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记

上周在北美high,这周自然就要为教学学期中的淘气付出代价——周一早上回来赶紧补觉补课补(判)作业,一直到周三晚上,整整吃了三天的pizza呀!矮马,一个月之内谁也别跟我提pizza,谁提我吐谁……

昨天终于把essay判完了,又开始得瑟,照猫画瓢地做了在白菜家吃的大盘鸡皮带面(实验挺成功,以后再也不用特意去伦敦解馋了,嘎嘎),然后倒上小酒儿开始博客——

既然上周好像净在机场泡了,在说丹佛之前,就先嘚嘚一下坐飞机那点事的吧。

首先哈,我觉得国际旅行中,“culture shock”的第一站绝对在机场,尤其如果还要转机的话,机场安检各国风格不同,比如英国安检必须把kindle呀ipad呀统统掏出来,但(女士)鞋基本不需要脱,而我发现美国安检只要不是笔记本电脑,都吆喝你收包里,别拿出来“捣乱”(这让我很好奇美国X光机都是啥配置),但鞋都要脱脱脱!

你记得乔治-克鲁尼蜀黍在电影up in the air里过安检时那华丽的流水作业吧,基本上是大Joy的写照,那会每周往返巴黎和纽卡斯尔的时候练就的,为防止耽误自己和他人的时间,咱每次出行从着装到手提行李都是“安检friendly”,几乎很少会被拦下过。

这次也是如此。但上周自从巴黎出事了,机场安检都加强了,所以没想到的是,周日从丹佛回伦敦的时候,大Joy 的手提行李居然引起机场人员一阵慌乱。

俺和俺的箱子被拎到一边检查去了。我还琢磨呢,我连充电器都打到托运箱子里了,这手提行李里能有啥“可疑物品”聂?后来发现原来是下面这瓶东东——

以前在欧洲的一些高档超市里,我见到过这个牌子的海盐(犹他人估计会激动的拍着桌子纠正我说是“真”海盐),从来没买过,也从来不知道原来是犹他州的特产。那天在白菜家吃个肚歪,白菜夫妇送俺到了机场,离起飞还有半拉小时,大Joy就在机场商店里溜达着消食儿,心说从盐湖城买个啥纪念品给小巴聂?咦,忽然看见了这个背后小字声称“咸得有点甜”的恨不得跟Big Bang有一拼的宇宙第一勺海盐——矮油,你说送小巴,让他用这个做三文鱼给我吃岂不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嘛!哇哈哈哈哈~

手机查了查,这个盐据说是侏罗纪时代就在犹他中部形成的——大家看《侏罗纪世界》没有?剧情和克鲁尼的新片《tomorrowland》一样乏味哦——总之侏罗纪时代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一件事恐龙消失了,还有一件是覆盖在北美大陆上的海水蒸干了,(但唯独在犹他)积淀下了一大厚层的海盐,后来上面有盖了一大层火山泥,矮马,隔绝污染不说还渗入了60多种矿物质(这盐糊脸上也美容不?)。

所以这是大自然迄今为止最古老最有营养最“原味”的盐啦!挖掘过程绝无提取和添加哦——你看右边放大的局部,难怪那盐看起来像一瓶沙子!

这个盐的网站可乐趣了,自我推销信心百分百的——比如他们会纠正你的错误观点——谁说“盐”吃多了会高血压啦?你肿么知道就不是“糖”惹的祸呢?再比如,他们还把犹他的这个侏罗纪海盐和俺们英国Celtic Sea的海盐做对比,说俺们的盐味道也还凑合啦,只不过俺们的海水里污染比较重啦,比如有点汞啊,铅啊什么的,嗯,bon appetit……>.<!

见过卖盐的,没见过卖盐卖这么得瑟的。大Joy都被其厚脸皮而动容了,马上收购一瓶。

回到几天之后的丹佛机场,当安检人员挖掘出“可疑物品”居然就是这瓶盐的时候也哭笑不得,一个女officer抱歉地跟我解释,主要其密度“不寻常”。

我玩笑说,是啊,估计很少有哪个旅客背一罐子盐上飞机的!

