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onths-4(12月)

12月是在纽卡斯尔开始哒!我俩北山闪电旅,为的是小巴的一个项目。之后在纽卡斯尔多呆了半天,去Hatton美术馆参观了一下下面这个著名的Merz Barn Wall

这个墙简是前卫艺术家Kurt Schwitters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做的系列建筑作品的一部分,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让雕塑作品有机的融入生活空间。在纽卡斯尔住的辣么多年,都没有来过Hatton美术馆。这回我发现除了这堵著名的墙,还是很有一些不错的藏品,很多源自以前的师生,让我对纽卡斯尔大学的美术学院另眼相看。

原本十二月要和马丁老爷子去看Winslow Homerz展的,但先是北极寒流再是铁路罢工……等明年开春儿再说吧!

从纽卡斯尔回来,研究中心圣诞前最后一个活动—— Queerying Celebration。 ‘Queerying’(而非query)是个最近流行的不得了的词,也有写作queering。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两个拼法有什么实质性区别,都是从queer这个词来的。我也并不太理解怎么就从以往的“反思”进化成queerying了,或者queerying和以前的反思性地应用方法有什么不同。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让我心服口服的解说或者demo。作为一个喜欢喝小酒的家伙)我对各种“新瓶旧酒”多少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同事都喜欢这个词,本主任从善如流,哈哈。

除了主持GSEJ这个研究中心,我的另一个管理职务是负责筹划学院怎么应对(7年之后的)英国下一届学术评审。这个和各种考核一样,理论上是让所有大学通过公平竞技学术质量和影响来分配政府的教育资源(比如我们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我们这个学科里,我们学院总能通过这种公开评比而获取到蛋糕里比较大的那一块),但实际上又是片面的、武断的,好多很好很棒的研究因为没法被计量而显得没用,还有一些很有影响的研究,因为时间太短或时机不对而被淹没……我被认为是学院里上一届评审的大赢家之一,所以被同事忽悠接管对下一次学术评审的筹划,但我觉得首要任务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怎么能拿到高评价,而是让每个人都明白这种评审就是片面的、武断的,游戏是还得玩,但不能因为沉浸于片面的游戏规则而丢了士气——十月份的时候,有一次和同事说着说着就想到,不如年底先从研究中心开始,年终与其组织个圣诞聚餐什么的不过搞个言语手工并用的workshop,主题就是反思我们在学术界都欣赏(celebrate)什么,我们忽视掉了什么,我们应该去欣赏什么,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怎么被别人欣赏等等。用时髦话讲就是上面所述的Queerying Celebration啦!

同事们一拍即合,研究中心内外五个同事负责组织策划,而我则负责……找钱给大家买吃的喝的,哈哈哈。我是在活动前5天申请到的资金的,三天前下的菜单——啊,我觉得吧,活动一有免费食品,立马就特诱人,哈哈哈哈哈哈……

组织者说让每个人带一个能表达自己对科研与celebration关系的物件。我头天刚从纽卡斯尔回家,第二天被问及我带的什么物件呀?使劲想了想,从手机上翻出下面这张照片。

这是2020年有一次和同事在twitter上玩接龙时拍的玩意儿。虽然是为另一件事拍的,但其实和queerying celebration也有点关系。我说我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make bare life sing”,这也是我觉得需要被celebrate的。我有两大块研究,一个是生物技术治理领域的,一个是环境政治/社会运动方面的。生老病死都是bare life,医疗技术能帮助很多bare life实现其潜力,技术治理就是为了帮助bare life sing。社会运动更是如此,bare life在社会学中是个贬义词,因为Agamben这些大师用这个词代指那些被剥夺社会政治地位或机遇的边缘人,但我的研究就是为了给这些人声音,甚至是make bare life sing。当然还有第三层意思,就是我的“bare life”啦!就是说,我在去除所有社会、学术职务之后,我是不是个有意思的人,做科研终究要自己活得更有趣~

说完我就想,哎呦,我得把这个记在我的个人网页上。哈哈哈哈。十二月份的好处就是不论有多少事,都有曙光在即的兴奋,或许这也是为啥灰色细胞格外灵活~

15号最后去了一次学校,这原本是可以开启寒假模式的信号;16号结束了和国内的最后一个meeting,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19号和印度的最后一个meeting,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0号完成了明年的会议的最后一个安排,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1日评审了一个博士候选人的upgrade材料,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2日听说和同事的一个关于鼓励黑人参与干细胞库的小项目中标了,开心——尤其这个项目不需要我做很多,哈哈,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3日给同事审核课程成绩……然后终于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

哦耶!我想说,工作或许细水长流没完没了,但一定要有AC同学的心态。

STAYCATION-4

哇,这样的eggs benedict还是可以的吧?

