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过,几年前《The Paris Magazine》上有篇文章的结尾我很喜欢:“如果你把自己当一部小说而非一个事实来读,那你就对自己更有掌控能力。因为人对事实,尤其是有关自己的事实,理解总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歧的。但如果我们是自己所要讲述的那个故事,我们随时可以增改情节。”
那如果你把自己不仅当作一部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图像小说来读,是不是更欢乐呢?




大家过节好呀哈哈!今年的圣诞新年假期很开心,除了28号那天给一个尼日利亚国家奖学金的女生发博士录取通知书之外,基本就没有打开电脑。今年圣诞我们决定“系统”地看一遍BBC拍的各种狄更斯——绝大部分还是需要光盘哦!但光盘到手发现我们的目标太雄伟了,绝大部分BBC的狄更斯是连续剧,所以估计可以看到2022年圣诞!——明年我再向大家汇报观看成果哈!上面的照片也是受狄更斯影视作品的影响哈——我发现BBC很喜欢制作漫画版片头,从早年间的The Pickwick Papers到最新的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都是哦!
嗯,新年到来之前,一定还要完成一件事情,就是每年都要做阅读回顾!














今年虽然依然是没有国际旅行“家里蹲”的一年,但是因为有Conquer Challenge这个跑步软件,溜达了很多的路线,也就看了很多有关“沿途”地区的图书,还是很长知识滴!

也因为这个app现在多添了个毛病——有啥事不要站着说也不要坐着说,不如原地跑步说吧!这比较便于“积累里程”呀!哈哈哈哈
在说各种今年最佳之前,首先要说今年看的最诡异的小说是下面这一组——

学者写小说一般都写的差强人意(Richard Sennett在我眼里算是特例),因为很难跳离学术的“议论文”范儿。而学者写小说能写成像Julia Kristeva如此拗口的,也真的是登峰造极了。Kristeva是个迷一般的学者——不是因为她秘密多,而是因为她争议事件太多,而且不论是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能一边拿大奖另一边搞出一般人都蹭不到边的丑闻来。然后她的小说还是很高产的,一个植根于欧洲政治的心理分析加文学评论双料专家出手写侦探小说,你说你听着是不是都很动心?
我在网上划拉到4本,但她写了有六七本呢。尤其上图左下角的那个Murder in Byzantium,(出版社/她本人)堪称媲美《达芬奇密码》的一部小说。嗯,之所以说她的小说是今年看过的最诡异的小说是因为,真的很达芬奇密码——整本书基本就是一部密码!文字倒比较流畅,但信息特别密——看到一半我忍不住随机找了一页内容数了一下,大概半页A5里大概有十二三个知识点!感觉基本上没有三五个博士学位无法完全欣赏本书内容!还有一个特点呢来自于Kristeva的专业,即心理分析,所以这些小说基本靠人物的大段意识流推动。其实这个做法也蛮好的,只是意识流加知识点,读起来特别累。——如同什么呢?如同用荞麦面做山东馒头。嗯,大雅只能用大俗来解释哈!小说里比较好玩的点是那些她引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当下法国时政的片段,不过这些应该算是我的学术偷窥欲,给文学作品本身增加啥颜色不好说。
吐完槽,下面来说年度最佳~~~
我的三本(小说,非小说,学术):



今年看了很多关于去殖民化的书,但最让我耳目一新的学术书倒和科研没什么太大关系,而是最右边这本。这是关于社会学家Goffman方法论的最深入浅出的一本书,确实是Goffman unbound,让人对其社会学有新的理解。中间的非小说吧,本来我是要选Can the Monster Speak的,但楚楚说那也是她的年度非小说最佳,那我就换成排名第二的Byung Chul Han的书吧——前一阵写了我把他翻译成英文的书都看了,其实那本Agony of Eros也相当好,但相比之下,可能还是不能免俗地推荐他这本风靡德国的The Burnout Society。
其实今年最难选的小说类。我每年从十二月份初就开始琢磨年度最佳,然后下面这三本都曾一度是小说类的最佳