女officer眼珠子转了一圈,说:快过节了,你可不知道我们每天在行李里都发现什么稀奇古怪的鸟(diao)!

丹佛没有直飞伦敦的航班,所以回程的时候特意选择在芝加哥转机

IMG_7680 copy

看,那远处湖边上的高楼耸立就是大Joy无比喜欢的芝加哥啦!!!!!

虽然明知道芝加哥O’Hare国际机场就是一梦魇,但还是选择在这里转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Joy需要再买一件Cubs的T恤。

你造哇,Cubs今年可牛啦,虽然没有打进the World Series,但MLB今天的四大奖项其中的三项——最佳投手,最佳新人和最佳经理,都是Cubs的哦!!!!!

最逗的是,那天在丹佛从它们“长安街”(16th street)一端的”皱皮书店”(Tattered Cover Bookstore)搭公车回酒店,发现美国人真的好爱聊天,有个黑人大叔跟俩大妈八卦完,忽然转身开始跟我嘚啵嘚——我的第一反应是好恐怖,俺们英国是不兴和陌生人说话的好不好——他开始嘚啵嘚自己赌马那点事,俺完全敷衍地哼哼两声,直到他忽然说了一句他支持某匹马就如同他支持Cubs一样。

大Joy忽然眼前一亮,说,哇靠,你不早说呀,我也是Cubs粉丝哎,哇靠,Kris Bryant和Jake Arrieta太帅了有木有,你看没看第三场季后赛那6个home runs£&@!¥$^£^£^%&*£%£@……blah blah blah……

黑人大叔瞪大了眼睛——我想他一定是impress于本亚洲小女纸居然对Cubs知道这么多——没想到等我喘气的功夫,大叔终于有机会插嘴说——咳咳,其实我是White Sox的粉丝……

Whaaa???!!!

你造这俩芝加哥棒球队的关系是这样的——

cubs

所以,很“恰巧”的是,公车停靠的下一站正好就是大Joy要去的地方啦!(哈哈…哈哈……一脸抽搐地byee~~~~)

总之,芝加哥机场转机确实是一场梦魇,从主航站楼转到英国航空所在的航站楼基本对于芝加哥的地勤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谜,我问了5个工作人员,一共给了我4个不同的答案!但好歹是在耽搁了一个小时之后,终于爬到了BA登机口,并且如愿增补了CubsT恤,顺便还发现了一个夏天没有看到的棒球型Wrigley Field球场的冰箱贴,啥都别说了

content_197691416308115192

在去芝加哥的飞机上难得坐了个靠窗的位置,发现伊利诺伊洲的地皮好好看呀,随便一俯视都是艺术品呀,有木有——

IMG_7677

你不觉得这地貌(下图左)很像Sonia Sekula的画(右)吗?

芝加哥之旅-6

芝加哥之旅,没有Art Institute of Chicago(AIC)怎么能算完整呢?

确切的说,虽然之前什么芝加哥学派呀Hull House呀Cubs呀Al Capone呀Bayless的Guacamole呀等等等等说得很high,但实际上大Joy最早要来芝加哥玩的主要就是冲着AIC来da!

AIC因其印象派的收藏而大名远扬,而且好几年被评为‘Best museum in the world’——British Museum很不服气地心说,不就是trip advisor评选的嘛,又不是什么peer-review出来的——但那也禁不住米国人会得瑟——

IMG_5406

哈哈哈哈~AIC是大Joy向往已久的呀!俺们的酒店和AIC就隔着一条街,所以到芝加哥第二天早上,在Wildberry吃完一顿极具幸福感的早餐之后,在AIC开门前半小时俺俩就在门口傻坐着等开门了。嘎嘎

AIC不算特别大,但内部比我想象的复杂,楼层交错,而且地图画的实在很艺术,让人完全找不到北——LP绝对不会告诉你,在AIC最逗的经历是你将会在展馆里遇上和你一样也找不到北的家庭,然后在电梯上大家一起吐槽!嘎嘎

AIC给我的主要印象有两个——

IMG_5163

第一个就是作为一个久居欧洲的家伙,我觉得北美人挺好玩的:一般美术馆都有个导游手册吧,AIC好像除了一个特别小的pocket book是没有官方出版的Guide,因为AIC好像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他们买的书直接就是《法国印象派》之类的这种对印象派综述的书籍。

不愧是北美最大的印象派收藏地,霸气!