四天的家里蹲度假要争分夺秒好好自在。想了想,还有什么传统度假项目没有完成呢?你们觉得呢?——当然是书啦!几乎每次出游回来俺都会写一篇“说书”吧,哈哈哈。而且我和小巴琢磨了一下,一般我们度假最后一天因为怕误飞机误火车等等,所以一般都不安排啥项目,基本就是找个舒服的地方看书咖灰吃蛋糕,然后午饭后早早打车去机场,托运了行李过了安检就安心了,贼不走空地再在异地机场买点零食什么的,然后再找个机场里看起来比较舒服的餐馆,点上好吃的好喝的,把书掏出来,一直看到登机门出现……

嗯,所以最后一天的任务经常就是把一路上没有看完的书消灭掉(机场里保不齐再顺两本封面颜值好高但自己也知道不太可能会看的书),然后在飞机上感叹时间飞逝,追忆似水年华——别说,这回Staycation看的书还真的都跟追忆似水年华有关。

首先是这本日本裔北美小说家Ruth Ozeki的疑似半自传体小说,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41cAjMjvOCL._SX324_BO1,204,203,200_

这本书一开始就很抓人。主线是一个叫Ruth的女作家在海边捡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包着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却是一个叫长在加州十几岁时却因父亲被游戏公司炒鱿鱼而搬回日本的青春期女孩Nao写的日记。日记里记录了Nao搬回日本的各种不适应,她的禅学奶奶,还有她和父亲两个人因为自杀念头而对时间和存在的各种感触;而创作卡壳期的Ruth则借助这个女孩的日记梳理了自己的生活。一本书,至少四个人的似水年华,但也正因为年华如水,所以即便没有亲缘关系,个人经历似乎也有各种交汇共鸣——嗯,好像被我说的有点枯燥,其实这本书内容上也是天文地理哲学历史都交融在一起的,所以有时候像读故事有的时候像读散文。

跟这本书几乎相反却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下面这本Footprints: In Search of Future Fossils

81DzlG7XKfL

这是用那天录像的银子买哒!报销时间仓促所以看着差不多的赶紧下单,到手的时候我只知道这是一本“从未来的人类考古的时候,会怎么看20世纪和21世纪的我们”这个角度讲环境的书。角度挺新颖吧?换句话说,我们的那些似水年华啊,大部分也就挥发到空气里了,如果我们运气的话,有些生活点滴日常习惯(比如垃圾填埋场封存的生活垃圾)凝固成化石,在几千几万年后在博物馆里告诉未来的人类我们存在过——而我们留下的那些“印记”,会让那些未来的人们怎样看待我们呢?

看了三五页有点失望,因为作者居然是搞文学的!本以为是一本开卷有益non-fiction,莫非要当beach read来看?迅速地浏览了接下来的三四十页,越读速度越慢,因为越看越有意思:作者是搞文学的没错,但书里讲的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微生物足迹)很准确,而且因为是文学出身,同样是讲环境政治的书,行文张弛有度引经据典,有的时候像在读故事,有的时候像在听分析,而不得不说,在环境关注上,那些作者散文式记录的“故事”其实比道理更让人动容。

Staycation期间顺便还鼓捣了一下著名的Her Story这个碎片式叙事的游戏,细思极恐的游戏,但为了理解现在年轻人“断片儿”式叙事方式以便以后更好的判作业(哈哈哈哈)我也就咬咬牙玩了。Silva的新书还可以,完美嵌入covid疫情,有点鸡贼哎!

啊,总之,愉快的几天就这样度过了。这回没有飞机,坐在自家比飞机座位舒服多了的沙发上盘算着这几天的过往,然后我就想,为什么一定要“追忆”似水年华呢,普鲁斯特写的最后一卷叫Time Regained,或许欢乐年华可以永驻咧?

