了目前大概在文献堆里aza aza fighting的松木木木同学,你说,德国学者是不是尤其的no zuo no die呀?

----------

关于学术圈NZND的另一个事情,就要追溯到之前微信圈里的闲聊了:松木木木同学先是转发了一个美国学术人普遍超时工作的帖子,此前吃饭的时候大Joy跟她吐槽过英国高教界基本就是把老师当包身工使呀,善良的一只猫小朋友正义感满满地问,这事工会咋不管呀?!松木木木同学很淡定地解释说,但架不住老师们自己奴役自己呀。简单的说就是NZND。

微信贫完几天之后,英国泰晤士高教副刊一年一度的“最佳就业大学”排名又出炉了(Best University Workplace Survey)。细看数据就更能证明学术人NZND的本质了:

全英87%的被调查学术人要经常“无薪加班”,即工作量远大于合同规定时间,其中66%的学术人抱怨工作时间过~长,46%的学术人意识到其工作量已经影响了其健康,而且(学术和教务人员都算上)差不多一半的(47%)人都觉得大学完全是占他们的便宜好哇!

你看,吐槽这么多,该行呗?不介。为啥?因为就这样,80%的被调查的学术人仍然觉得这个职业超有满足感哎!

==|| no zuo no die 吧。

这个调查让肯大高兴了半天,在俺们学校首页头条炫耀了大半天,为啥呢?因为在最关键的那个“我是否会向别人推荐来我校工作”的问题,肯特大学全国排名第二呦,评选成为香饽饽,学校自然高兴啦。忘了去年是什么排名了,好像也不低,因为记得消息传来,闷骚型英国同事们马上启动自嘲模式:“这都调查的谁呀,谁呀?这里有那么好嘛?要调查我肯定就上不了榜啦!”哈哈哈哈……

不过肯大上榜也不奇怪,我看地理位置就是一大优势——伦敦资源尽在咫尺,但又免去了那些躁乱,学校财力小康,气候环境也不错,要田园有田园,要文物有文物的,满足了书生的一切幻想。佐证俺这理论的时,我看前5名的学校其实都是远离市区环境优雅的学校——这么说来,英国学术人整体还都挺文艺的。但在“我的学校可以使我保持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这个问题上,纽卡斯尔和肯大居然并列第四!只能说,酒馆夜店和农田果树一样有助于保持神志呀。

《“No Zuo No Die”》有3个想法

  1. 由于我邮件订阅,导致每次都第一个跳出来打岔,觉得自己像神经病,最低也是个stalker级别。。。。不过我鉴于已经神经了,无所谓了。。新年以来已经呕吐了四篇小的1500的一篇大的4000,我简直以为自己在绣国旗!!!更别说你们学术界了这虐的段位太高了~~~遥拜~~~~

    1. 啊哈哈哈,昨晚写完我就很不厚道的想:这时间估计还趴在电脑前哼哼哈嘿的就松木木木了。果然耶!新年以来码了一万字啦?你这是PhD的节奏嘛

  2. @松木童鞋,在英国那会我也曾经靠着大Joy的博客(里的8卦)度过了一个个啃paper+吐paper的夜晚呀~
    后来是鼓足勇气才留言的哦~
    PS还没有去过纽大,下次要去纽纽~hoho!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