在展馆里溜达,时不时听见很多学生发出哇~~~这样的赞叹。不过对于守着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的家伙来说,AIC的馆藏真没那么震撼。

不过还是很有收获的,比如,看了好几年修拉的“星期天下午”工薪阶层的左岸(下面第一幅小图,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Bathers at Asnières),这回终于是看到了那个星期天下午中产阶级的右岸了(下第二幅大图,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1600px-Baigneurs_a_Asnieres

IMG_5209

梵高的卧室一共画了两幅,一幅在奥赛,这下也看全了

IMG_5187

在印象派这块的惊喜是,看到了一幅很少见的雷诺阿的海景,真好看真好看。把细节用手机摄像摄下来了,微信发给麻麻当福利。

IMG_5210

不过最大的惊喜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感触——也是和地域有关系——AIC让我第一次发现美国艺术这么好看!

真的,这事我这次发现真是和地域很有关系,盘算一下欧洲其实很少有北美现代画家的大展,偶尔浮光掠影看一两眼,也觉得哦,这不是拷贝俺们康斯特伯嘛,哦,这不是受法国影响嘛

AIC的美国艺术展览在楼上,虽然是大多数(美国)参观者不太关注的(因为相比楼下,楼上人烟稀少呀!),但真是让大Joy大开眼界。Sheeler, Albright, Geller, Blume…统统喜欢。尤其Sheeler,

IMG_5270

IMG_5279

IMG_5272

回到英国第一件事就是在Amazon上找关于Sheeler的书——AIC的书店实在应该反省,一点都不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只顾着摆印象派的书,大Joy当时那么想就地消费,居然都未遂!

AIC最著名的两个美国画是——

1,《夜鹰》(Nighthawks)

IMG_5248

大Joy有一个关于这幅画的漫画,哈哈,是一个叫Jinru的人画了一本《Painting Stories》,是对6幅名画进行画外“YY”的短片漫画集,其中第二个故事就是关于《夜鹰》的。YY得还可以吧。

2. 另外一幅美国画里的镇馆之宝是下面这个《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

1

最为好玩的是,当我们走进这个展室,迎面看见这幅画的时候,小巴当即瞠目结舌,一副整个人生观都被颠覆的样子。

我问为啥

小巴说,这幅画从他开始记事的时候就一直挂在他父母的卧房里,因为这是他那个会画画的做法官的太姥爷在晚年的时候画(临摹)的,所以小巴一直以为这是他太姥爷的原创呢!!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安慰小巴说,没事,我以前一直以为French Toast是法国人从我奶奶无比好吃的鸡蛋炸馒头片那里偷学来的~

总之至少这下你可以想象当年Grant Wood(嗯哼,真实作者)的这幅画有多么流行了吧!

看画展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幺蛾子,比如下面这幅画——

IMG_5244

我只想对里面表情纠结的模特说:没事,头发这么乱真不是你的错……

嘎嘎嘎嘎~

AIC是个博物馆,除了画还有其他展品,比如另一个很有名的事夏加尔德这组好漂亮的“美国窗户”

IMG_5139

最后一组两幅窗户拐了个弯是iphone pano功能数据分析不得力哈,实物是直的。

旁边的说明里写道,从左到右,这六块玻璃分别代表的是美国的 音乐,美术,文学,建筑,戏剧和舞蹈……

嗯,大Joy认真的一一对号入座。

然后发现,哎~左边第二幅,美术,那个窗户,发现啥问题没有?

IMG_5140

右上角好大一只公鸡哎~

夏加尔咱不好把自己的作品就这么植入吧?