很政治不正确地篡改了le carre和naomi klein的书封,哈哈(蓝色书底口号灵感源自爱宠大机密里的兔za!),给staycation游记压轴的照片必须是这张:

Stacation-4

STAYCATION-3

IMG_3247

你啥时候看大Joy度假回来不文艺一下的?所以复制旅游体验,staycation也要文艺。而且要文艺,就要从早餐开始。

首先假装在罗马:虽然那个煮鸡蛋托儿是出自以色列设计师之手,而且煮鸡蛋其实并不是意大利早餐的一部分,倒算是英国和奥地利的传统,但staycation期间我是特意要吃一下煮鸡蛋(boiled egg)的。为啥?因为前一阵说了我看了Ursula Le Guin的博客集,然后Le Guin里面特别提到她认为煮鸡蛋是一种要吃其本身味道的食物,那些搭配水果酱料的煮鸡蛋早餐根本就是给那些不懂鸡蛋的傻蛋吃的。真的要欣赏煮鸡蛋,只要煮鸡蛋本身就好了,不要加其他的东西。

煮鸡蛋不管是做还是吃,都是讲究仪式的——Le Guin给出的煮蛋诀窍是,冷水没过鸡蛋,水烧打开,立刻下灶,开始计时三分半,软硬度刚刚好!而且对于真的懂鸡蛋妙处的人来说,放在蛋托上,是大头朝上还是小头朝上,这都是吃蛋界非常伤害感情的水火不容的争论(Le Guin是个坚定的大头朝上派)。如果你拿个煮蛋器煮,煮完在桌上随便敲碎把鸡蛋捣碎在碗里吃,那还不如直接荷包蛋(poach)呢。Le Guin没写,但是按这个矫情劲,我想如果一个人把鸡蛋敲碎再“扛吃”一口咬下去,如同我小学的时候无数个早晨干的那样,paraphrase妙玉,“那便是喂牛喂驴”了~~

小巴平时经常吃煮鸡蛋,但他多半是头天煮好第二天切片放在奶酪和面包上吃。而我是特别特别不爱吃煮鸡蛋。为啥?上面说啦,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早上爸妈就塞给我一个煮鸡蛋,每天早上(因为赖床)总是匆匆忙忙的,我囫囵吞下去常常又被噎到,而且总吃总吃,跟饺子一样,都是吃伤了的食品

但Le Guin很牛,她半严肃半调侃的文字让我一下子特别好奇是不是我真的“误会”了煮鸡蛋。

所以度假期间我一定要规规矩矩地仔细品味一次煮得刚刚好的嫩鸡蛋。

嗯,我特别庄重地实验了一下。……嗯

嗯……

嗯……

小巴像观察实验小动物一样在旁边好奇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我翻了个白眼儿:哎!还是一样的难吃一样的噎人啊!!

虽然物理上那么小勺的鸡蛋应该是噎不到的,但大概俺的食道也是有生理记忆啊哈哈。算了,看来煮鸡蛋之美不会欣赏也罢……我觉得还是荷包蛋(poached)、煎鸡蛋比较好吃!

虽然早饭差强人意,但午饭很给力呀——

IMG_3314

Fortnum and Mason的野餐篮子,当然蔬菜水果是要自己配的。这个桌面上其实最大的奢侈品是那三牙西瓜🍉🍉🍉——不是F&M的,而是俺们村儿中东蔬菜摊儿上的。特别甜特别沙~哇,在英国住过的都知道,找到好吃的西瓜真的是不容易啊!!!

IMG_3361

下午茶则是假装在巴黎,Cafe de Flore~

 

虽然我们的糕点没有Cafe de Flore的好吧,但是Nespresso的咖灰可比巴黎咖灰强太多了!

IMG_3273

知道我为啥手舞足蹈嘛?因为用还可以一边听一个Jazz的一小时现场——听完觉得不过瘾,又在网上找来Greenday,AC/DC以前的现场听,后来为了照顾一下小巴同学的耳朵,又搜了一下Elton John这样的老同志,嘎嘎嘎嘎。

IMG_3419

AC同学表示,前有Kafka on the Shore,后有Karaoke by the Sea

Staycation-3 copy

扰邻一天之后,晚上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结束——

MV5BMjAzMzI3NDQ1NF5BMl5BanBnXkFtZTcwNTA0MjQ3OQ@@._V1_

这部电影让人很怀念逛美术馆的日子,不是绘画本身(里面有很多知名藏品镜头,有时简直可以看作是美术馆宣传片),而是里面很多镜头的剪切真的是常去美术馆的人自然会有的心里写照。挂在美术馆里的作品其实压根不是记载,而永远是当下的映射;而美术馆其实不是什么获取新知的地方,而是个很好反思/反刍的地方,反思那些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反思那些隐秘的被忽略的视角,反思那些我们以为不为人见却被画面曝光无疑……所以美术馆也不是看他者生活的地方,而是个很好审视自己生活的地方。

