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onths-4(12月)

12月是在纽卡斯尔开始哒!我俩北山闪电旅,为的是小巴的一个项目。之后在纽卡斯尔多呆了半天,去Hatton美术馆参观了一下下面这个著名的Merz Barn Wall

这个墙简是前卫艺术家Kurt Schwitters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做的系列建筑作品的一部分,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让雕塑作品有机的融入生活空间。在纽卡斯尔住的辣么多年,都没有来过Hatton美术馆。这回我发现除了这堵著名的墙,还是很有一些不错的藏品,很多源自以前的师生,让我对纽卡斯尔大学的美术学院另眼相看。

原本十二月要和马丁老爷子去看Winslow Homerz展的,但先是北极寒流再是铁路罢工……等明年开春儿再说吧!

从纽卡斯尔回来,研究中心圣诞前最后一个活动—— Queerying Celebration。 ‘Queerying’(而非query)是个最近流行的不得了的词,也有写作queering。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两个拼法有什么实质性区别,都是从queer这个词来的。我也并不太理解怎么就从以往的“反思”进化成queerying了,或者queerying和以前的反思性地应用方法有什么不同。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让我心服口服的解说或者demo。作为一个喜欢喝小酒的家伙)我对各种“新瓶旧酒”多少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同事都喜欢这个词,本主任从善如流,哈哈。

除了主持GSEJ这个研究中心,我的另一个管理职务是负责筹划学院怎么应对(7年之后的)英国下一届学术评审。这个和各种考核一样,理论上是让所有大学通过公平竞技学术质量和影响来分配政府的教育资源(比如我们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我们这个学科里,我们学院总能通过这种公开评比而获取到蛋糕里比较大的那一块),但实际上又是片面的、武断的,好多很好很棒的研究因为没法被计量而显得没用,还有一些很有影响的研究,因为时间太短或时机不对而被淹没……我被认为是学院里上一届评审的大赢家之一,所以被同事忽悠接管对下一次学术评审的筹划,但我觉得首要任务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怎么能拿到高评价,而是让每个人都明白这种评审就是片面的、武断的,游戏是还得玩,但不能因为沉浸于片面的游戏规则而丢了士气——十月份的时候,有一次和同事说着说着就想到,不如年底先从研究中心开始,年终与其组织个圣诞聚餐什么的不过搞个言语手工并用的workshop,主题就是反思我们在学术界都欣赏(celebrate)什么,我们忽视掉了什么,我们应该去欣赏什么,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怎么被别人欣赏等等。用时髦话讲就是上面所述的Queerying Celebration啦!

同事们一拍即合,研究中心内外五个同事负责组织策划,而我则负责……找钱给大家买吃的喝的,哈哈哈。我是在活动前5天申请到的资金的,三天前下的菜单——啊,我觉得吧,活动一有免费食品,立马就特诱人,哈哈哈哈哈哈……

组织者说让每个人带一个能表达自己对科研与celebration关系的物件。我头天刚从纽卡斯尔回家,第二天被问及我带的什么物件呀?使劲想了想,从手机上翻出下面这张照片。

这是2020年有一次和同事在twitter上玩接龙时拍的玩意儿。虽然是为另一件事拍的,但其实和queerying celebration也有点关系。我说我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make bare life sing”,这也是我觉得需要被celebrate的。我有两大块研究,一个是生物技术治理领域的,一个是环境政治/社会运动方面的。生老病死都是bare life,医疗技术能帮助很多bare life实现其潜力,技术治理就是为了帮助bare life sing。社会运动更是如此,bare life在社会学中是个贬义词,因为Agamben这些大师用这个词代指那些被剥夺社会政治地位或机遇的边缘人,但我的研究就是为了给这些人声音,甚至是make bare life sing。当然还有第三层意思,就是我的“bare life”啦!就是说,我在去除所有社会、学术职务之后,我是不是个有意思的人,做科研终究要自己活得更有趣~

说完我就想,哎呦,我得把这个记在我的个人网页上。哈哈哈哈。十二月份的好处就是不论有多少事,都有曙光在即的兴奋,或许这也是为啥灰色细胞格外灵活~

15号最后去了一次学校,这原本是可以开启寒假模式的信号;16号结束了和国内的最后一个meeting,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19号和印度的最后一个meeting,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0号完成了明年的会议的最后一个安排,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1日评审了一个博士候选人的upgrade材料,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2日听说和同事的一个关于鼓励黑人参与干细胞库的小项目中标了,开心——尤其这个项目不需要我做很多,哈哈,以为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23日给同事审核课程成绩……然后终于可以开启寒假模式了!