2724385_f496

嘎嘎嘎嘎~

当然,公正的讲,“大公鸡”在夏加尔很多画里都有,因为夏加尔认为大公鸡是“多产”的意思,所以其实上面这个小图,夏加尔画的他和他老婆逃到自由世界巴黎之后的欣喜之情,按大Joy的理解基本就是文雅版“祝我早生贵子”的意思。而美国玻璃上这只公鸡,大概也是祝美国美术繁荣昌盛吧——当然,画家夏加尔明显偏心眼,其他5门艺术就没有获得这特殊又直白的祝福喽!

AIC还有一个展室特别有意思,那是在原来芝加哥证券交易所被拆迁的时候,AIC担起保护历史文物重任,把交易所主厅,一砖一瓦地搬过来,在AIC得以复原——

IMG_5154

你看,那个时候的证券交易还需要在绿黑板前蹬梯子手写呀!

IMG_5157

IMG_5158

……

本来写到这里以为芝加哥之旅(总算是)写完了,但忽然想起来,除了AIC和世纪公园的雕塑群,芝加哥街头也有不少名家作品哦!

比如这个农贸市场后面,棕色大楼前,是毕加索的“狐狸”(本名“无题”,大Joy建议叫“Fantastic Mr Fox”)

IMG_5620

侧面照——

IMG_5629

(小巴疑惑地问:“你确定这是一只狐狸吗?” 吓~毕嘎索的东西,谁搞得确定)

总之,狐狸街对面就是米罗的“芝加哥”

IMG_5627

天线宝宝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嘛?

还有那天从Walgreen出来,迎面就是Jean Dubuffet的雕塑,叫什么忘了,反正他的雕塑都这样

black+and+white+sculpture

芝加哥人觉得这个雕塑很像Snoopy,所以给它起了个外号叫Snoopy。我觉得这个外号和雕塑原本的名字一样匪夷所思——不就黑白相间嘛,哪里像snoopy啦?也许是文化差异吧,我觉得这个雕塑放英国,外号就会是Newcastle United。

嘎嘎嘎嘎~

好啦,至此,芝加哥之旅就算记录完啦!

下一站,北京!

芝加哥之旅-5

IMG_5454

这次到芝加哥还有一个很兴奋的事情就是去看了Jane Addams的Hull House!

为啥兴奋呢,因为在“芝加哥之旅-1”的时候提到过,JA是个经典社会学学家,她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界面上的Hull House是最早的缩减阶级差距的试验田,所谓的settlement house就是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settle到贫民区,帮助拉动贫民区的文化和生活水平(写着写着忽然觉得这和毛主席的上山下乡思路是一样的哇! 其实倒也不奇怪,你知道JA是托尔斯泰的笔友),鼎盛时期占着方圆俩街区十来栋楼呢。

JD还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IMG_5483

由于她做了这样一个settlment house的试验,她写的书(上图她画像下面的书都是她写的哦)涉及后来分化出的城市社会学、移民社会学、工作社会学、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社会法学、社会伦理学、社会教育学等等诸多领域。

她和社会学的关系就不多说了,就说一个吧——童年大家都有过吧?但“童年”这码事或者这个概念几乎可以说是JA创造的。

你知道为啥绝大部分人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都比较头疼嘛?因为咱人类历史上,一直到20世纪初,基本都不太需要教育小孩哎,绝大部分小孩从能直立行走的时候开始,就要派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当“小大人”使唤。漫长的0-18岁的“童年”绝对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发明。而Jane Addams是个富二代你造吧,她和她的partner们认为小孩应该有玩的权利,而且即便是有钱送女孩上学的家庭,小孩也不应该在学校里成天背诵四书五经(歪国的四书五经也是各种礼仪歌谣,我觉得跟三字经没啥差别),所以开设日托所,讲故事,开垦play ground,从Hull House现存的书架上展示的当年那些人看的书里(可以随便翻的哦),还有厚厚一本游戏规则大全呐!除了推进小孩教育,少年法庭这码事也是Hull House运动推动的。

总之,JA把在当时天方夜谭的一个想法变成了如今社会的常识:把小孩当小孩看。

Typical street urchins who lived at Hull House in the 1920's.