中间的Ishiguro就不要说了,他所有的书我都稀饭稀饭稀饭!但这本Klara and the Sun好像几乎上了所有年度图书的榜单,啊,那我就不凑热闹了。右边这个法国小说The Anomaly也是得了大奖的,时空穿梭与alter reality的老话题,但情节很巧妙,涉及了很多社会问题,很值得一看。最左边的这个是个漫画,但是是一本看完让人感慨万千的漫画,Will Eisner批评狄更斯种族歧视——确切的说是犹太歧视,把其《雾都孤儿》中扭曲的边角人物,犹太人Fagin,作为主人公讲述“恶人”背后的无奈的故事。现在这个年代正是各种反歧视的热潮,但身份政治的讽刺是纸面上的身份扶正了,人性却未必挽回多少,所以不少层面上,越“包容”越割裂。但今天再读Eisner2003年的Fagin the Jew,Eisner的漫画永远根植于人性,这个身份政治作品即便道理上并无新意,但却更让人动容。
但最后我还是选择韩国小说The Disaster Tourist,一来因为这个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写一个旅行社女员工开发灾难旅行路线的小说确实也不错,二来我感觉需要支持一下非欧美作家哈!所谓“知识非正义”(episetmic injustice),有时候就是在可视度这个简单的事情上——很多非欧美国家的作品就是不会见天日呀!好吧,今年有个Squid Game(至今没有看),但绝大部分作品就是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过节期间《卫报》推出全球图书和全球电影两篇文章,列举了被翻译为英文的世界各地的好书和好影视作品,我兴冲冲地查了一番,别看已经翻译成英文而且已经在欧美发行,但十之八九是在平时的渠道找不到滴!
所以那天问国内的小伙伴们今年最佳图书是啥,@春晖 推举这本,看介绍有点意思哦

小巴今年的三本最佳(小说,非小说,学术):



左边的小说是环境寓言(eco-fable),应该确实不错,因为小巴在我耳边嘚嘚了很久了。和我相反,在决定小说类最佳图书上,小巴一点没含糊,非小说和学术类倒是执拗了很久,最后小巴选的这两本据说要相辅相成地看,都是和他现在做的中世纪哲学有关。右边这本从题目和说明上,明明都是我们社会学范畴的嘛——然后我翻了两页,Gnosticism, Augustine, Aquinas, Ockham…我就看不下去了。
楚楚的non-fiction 和 academic



中间的不是楚楚,而是左边这本诗集的作者Andrea Gibson。但见过楚楚的有没有发觉Gibson和她长得好像!!尤其是侧面照。右边的这本Can the Monster Speak确切的说不是一本“学术”书籍,因为里面没有系统的理论,但这是一本让多门学科都会打颤的书。这是作者Paul Preciado在2019年面对巴黎3000多名心理分析师(不知道Kristeva去没去)对医学界助长对同性及变性群体歧视的讨伐。当然是借用了Spivak揭示精英给底层政治扣的玻璃天顶的名句“Can the subaltern speak”。这是我今年在Foyles书店上下楼时,从在他们顺着楼梯扶手摆的书里偶然间碰到的,看完觉得好棒,发给楚楚,没想到楚楚看完也觉得是年度最佳。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如果不是有人告诉是2019的演讲,我会以为是1902年的事情——医学/学术界真的依然这么狭隘落后嘛?! 但别说医学了,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整个社会过去一个世纪(甚至是几个世纪)其实也没有变得更为开通。这点上,美术史和审美是个更为直观的例子,不过这就留到明年再讲啦!
下面是群里两位小朋友的。小朋友的年度图书很有意思,因为他们每年的兴趣点都在变,而且完全没有“逻辑”,不可预测。
首先说乐仔,乐仔两年前还是文盲(啊哈哈),去年乐仔的兴趣点是汽车构造,今年就变成了人文地理了,主人公也从车变成了灰机——

其实如果乐仔在家里各种折返跑也在手机上折算成历程,然后喜洋洋同学不定时给人家发个奖牌什么的话,我感觉乐仔和我今年“边跑边看”的阅读思路差不多嘛!
然后再说黄豆儿,最早黄豆喜欢的书那白菜脱口而出(估计外加“倒背如流”),2018年的时候喜欢火车,2019年是外太空,去年是百科全书式’Questioneers‘,今年听说在600多本书里第一次出现选择困难症(这算一种成长的烦恼哇?),最后选出两本,一本小说,一本非小说


战争题材,啧啧啧。。。
明年两位小朋友又会将视线转移到哪里咧?明年我们又将各自和哪些图书相遇咧?不造,读书这件事永远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及不上造化。我去开启我的守夜阅读了——

(下午三点的英国拍摄夜读效果丝毫没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