哦耶!我想说,工作或许细水长流没完没了,但一定要有AC同学的心态。

阅读周归来

img_7746-copy

哦耶!这周是阅读周,去新堡玩了一圈。

虽然新堡这个城市发展真快。十年前这里还是(种族)“很白很白”的一个工业城市,这几年每次来新堡(几乎都是因为阅读周,就着小巴讲课来哈皮)都发现这个城市又国际化了一点,餐馆又多了一点……

以至于现在每次来新堡都是来蹭饭吃的,嘎嘎嘎嘎!从10年前中国城餐馆里我是唯一坐着吃饭的亚洲人,到现在已经满城都便宜又好吃的亚洲料理——

IMG_7715.JPG

下面这张是我随手拍的每次来新堡都会吃的牛排馆,这个餐馆绝对极大开拓了我对牛排的想象——

img_7736

这回在新堡还遇见某偶像明星和青少年签名留影活动,WHSmith外面的队排得那~~~叫一个长!

看着那明星头发遮脸的样子,大Joy还以为是哈利波特啥演员呢,啊哈哈哈哈,后来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个最近出了一本漫画的,叫Dan TDM的线上游戏偶像,比one direction还嫩,完全没有听说过,啧啧,真是跟不上形势了。(但聪明好学的大Joy运用联想记忆,一下子就把他名字记住了——“Damn!他的妈!”)

新堡特逗,今年发起了“东北狗”系列雕塑,散布于市区的各个角落——

这些雕塑搞得我直二乎,以为今年是狗年呢,后来想,好像不是,那就是明年是狗年?后来想,也不是。

不过这些狗狗再次证明,再无聊的主意,变成一个系列,也是势不可挡哒!因为很快我就觉得实际上这些狗狗挺好玩,比如右下角那个猫王版。而且新堡人还真逗,一点不嫌弃把他们的“东北精神”刻画在狗狗屁屁上——

img_7722

所有东北狗里,我最喜欢这个,真正的老大!——

img_7721

周四晚上从新堡回来,在火车站看见这么一个素食主义广告——

img_7760

让我想起那个“no trading, no killing”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好么,牛排和鸡蛋都快享受起象牙的待遇了,这让肉食动物大Joy情何以堪!

周五一大早醒来给国内某NGO周六的年度大会录了一个视频——虽然只有3分钟,但本OCD居然录了一个小时,不过效果还不错吧,嘎嘎嘎嘎,这是今年国内发回来的现场照片——

img_7796

哇!我要知道投影仪有那么无比巨大我就离镜头远一点了……

不过好在我事先想到背景最抢镜,所以在录像之前,大Joy把自己书房书架上的玩具(钢铁侠啊,小黄人啊,爱因斯坦啊,功夫熊猫啊),咳咳,给清理了一下,哈哈哈哈,这是视频最后一秒的截屏,背景很学者吧,哈哈哈哈——

screen-shot-2016-10-29-at-16-53-06

因为国内不用dropbox,只好第一次注册和使用了传说中的QQ邮箱——果然传大文件好容易哎!!

录完口干舌燥地和小巴一起去伦敦分头去各自的meeting。小巴心血来潮地穿起了几年前在北京秀水买的大褂

img_7768-copy

但我越看越觉得,这立领盘扣的,配上这家伙光秃秃的脑袋,不像是去开会去的,而像是去“茬架”的!啊哈哈哈哈~

img_7769-copy 巴师傅这练的是“气沉丹田睡仙功~”!

周五晚上从伦敦回来,phew,阅读周也结束了,终于又回到按部就班上班教书的日子。距离寒假还有7周!哼哼哈嘿!

还好今年真暖和,都快到11月了,依然不冷不热,可以继续享受秋天。下面这张是在超市买菜归来途中拍的(经Prisma处理就更好看啦!)——

img_7788

而这则是是每天去火车站路上的风景,俺们Ashford的教堂虽然小,也好好看哒——

img_7790

猴年大吉

IMG_8635

这周借着去纽卡斯尔开会的机会,顺便陪小巴去上了一周的班——当然,我跟小巴说的是,借着陪他上班的机会,顺便开了个小会,啊哈哈哈哈哈哈

上图是每次火车上都会经过的约克附近的核电站。在南方住了3年了,逐渐有点明白为啥英国南方佬们会执着的认为约克就已经算“东北”了——以前总觉得是南方佬们“没见识”,现在有点能体会了——差不多一年没来纽卡斯尔了,矮马,这两天虽然天气算“很好”,天天都有大太阳,但北边的海风真是……中午下了火车,不到10分钟,我就被吹懵了。我想如果我的大脑是一架风车的话,基本上不到十分钟,被吹出来的风电爆棚而自我短路了,螺丝铆钉什么的叮叮当当掉了一地……

回想起来真是不知道当初怎么在纽卡混了那么多年的——当然,我看看满大街的中国学生面对寒风“大义凛然”地穿着小裙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以前在纽卡,气温一到25度,我就热得连袜子都穿不住了——只能说,人真是超有适应能力的动物!