上图是芝加哥历史博物馆里关于Hull House里的小孩的一张照片,中间那小孩笑得多给力呀!哈哈

Hull House在城南,历史博物馆在城北,后来我俩去历史博物馆受了一下爱芝加哥主义教育,历史博物馆就在林肯公园边上,室外就是一身正气的林肯——

IMG_5693

本来去的目的也是因为林肯,因为小巴是林肯铁粉,本想去那里看林肯的death bed的。不过运气不好,居然那张床被租借到Springfield展览去了。不过林肯被刺杀前几个月留下的面具还是在的,一睹林肯真容——

IMG_5647

别说,我肿么看这个面膜觉得林肯长得很有点哲学家的气质,比如蒙田什么的……>.<!

这个历史博物馆也挺值得一去的,虽然林肯部分的展览很让人失望(几乎除了上面说的两个东西就没什么了),但对了解芝加哥的历史还是挺有帮助的。

比如他们餐厅侧面是个很大的拱门——

IMG_5640

这是从二楼拍的,一看就很有文化吧。嗯,是指芝加哥当年肉制品食品安全的问题,就是John Updike在The Jungle那个小说里写的……

==||

拍下来,回头讲课的时候告诉学生芝加哥人民还真有幽默感,在餐厅里放食品安全纪念碑……

除了在工业化食品加工问题,工会斗争,摩天大楼等工业化问题上走在前端,芝加哥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呢。你知道俺前一阵显摆的俺家那Weber经典烤锅——源自芝加哥!

IMG_5674

咱早饭吃的Quaker Oatmeal——源自芝加哥!

macaroni cheese——源自芝加哥!

IMG_5675

美国版七巧板,lincoln log,源自芝加哥!

IMG_5679

“兔女郎”情色服装——源自芝加哥!

IMG_5682

而且这还是美国第一个获得专利的“职业服装”!哈哈哈哈哈哈~

到芝加哥就不能忘了一定要沾点匪气。

IMG_5453

芝加哥人杰地灵呀,连出产的土匪都是顶级土匪。据说当年Al Capone的老大觉得芝加哥太乱了,居然是跑去纽约找安全感的——你想芝加哥当年得有多~不安全!

临离开芝加哥的上午,我俩去参加了一个芝加哥黑帮解说之旅(Untouchable Tours),大约1个半小时的样子,特别值得一听,从南到北把当年芝加哥黑帮割据和各种影视剧上的名角名段都讲明白了,现在再看Boardwalk Empire的很多桥段,大Joy都可以自豪的说——”I was there”了,啊哈哈哈哈~

IMG_5848

讲解是两个老头,俩人都模仿着意大利黑帮口音,一唱一和,讲解得特好玩。具体内容就不复述了,就讲两个吧,一个是以前Al Capone以前的酿酒厂(所有照片都是从坐在大巴上透着玻璃拍的,凑合看哈)——

IMG_5867

注意到了嘛,现在这个厂址门口已经蹲了俩咱中国的大石狮子,霸气!

第二个是,还记得Boardwalk Empire里有个情节是开花店的黑帮老大Dean O’Banion在他自己的花店里被枪杀的那个场景嘛?

那个花店历史上就是在这个现在已经是停车场的地方啦——

IMG_5853

对面就是一个教堂,因为Dean O’Banion很孝顺,以前跟他麻麻保证过,要一辈子生活在教堂光辉的沐浴下——所以就把花店租在了教堂对面。据说现实中Dean O’Banion被枪杀这事没那么简单,出殡的时候也是一阵枪战。下面的照片就是花店对面的那个教堂,发现什么了嘛——

IMG_5855

放大一下,看见当年的枪眼了嘛——

IMG_5855 copy

据说以前这个教堂的入口是和街道持平的,也就是说,没有前面那些台阶。你造为啥后来铺上了那么高的台阶哇?因为下面的枪眼太多了,只好用台阶的方式遮挡了。

劲爆吧?!1个半小时的解说基本全是这种劲爆八卦哦!所以去芝加哥灰常值得参加一次哦。

到此为止,芝加哥之旅的博客……

还没写完。因为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还没有写呐!哈哈,要留在最后压轴。能猜得出是哪里嘛?

