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又去柏林啦!欢乐严肃紧张团结的一周,哎呀妈呀。上图是最后一天晚宴结束后在布兰登堡门拍的。
有的看客知道,俺这次去柏林呢,主要是受邀参加了一个德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Bosch集团每年举办的一个闭门的高规格科技政策的“辩论”(debate)——其实不是那种甲方乙方的争辩啦,而更类似探讨。
所谓高规格呢,真的是比较高——就是有欧洲研究基金会的前任和现任两位主席呀,UNESCO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啦,Nature的主编呀什么的,一共18个人,其中有个被邀请的小喽啰居然是大Joy耶!矮麻,虽然咱也出席过不少“高级”场合吧——最近一个例子比如二月份咱自己那大腕云集的课题结题会, 但这么多行政大牛一起出现的闭门会,我还真是第一次参加,主持人都是个英国获得过官佐勋章(OBE)的著名媒体人。这也是会议要“闭门”的原因之一——这样可以让大家放下政治包袱,真正的畅所欲言。——也正因如此,所以好多八卦没法说哈。
总之,大Joy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一下滴——这个同事楚楚最了解了,因为原先邀请的和我“辩论”的是个很有名的后殖民理论家,然后对方的作品真的好深奥好难懂啊,然后大Joy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研读其作品终于搞清楚对方的思路了,然后的然后……对方因为家里出现紧急情况临时来不了了,然后的然后的然后基金会临时请了另一个大牛…… >.<!!!
那个时候脑海里顿时飘来一个词,四个字母组成,以F打头……
……
……
喂,你在想神马,我想的是“FINE!”啦!哈哈哈哈哈哈……
楚楚在飞去本尊的城市(Kalkata,也称‘City of Joy’,所以自然是本尊的城市,哈哈)的路上也一路给我各种打气。后来我就去“辩论”啦!第二天楚楚很关心的问我会议开得的怎么样呀。
我说:quite well
楚楚说:仅仅是quite well嘛?
我说:主要是我不太习惯这类听众自然不会有太多外露的反应,所以虽然我觉得我发挥得蛮好的,但是没有习惯的那种现场热烈反应,小有失望(“人来疯”特有的小纠结),甚至回答问题时,因为听众的“面无表情”有几次我都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解释清楚。不过呢,鉴于后来ERC的主席特意走过来跟我握手说很喜欢我的发言,并且问我有没有考虑过来欧洲大陆工作,有个我好葱白的大牛临走时也是特意绕了半个屋子过来把名片塞给我,以及另外一个德国与会者问我我是不是曾经在8年前在XXX期刊上发表过XXX的那个(那是我发表的最早的作品之一啦)……我推测我的表现应该是‘quite well’啦!
嘎嘎嘎嘎。
这次经历确实有点和往常不一样,比如有一天会议晚餐时跟一个中年姐姐胡扯了一晚上,告别时才瞥见餐桌上对方的名牌,哇英国一政策大牛(大Joy这种脸盲是完全认不出来的,尤其晚餐灯光又那么暧昧);早餐时因为餐厅拥挤,找了一个面善的阿姨对面坐下,本来想闷头吃饭,但对方起了个头,发现原来是一起参加另一个Falling Wall会议的(类似德国版的TED Conference),从脱欧扯起,相聊甚欢,然后邀我一起搭车去会场,后来发现居然是德国化学学会副主席;当然还有就是我在微信群里嘚瑟过的,最让大Joy沾沾自喜的是最后一天晚饭坐在一个天文学家旁边,然后大Joy隐约回忆起几年前在科普书上学会的三脚猫广义相对论(比如嘛叫重力场),然后被对方表扬说俺孺子可教也,然后的然后对方说他就是三十年前第一个提出用重力场来测量宇宙扩展速度的辣个大师啦……妈呀,实打实的“everyone is someone”,这个还真是第一次经历。人生立马莫名感觉很“高效”——这么说有点snobbish和各种政治不正确,但确实如此,这周收获的新知N多。
当然,这也要提到这一系列会议背后的大patron,Bosch基金会——对,就是那个做牙刷冰箱吸尘器什么的公司,但这回我才听说,这个私企慈善基金会并不是每年由Bosch公司拨出一部分钱来做慈善,而是反过来,是这个慈善基金会以绝对优势控股Bosch的各个商业公司。哇!太劲爆了。
这周在柏林有很多感触,其中之一是明明行程普通却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原因之一是会议都开始的好早结束的好晚,每天早上打开酒店窗帘,明明不到8点,居然对面办公楼里已经有不少德国人在工作!