不过每次回纽卡斯尔(除了一路在打喷嚏和擤鼻涕)都挺高兴的,因为有理由把所有爱吃的餐馆以“机会难得”的借口重新吃一遍,啊哈哈哈哈哈哈~

最好玩的是那天晚上和小巴的朋友“三文鱼”两口子聚,去了大Joy流口水一年多的牛排馆(miller and carter,店址以前是一家银行,现在里面气派如旧,吃饭都天然有一种揣到大腹便便都是应该的感觉,真的是好吃好吃——嗯,你们这些坏人就天天“熊也”地在微信和微博上馋我吧,我去M&C饕餮的时候,净忙着咀嚼了,都没空以牙还牙)

当时桌子上我们四个分别是:50后,60后,70后,80后,啊哈哈哈哈~绝对的忘年交呀!

不过说来也真是人以类聚,比如“三文鱼”,也就是小巴的同事,也是个国际政治学者,但和小巴一样超热爱做饭——大Joy我是“正常人”的“爱做饭”,而小巴属于“热爱做饭”,三文鱼就更别提了,我跟小巴一直热情邀请三文鱼夫妇来我家住一晚上,主要是想诓他来我们家做顿饭,好蹭两招。而我和三文鱼的老婆,律师Isabelle,也迅速对上了眼——因为我俩都是洁癖OCD,矮马,虽然还没有到猴年,俺俩就已经猩猩相惜了。

Isabelle也够逗的,原本元旦后的那周约好他们来伦敦看展览顺便来我家high的,结果因为Isabelle病了,还病得不轻,未成行。这次见面,当然先是问候,她说其实是葡萄球菌感染,源头是新年从她后妈那里传染的——感叹了一句,原来后妈不仅可以给毒苹果,还可以给葡萄球菌的啊==||现在她倒是活蹦乱跳了,但是最近她在律所升职了,领导一个team,葡萄球菌无声无息地浸润到同事身上,然后小组里一个个的都病倒了,还包括前几天做过肾移植的同时,这次为了抗争葡萄球菌还不得不停了抗排异的药……——所以可想Isabelle在她们律所现在是多么受欢迎呀!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Isabelle是每天烧个地洞钻进办公室,再烧个地洞跑出来……>.<!

–听这意思,我觉得她跟吐鲁番可能是多年失散的姐妹,哈哈

俺们四个有两个共同的爱好:酒和猫。酒就不用说了,胡椒盐儿和他家的小黑极速拉进两家人的距离——当然,他们家小黑是他们家的,胡椒盐儿是俺家周围某个邻居的。最逗的是,看了俺手机上无数胡椒盐儿表情丰富地照片之后,Isabelle问我:“你们有没有想过绑架这只猫呀?”我跟小巴说:“哇靠,太有了!不过法律上不允许呀。”Isabelle眨眨眼,坏坏地说:“没事呀,现在有你姐姐我呀!我代表胡椒盐儿出庭呀!”——啊哈哈哈哈哈哈~~~!!

当然是玩笑啦,因为你能想象俺家干净整齐的屋子里有一只猫上窜下跳么?——这也正是OCD盟友Isabelle的苦恼,因为她家小黑又掉毛又挠吃家具的,灰常有存在感——我觉得让一个OCD容忍这种调皮那都是真爱呀!哈哈哈哈~

不过我给她出了一招,应该向蔡英文同学学习,她家猫训练有素,晚上8点上床,早上6点起床。

三文鱼夫妇都听呆啦!急忙问遥远神秘的亚洲有什么偏方能把猫都驯服得跟闹钟似的?

我说,好像就是到点了把猫关进一个小屋子里,第二天早上再定时把它放出来。——好low tech!

三文鱼蜀黍很不解风情地刨根问题:那你怎么能确定猫在屋子里一定是在睡觉呢?

我说,那你只能问蔡英文了。

Isabelle很认真地说,或者可以给薛定谔打个电话,问问猫到底在干嘛~

说到猫,你知道大Joy为啥在去纽卡斯尔之前的那周都没有时间写博客嘛???矮油~~~~

我是忙着做饭哎!事情原本挺简单的,就是我趁小巴不在家约了四个同事来家里high——一水儿的女性主义者,所以你说小巴在家多碍事!虽然大Joy一个人做5个人的饭,原本也预计着是个“大动作”,但偏偏这四个同事,有两个是素食主义,第三个不能吃一点点辣。好吧,大Joy就把食谱改成全素的,非辣的,我想大概素食千层面应该很给力了。

然后又有第四个很贴心地告诉我说,她有乳糖不耐症,也就是说她不能吃任何奶酪和乳制品——但她有抗乳糖的药片,愿意当场吞下2颗药丸再享受我的美食……>.<!!! 作为一个热爱人类的host,你觉得大Joy可能让这类“英勇就义式”用餐体验发生嘛,所以只能再次改菜谱了!尤其有个素食主义家伙在俺家吃了好几次了,本神厨得变花样呀!