(未完待续)

芝加哥外传-答白菜

白菜昨天说”美国几大球类运动里,我最不懂的就是棒球啦”

回复里装不下,现另写一博客:

棒球好看,因为(除了看长腿美男子外),棒球表面安静但技术含量太丰富啦!

Pitcher扔出去球的一瞬间,除了速度还有对旋转方式和运行轨迹的控制,有fast ball(有分什么four-seam, two-seam等等), 除了快球,还有什么curve ball, slider, change-up等等各种花样变化。

比较好的一份对12种球型的总结在这里:http://lokeshdhakar.com/baseball-pitches-illustrated/

最惊险的就是,当小球以至少也是每小时七八十麦从只有18米远的地方朝你飞过来的时候,击球手要在一两秒钟之内做出这是什么球,以及要不要击球的判断——那绝对是火眼金睛!——所以棒球实际上是很刺激的运动哦!

而且左撇子和右撇子在掷球和击球如何配对有优势上也有讲究——小巴跟我讲过好几次,俺从没弄明白过……我只是不能想象肿么有的击球手可以左右手都打得来。

而且我觉得学医的都会觉得棒球很神奇吧,嘿嘿嘿嘿,因为你不觉得那对上臂、前臂、手腕和手掌肌肉的控制简直了嘛,那局部小肌肉控制的,够拉小提琴的了吧。我觉得pitcher都是吃菠菜叶长大的吧,因为那掷球的胳膊实在不一般

Popeye_003-550w

你看一般比赛都有好几个pitcher,就是因为能甩出那么高速的球,一般扔个七八十个也就差不多了,中间你看还有用冰袋给pitcher胳膊肌肉降温的,其中的生理学虽然咱不懂吧,但咱觉得特神奇哎。有好多关于pitcher动力学的研究,比如你看这个文献,题目就超酷:http://ajs.sagepub.com/content/34/3/423.short

所以棒球超有看头。

最后放一个TBS去年用AC/DC的“play ball”做的季后赛广告!Cubs昨天又赢啦!!!这是自2008年6月3日以来Cubs第一次9连胜。啊哈哈哈哈~⚾️⚾️⚾️⚾️⚾️ 季后赛!季后赛!

芝加哥之旅-4

大猜想——

全美职业棒球联盟(MLB)30支球队里,你觉得AC是哪个球队的球迷聂?

那还用说嘛!

肯定是芝加哥“熊熊队”(Chicago Cubs)呀!啊哈哈哈哈哈哈~

IMG_5935

芝加哥小熊队和从1916年开始就是其主场的Wrigley Field在棒球史上就是俩传奇呀!

小熊队算是美国第一个职业棒球球队的鼻祖了吧,最最早是在1876年,米果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成立的,据说最早的名字叫White Stocking——不是现在芝加哥的另一支棒球队White Sox哈,但确实是后来因为被White Sox呛了名字,所以才改名的,改名的时候球队老板有个很精神分裂的想法:要取一个既威武能震慑到敌队又好玩有趣的名字,结果就取名“熊~熊~” (==||)

并配上了一个咱中国人看来第一反应就是“狗熊掰棒子”的图标——

2920

这个狗熊掰棒子的旗帜现在在Wrigley Field周边的酒馆上方那依然是到处迎风飘扬。让我这个不迷信的,都忍不住琢磨小熊队打球跟中国足球似的让人捉急,我看跟wrigley field的诅咒倒没什么关系,跟这个倒霉旗子或许更有关系。

没错,小熊队曾经是个不错的球队。但说起小熊队的光荣历史,那都得是用童话般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真的小熊队上次赢World Series是1908年!!!107年以前!一个多世界了耶!啊哈哈哈哈哈哈~