第二个感触是,在德国工作真幸福,因为办公室里总有蛋糕,会议茶歇总有蛋糕,午餐自助到处都有蛋糕
蛋糕!蛋糕!蛋糕!——然后有人告诉我说,德国文化如此,实验室里只要有德国博士生就总会有蛋糕吃——真的哇?我还真没注意。不过我这次下决心要招一个德国博士生!哈哈!
胡吃海塞了三天之后,我忽然”理解”为什么德国人会那么早出晚归努力工作了——如果不工作那么长时间,怎么能有足够时间消化那么多卡路里呢?!
嘎嘎,玩笑啦。不过第三个感悟也是跟这个有关——那就是这次参加的几个会,晚宴都是全部素食,完全没有肉。我觉得这真的是个绝妙的点子,一来简化了订餐程序(不然至少要订普通和素食两种餐饮),二来确实更为环保健康——而且素餐其实更美味,因为舌尖会对香料更为敏感;三来……全素食饮食那不意味着肚子里有更多乘纳蛋糕的空间哇?!哈哈哈哈!
要让参会者津津乐道,吃是很重要的一项呀!
Falling Wall这个会议(借柏林墙的倒塌这个哏衍生至科技壁垒的倒塌)组织得简直就是一场艺术,连吃也是如此。比如会议涉及的一个科技突破就是对“记忆”的认识,而其午餐就顺水推舟地由四个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大厨做的“带着家乡记忆”的有故事的四道菜。午餐前,大屏幕播放了四个大厨对自己选择做的这道菜的视频,午餐是大厨亲自给大家盛自己做的饭,午餐后,会务组邀请四个大厨上台接受大家的感谢——
除此之外,你知道举办这种会议的一个难题是,当发言者超过了规定的15分钟,但每个发言人有都是有地位的贵宾,怎么办。哇!Falling Walls又让我大开眼界,他们有个工作人员专门研究每个发言人的特点,然后会以魔术、哑剧等方式,没有一个字,用优雅诙谐的表演“赶”发言人下台,非常有效又体面。而且真的很精彩,比如如果发言人讲的是海洋科学,到点他会穿着潜水服掏出活蹦乱跳的小鱼儿上台示意发言人下台,如果发言人讲的是信息安全,他会穿着风衣拿着手提箱如特务接头似的,在发言人旁边“捣乱”,如果发言人(女)还讲不完,他就从箱子里掏出一支玫瑰直接单膝跪地献给发言人(言外一致“亲爱的,别说了”)……哈哈哈哈
也因此,虽然后来下午已经很累了,但我还是暗自希望每个发言人都能拖堂,因为这样就能看到更多精彩的“催下台”表演啦!
第五个感悟是,男女平等真是任重道远。那天闭门会议,华裔有三个,除了大Joy另两位是男性,洗手间里一位大牛半开玩笑地跟我说:“我问你个政治特别不正确的问题哈,你说那两位中国男性会不会坐在那里(看着你)心说,这女子谁呀(就在这里发言)!”
我大笑,当然与会的那两位华裔男士不会有这种想法,不过这位提出的对中国高层讨论的印象也确实有事实基础啊——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就好几次诧异/抗议过,中国学术讨论往往一码全是男士,最不可思议的一次是谈论啥女性学术人贡献的会议,台上好像做了13个发言人,居然也全是男性!
欧洲也存在男女平等的问题,但这点上,天朝和欧美差距真的还很大很大。比如这回Falling Walls有个关于AI政策的讨论,一共邀请了20来位各方面的专家吧,但你看,最后出来总结的三位代表以及主持人(好像是Scientific America的主编),都是女性!
总之这周很短暂,却很开眼界,科技上更是了解了好多最新的进展,记了好多笔记。
最后要说个不一样的收获,就是在商店里收获到的这个小雕塑——
哈哈!看到这个小玩意儿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必须得拿下啊!因为太像胡椒盐儿了!!!
商店里当时还有一模一样,不过四个爪子是纯白色的小猫,那个会跟胡椒盐儿更像,不过我还是买了这个爪子上有一抹黑的小猫,因为小胡在外面疯完,常常就是四爪“脏兮兮”地就来我家补觉了。
小胡对这个小雕塑也很感兴趣哎,盯着看了半天,估计在心说,这厮怎么有点像我咧?
爆个料:话说周五英国晚上大雨,小巴没能在雨前把小胡“赶”回家,所以小胡居然在我家一直呆到了凌晨3点半,等雨停了,小胡就喵嗷喵嗷地把小巴嚎起来,说送朕回家送朕回家,然后小巴就睡眼惺忪奴性十足地把小胡抱回了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