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样的eggs benedict还是可以的吧?
四天的家里蹲度假要争分夺秒好好自在。想了想,还有什么传统度假项目没有完成呢?你们觉得呢?——当然是书啦!几乎每次出游回来俺都会写一篇“说书”吧,哈哈哈。而且我和小巴琢磨了一下,一般我们度假最后一天因为怕误飞机误火车等等,所以一般都不安排啥项目,基本就是找个舒服的地方看书咖灰吃蛋糕,然后午饭后早早打车去机场,托运了行李过了安检就安心了,贼不走空地再在异地机场买点零食什么的,然后再找个机场里看起来比较舒服的餐馆,点上好吃的好喝的,把书掏出来,一直看到登机门出现……
嗯,所以最后一天的任务经常就是把一路上没有看完的书消灭掉(机场里保不齐再顺两本封面颜值好高但自己也知道不太可能会看的书),然后在飞机上感叹时间飞逝,追忆似水年华——别说,这回Staycation看的书还真的都跟追忆似水年华有关。
首先是这本日本裔北美小说家Ruth Ozeki的疑似半自传体小说,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这本书一开始就很抓人。主线是一个叫Ruth的女作家在海边捡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包着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却是一个叫长在加州十几岁时却因父亲被游戏公司炒鱿鱼而搬回日本的青春期女孩Nao写的日记。日记里记录了Nao搬回日本的各种不适应,她的禅学奶奶,还有她和父亲两个人因为自杀念头而对时间和存在的各种感触;而创作卡壳期的Ruth则借助这个女孩的日记梳理了自己的生活。一本书,至少四个人的似水年华,但也正因为年华如水,所以即便没有亲缘关系,个人经历似乎也有各种交汇共鸣——嗯,好像被我说的有点枯燥,其实这本书内容上也是天文地理哲学历史都交融在一起的,所以有时候像读故事有的时候像读散文。
跟这本书几乎相反却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下面这本Footprints: In Search of Future Fossils
这是用那天录像的银子买哒!报销时间仓促所以看着差不多的赶紧下单,到手的时候我只知道这是一本“从未来的人类考古的时候,会怎么看20世纪和21世纪的我们”这个角度讲环境的书。角度挺新颖吧?换句话说,我们的那些似水年华啊,大部分也就挥发到空气里了,如果我们运气的话,有些生活点滴日常习惯(比如垃圾填埋场封存的生活垃圾)凝固成化石,在几千几万年后在博物馆里告诉未来的人类我们存在过——而我们留下的那些“印记”,会让那些未来的人们怎样看待我们呢?
看了三五页有点失望,因为作者居然是搞文学的!本以为是一本开卷有益non-fiction,莫非要当beach read来看?迅速地浏览了接下来的三四十页,越读速度越慢,因为越看越有意思:作者是搞文学的没错,但书里讲的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微生物足迹)很准确,而且因为是文学出身,同样是讲环境政治的书,行文张弛有度引经据典,有的时候像在读故事,有的时候像在听分析,而不得不说,在环境关注上,那些作者散文式记录的“故事”其实比道理更让人动容。
Staycation期间顺便还鼓捣了一下著名的Her Story这个碎片式叙事的游戏,细思极恐的游戏,但为了理解现在年轻人“断片儿”式叙事方式以便以后更好的判作业(哈哈哈哈)我也就咬咬牙玩了。Silva的新书还可以,完美嵌入covid疫情,有点鸡贼哎!
啊,总之,愉快的几天就这样度过了。这回没有飞机,坐在自家比飞机座位舒服多了的沙发上盘算着这几天的过往,然后我就想,为什么一定要“追忆”似水年华呢,普鲁斯特写的最后一卷叫Time Regained,或许欢乐年华可以永驻咧?
很政治不正确地篡改了le carre和naomi klein的书封,哈哈(蓝色书底口号灵感源自爱宠大机密里的兔za!),给staycation游记压轴的照片必须是这张:
哈哈哈哈毫无PS痕迹
Ahahahaha 双手叉腰震撼四邻的得意笑声
Hi, 我的网络终于成功了。所以现在是不是2050年了?🤣🤣🤣
哈哈,矮马果然是万里长征翻山越岭啊,辛苦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