是不是堪比中国足球啦?而且小熊队和中国足球还有一个超级相似的一点是——虽然球玩得烂,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长久不衰地吸引着一代代,一批批铁杆球迷。

你知道职业棒球赛的球票票价以及上座率一般是和球队表现呈现正相关的,但这个供求关系貌似在小熊队身上完全不成立,甚至,小熊队输球越多,上座率越满(估计是球迷在家看电视看得“捉急”?),而且球票越贵!小熊队的球票一直是MLB里最贵的之一。

有人说,这和它的主场,全美第二老的球场Wrigley Field的名气有关——有人把Wrigley Field这一亩三分地在棒球迷心目中的地位和朝圣者心目中的麦加或梵蒂冈相比!

IMG_5704

IMG_5781

更有人说,小熊队自从搬入Wrigley Field就一蹶不振,和1919年World Series暗箱操作故意输球给Cincinnati Reds的丑闻有关,是被诅咒的球队。这个丑闻是咋回事我倒现在也没闹明白,但是Fitzgerald在小说里说,是他笔下伟大的盖茨比干的,但其实是Rothstein干的,Puzo在他的小说教父2里让Rothstein的哥们Hyman Roth说,自从1919年之后,地痞流氓们就爱上了棒球~

嘎嘎嘎嘎,当然,除了这点丑闻,WF之所以是个圣地主要还是因为它传统,除了它是很多传统的发源地(比如第七回合的时候唱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还因为它的外球场是风雅的常青藤墙(上图中间偏右可以看见一部分),虽然有电子屏幕,它仍然沿用手工的木板记分牌——

IMG_5744

对Cubs和WF的魅力可见一斑的是,他们有一个忠实的球迷,那就是AC的‘namesake’,世界知名坏蛋Al Capone(A.C.)!说起来坏蛋能做到Big Al这重量级上,确实得靠江湖义气。据说在美国禁酒期间,Cubs的老板得了白血病,要死了,他儿子挺孝顺,觉得老爸要死也要死得舒服,而对于这种不治之症来说,唯一能安慰老爸的就是香槟了。所以Cubs老板的儿子就斗胆跑到了Big Al下榻的酒店说明了情况,A.C.听了二话没说,让人直接送去一箱进口香槟——而后每天早上,别人家送牛奶的时候,Cubs老板都能收到一整箱的香槟,直到去世。——每天一箱呀!哇塞!不愧是世界知名坏蛋,就这么大手笔!

我们在芝加哥期间Cubs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客场,只有最后一个晚上,回到芝加哥打主场——对手居然还是San Francisco的Giants——要知道以前在加州上初中的时候,SF Giants的棉服冬天跟俺们校服似的。而且你知道SF Giants是卫冕冠军耶!不过现在大Joy早倒戈成Cubs fan啦!

那天我们买的是球场远后端’Bleachers’的票

IMG_5725

还记得上学坐校车的时候cool kids always sit in the back的原则吧,我和小巴这么cool,当然要坐bleachers!(尤其俩geek小时候都被排挤于后座区之外,长大以后还不圆梦啊)哈哈!Bleachers虽然是没有座位号,需要自己抢座的长条木凳区,但是球场里除了包厢最贵的票了,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很多home run的远球常常会落到这个区域,所以很多球迷是跑来接球的,还有一个嘛,就是这个区域还真是保留了棒球赛最原始的社会功能,是那些成年cool kids呆的地方,我的天呐——

虽然以前看过MLB的表演赛,还有Minor League的现场,但说起MLB正规赛季的现场球赛,这还是大Joy第一次现场看。我印象里棒球一直是个安静的美男子运动,和它鼻祖板球差不多——不比拼肌肉,没有暴力,也没什么速度,是个你可以边干别的事情别跟进,顺便瞟两眼穿戴干净的长腿帅男的运动,一般背景也没有足球那种加油的喇叭,也没有篮球那种倒计时音乐,挺多就是脆脆的球打棒子的声音——要么为啥我英国同事的老婆们为啥喜欢下午去板球场喝着小酒看着报纸观看球赛呢,尤其这回Cubs球赛下午开始的时候,太阳西晒,让我忽然都有点明白为啥英国人还要对板球有太阳光线的要求了,太阳太烈就不养眼了哈!