如果说昨天那本How to Be an Artist是个feel good read,这个电影倒不好说是个feel good movie,但是很治愈。

折腾了一天,看部小电影,休息休息一下~假期未完,文艺待续

STAYCATION-2

IMG_3042

每一个上进青年都会在某个时刻感应到莎士比亚那句名言:世界即我掌中的牡蛎,我将执剑开启它全部宝藏~

可是度假中启动不思进取模式的大Joy来说,珍珠什么的都不重要,而如果打开牡蛎——哇,里面有一个热腾宣软的巧克力面包,这生活多美好呀!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去看个⚾️,今年也不例外,Staycation正好赶上MLB复工,所以早起正好可以看头天的第二场比赛——

而且有没有觉得AC可以把棒球帽戴出贝雷帽的效果?

Staycation那两天虽然是暑假的周末也并非完全没事,比如小巴有一个一小时的meeting,我要给英国GCDC博士培训中心录一个跨学科调研方法的小视频。先开始小巴说要么把meeting取消?我说背着抱着一边沉,取消了下周还得补上,再说,这就和我们大部分出游差不多——基本都是跟在某个会议后面,有会议发言的旅行才正点嘛!啊哈哈(在此特别声明,和国内的逻辑不一样,这种随会旅行只要私人旅行部分不是用公款,不被认为是“腐败”,而被看作是一种合理的工作生活平衡,所以很正常。)

上面是俺的视频截屏,其实我想突出的亮点是左侧的绿色植物——俺的小辣椒🌶️,也是个目前还没有结果被我当龟背竹养的家伙~嘎嘎嘎嘎。每次看我对我家那几个花盆的菜忙得不亦乐乎,到处嘚瑟的时候,粑粑都特别汗,跟我妈叨咕说这大概就是江湖上传说的“小农意识”~

说到我麻麻,不得不说,那天我妈生日(狮子座啦),我爸烤了这一大蛋糕,亮点是狮子左边的那个牌子

IMG_3054

嗯,狮子看来很满意

生日蜡烛也很独特哦,焰火是彩色哒!——

IMG_3555

不过我一直是一个坚信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的家伙,所以麻麻生日,我们当然也要举蛋糕同庆呀!因此那天Patisserie也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大提拉米苏~

Wowcake

因为lockdown以来我们订了好多蛋糕,经常被问不会长胖嘛?然后lockdown之后我们自己在家做了很多沙拉,经常被问不素嘛?——咳咳,同志们呐,你们现在还没有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嘛?——中午吃的素一点晚上才好甩开腮帮子吃蛋糕呀!!

嘿嘿,上面这个是西葫芦西红柿拌冷面,好吃哎!而且长期家里蹲的好处是(闲得无聊的)你会经常偶然在屋子的角落里发现一个你都已经忘了存在的东西,比如这个和我围巾超级搭的碗,这是同事大概两年前在集市上给我买的,完全被遗忘了哎。然后就如同你在自己去年冬天的衣服里忽然发现五块钱的“意外之财”一样,找出这个碗感觉就像重新获得了一次礼物哎!

(受到这个事件影响,我跑上楼真的仔细翻了一遍去年冬天的衣服,哇!我这个守财奴,居然都没有落下任何小费给今年的自己哎!Bah!悻悻然)

下午的乐趣就是把上午录像赚的200胖子花掉,因为7月31号是我们财务的“年终”,所以行乐必须及时——

IMG_2968

左边的是Butler的新书,也就是头一天听的讲座讲的。我还没来得及看。Staycation嘛,要看一点轻松的——

IMG_3118

上面这本书很不错,如果你想找feel good movie看看,但又觉得友谊啊爱情啊什么的有点老调,那这本书绝对是个好选择,是个feel good read,即便你无意成为艺术家。当然,搭配上小巴同学调制的sangria效果更好。

晚饭不能差呀,Dali家宴标准——

这土豆,简直了!