总之,我此前对棒球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结果这回坐在bleachers区,小观众被邀请大喊一声“Play Ball~~!”,唱完国歌,开完球,比赛正式开始了……大Joy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头:只听周围“呜呜嚷”“呜呜嚷~”

我几乎有些惊慌失措地问小巴:观观观众们就不会闭嘴嘛?难难到没有人提示他们比赛已经开始了嘛?

小巴说:不会呀,看棒球的人就是来八卦的呀,整个球赛都会这么乱哄哄的。

额~滴~神~呐!

这个时候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板球还有网球(quiet please!)都是英国运动了,而且在嘈杂的人群中俺忽然很怀念俺们大不了颠儿——这么无秩序的4万多人集体大八卦真是……有特色的北美体验啊!

尤其是bleachers区的座位,回到上面说的,我终于知道这块位子贵的另一个原因了:它保持了原始的美国八卦社交功能,bleachers区因为没有固定座位,所以占位子留位子换位子,人和人的交流机会完全翻番啊。我觉得买bleachers票的,基本都是来聊天的,比如我身后两家完全不认识的人,一对30多岁的夫妇和一帮40-50岁的阿姨,都是Cubs粉丝,然后从第一杯啤酒开始,6-7个人就在我俩身后嘚嘚啵~嘚嘚啵~,把我完全没兴趣的他们各自的生辰八字成长履历都自愿八卦个底儿掉!>.<!!! 好不好让我安静看会儿球赛呀!

然后就是不停的出去再买酒,上厕所,买酒……喝到第4-5杯的时候,两个阿姨把自己的位子丢了,随后挤到我们下一排,坐在一队SF Giants球迷旁边——这下老实了吧?没有。美国阿姨发扬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精神,上去就搭讪,你SF哪里来的呀?哇,我上次开会就去的那附近咧!矮油,还被拖车了~哎呦我可爱死SF了~哎呀你也喜欢那个小店呀,你们在我们芝加哥呆几天呀,我告诉你要是喜欢SF的那个店你可得试试我们芝加哥的XX店……

T.T 话这么密,连已经在英国生活17年的小巴都要崩溃了。

美国人肿么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啊……其实有些事情装在心里就好了嘛,跟人点神秘感好哇~

然后大Joy也起来去上厕所,走到场外,哇塞~如果我觉得场内的阿姨blah blah blah不尊重棒球的话,那是因为我没看见外面通道里满满的都是以看球的名义来聊天的呀!都举着大塑料杯的啤酒使劲说呀使劲笑,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个公司把联谊会搞到这里了呢……

不过我想棒球赛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各取所需吧,有些人看球赛就是为了来八卦的,而棒球赛对于大Joy来说,就是绝好的大吃垃圾食品的机会——

IMG_5751

看我手里的nachos,是装在Cubs帽子里的哦

IMG_5736

这么地道的nachos,英国是很难买到的,yum yum yum~,趁机赶紧吃!而且美国分量足,这一帽子装的好~多呀!闷头扫荡了好半天好半天,吃的还挺辛苦的嘞!嘿嘿

吃完了,扣小巴脑袋上,还挺合适——

IMG_5758

而这个帽子基本可以给AC当船划了,哈哈

IMG_5942

我们看的那场球赛,打出了两个Home run,过瘾,最后Cubs完胜Giants!

自从我们看的那场球赛,Cubs现在已经是奇迹般的8连胜啦!!!在National League参加季后赛的Wild Card资格上已经把Giants甩到后面去啦!

所有虽然这是在芝加哥最后一晚的活动,但芝加哥之旅的记录还没有结束哦,只是我觉得(鉴于Cubs历史上不稳定的发挥)我应该赶紧趁Cubs连胜的时候把这篇贴出来。“得意要趁早!”对于Cubs fans来说绝对是警示名言,趁着打出小高潮,赶紧威武地吼一声:

熊出没,请注意!

熊出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