总之我们就在棒球乐高闲书,面条土豆蛋糕,还有各色小酒中结束了愉快的一天。和平时度假一样,第一天主要是在找北,第二天才算刚刚进入状态,第三天staycation高潮迭起,未完待续

Satycation-2

STAYCATION-1

IMG_2970

我们的Staycation真的是足不出户的家里蹲度假。@白菜 之前留言说俺们这不叫“说走就走”而叫“说留就留”——非也非也,我们对staycation还是特别认真的,那四天我们在家里全力复制旅行体验哈。比如一般出游都免不了会暴走,所以俺坚持每天在家里走来走去上蹿下跳以达到一万步以上。

周五早上一早醒来,哇,Staycation真好,连时差都没有!啊哈哈哈哈

我们首先参观了一下当地的植物园——

IMG_2955

网络上红极一时的“三枚蚕豆”的豆子合影留念

IMG_2960

还有幸免费参与曾一度搅入“优生门”的两棵玉米的有机灌溉活动——

IMG_2964

哈哈,话说我浇的那个瓶子里是香蕉皮水。最早是从@松木木木 那里听说的——某天大早上@松木木木 同学兴奋地把一张装了半瓶黄水的可乐瓶晒到微信上,让大家猜猜猜,然后还画蛇添足地补充了一句“不是尿”。。。。我觉得松木木木的这个自我辩解暴露了她好多恶趣味哎,啊哈哈

总之,松木木木后来说了个关键词,就是这种自制肥“不臭”,恰好俺们家也有香蕉,所以俺就研究了一下:果然好多地方都说香蕉皮是很好的肥料哎,还可以在太阳底下暴晒成干然后磨制成沫——我抬头看了看俺们灰不拉几的天空,嗯,固体废料就留给热带地区的朋友们吧!然后俺就用之前在芝加哥看球免费赠送的小熊队饮水瓶沤香蕉皮来了——那个饮水瓶口宽,正合适哎!

试了好几次,其实香蕉水还是有一点味道的,不过用在室外的植物的话,小半天儿味道就散了。

哈,再说一下上面提到的“优生门”:对于农盲大Joy来说,种菜基本论颜值,基本没法考虑产出。俺几个月前在商店划拉了一批种子,基本也是看种子封面好看程度,啊哈哈,其中有一包种子就是baby corn——这个我爱吃呀!而且一想baby corn,能长多大呀?买!然后回家在花盆里撒了一把,居然长了十几个苗!有点挤,但是一片欣欣向荣,很好看。后来分了盆,但分的有点晚,所以分出去的长得都不太好。而这个布袋里的,居然后来又长出三个苗来!——我看书上说自然界种子成活率只有20%嘛,看来商业种子真是厉害,基本是80-90%的成活率哎!反正后来经过再移盆等,剩这两棵长得太大已经分不开了,然后我爸就一直一直告诉我说那么大点土只能留一棵,要选个壮的把另一个拔掉——说白了这不就是让我eugenicise嘛!此所谓“优生门”。俺那舍得拔呀,那叶子看着多来劲呀,所以颗粒无收就颗粒无收啊不,俺现在基本把这兄弟俩当龟背竹养,哈哈

别看俺们度假的这个植物园不大,但沿途风景还是很好哒!

IMG_2965

溜达完,中午我们还体验了一下“从农场到餐桌”的独特美味

IMG_2973

自家种的菜,必须给特写——

IMG_2981

看着素,但是其实味道满满哒!重点是不太看得清楚的茴香(这个不是自己种的)——上面长条盘里的是茴香末柠檬汁腌黄瓜,下面这个是fennel+rocket+watercress+couscous+mint,取决于你味蕾碰到的是哪一个成分,微酸微辣微甜~

午餐过后,假装在Bar Italia,足不出户听一下Judith Butler 周四晚上给Whitechapel Gallery做的讲座回放——

IMG_2985

当然,学术完不妨眯一小觉,头脑放空才能好好消化新思想嘛——

IMG_2947

下午安排了一下同事L退休的网络酒会~——虽然是工作,但是个有趣的工作,所以我就破例在“度假”时搞一搞啦!最后定在这周五,俺还特此卖了一瓶火红的Friday IPA

LN_806628_BP_11味道不知,周五爬梯完再汇报哈!

Staycation并不能阻挡我们的购物热情。每次出游总会买点纪念品吧,而且我们俩吃货几乎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菜市场溜达溜达,然后买一堆当时看着特别流口水但回家大半年也想不起来用的佐料。家里蹲旅游也不能少了这出,所以俺在网上搞到了下面的明信片,还有烤肉佐料——

IMG_3536

看着明信片不错,自己再P一张——

AB_Family-Staycation_LinkedIn_1200x628

嘻嘻,晚上再看一场无脑电影,Ocean‘s 8,就也当今年又去了一次The Met

嗯,第一天Staycation就这样疯癫地结束了。如果你觉得我们已经把家里蹲得差不多了,那你就大错特错啦!更多折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