所以OCD大Joy就以小巴为试验豚鼠,尝试了很多种不同方案。总之,后来这个菜谱就是

头盘:菠菜花生米+四季烤麸+一牙葱油饼

主菜:瓤茄子两种(素食奶酪版本,和牛肉无奶酪版本)

甜点:特意按个查的超市里唯一不含乳糖的干杏蛋糕

T.T

总之,俺的瓤茄子还是很8错的——

IMG_8621

那周大Joy消灭了12个茄子!尝试了各种化学可能。哎呀妈呀,以前俺最喜欢吃茄子了,后来俺那周指甲都茄子色了!目前在回国之前谁跟我提茄子我跟谁急!

总之,为了各位挑剔的问口,累死我了!——我有个同事已经被我列入老死不相往来的黑名单了,因为他老婆不仅绝对素食,而且好多素的东西也不吃,包括葱姜蒜!!!你说人要都跟猫似的,该多省事——

IMG_8478

啊哈哈哈哈~

所以祝各位在猴年,都活得像胡椒盐儿一样

IMG_8141

2周综述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学期理论上我已经“解放”了,没有任何课,我怎么居然上周还是没时间写博客,怎么每天还那么多学生的事情要处理?判作业,审核成绩,该论文,学生辅导,写推荐信……周五下午本来是skype面试一个在里约博士生,本来1小时就结束了,可是居然到家都晚上6点了……

Ugh!感觉就是乌七八糟的事情永远不断,周末一盘算,居然还欠着这个那个的各种“債”。然后每次给我爸我妈从家里打电话,我粑粑每次都习惯性地说“哦,在家呐?休假呢是吧?” 崩溃!挠墙!瀑布汗!——尤其我每次都是从家里打电话,所以我爹就总觉得如果我不在实验室,我就在玩……(可是文科没有实验室的好吧T.T)

那天听Radio 4的DID里采访一个老教授,她说自己老公经常抱怨自己工作过多,主持人问你一周工作多长时间呀?教授说,60多个小时吧。

当时听完,我还忍不住撇着嘴啧啧赞叹:难怪是牛教授,居然每周能比咱多做10个小时的工作呢!

随后就觉得自己完全被资本主义奴役了,哈哈哈哈——你得知道,英国法定的工作时间是每周37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工资都是按37小时工作算的,而且大学里没有加班费一说,而且拿到 tenure之后,也不存在扣钱一说,也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过除了极少数潇洒的(或者说放弃的),我还没听说哪个同事平均工作时间不会超过50个小时。

你说学术这个群体是不是都是自律的怪物?在同事间,咱有句名言,我说咱拿到tenured的都是“certified weirdos”。嘎嘎嘎嘎……

-----------------

而比学术还怪物的,就是医学界了。据说英国是对医学提升标准上比较严的国家之一,一般从医学院毕业差不多10-15年能做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个级别(不过我觉得和国内比起来,时间不算长吧?),这之前都是junior doctor。不管怎么说吧,最近有提议说要缩减提升所必要的继续教育课程要求。

我觉得按常理讲,这应该是喜大普奔的一个消息吧?苦逼的医学生涯终于有点人性了呀!——结果英国医师协会和各junior doctor团体强烈抗议哦!你怎么能不让他们学习呢?你怎么能在他们的考试上打折呢?

……😓

听BBC早间新闻里的讨论,真是汗呀,医生才是真正的学霸!

(而且我觉得医生,尤其是对于住院医来说,一周50+小时肯定已经算vacation了)

------------------

但不需要教课至少有一点好处,就是行动自如。所以这两周到处溜达了一下,见了一些学者,一般meetings出来,有个一两个小时的,转弯还能转个展览什么的,这点真是很爽呀!

最好玩的meeting是和Durham一个退休的教授的,内容是关于方法论的,我俩主要聊的是比较边缘的(又名“不靠谱的”)。本来是我有技术问题北上向他请教的,后来聊得high了,闲谈之中我给老爷子随口出了个主意,老爷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哇,说这是我给他的礼物,一个劲跟我“三克油”。我就一个劲“三克油back”。哈哈哈哈……

临别时,一串的再见,常联系,保持联络,研究顺利等绵长的惯常客套,可见会面主宾双方都很有收获,最逗的是,在大概第四抑或第五轮道别的时候,满头白发的老爷子居然还来了一句:“stay  cool!”

rock sign preview

Oh yeah! 你瞧,我就说每个成功学者内心其实都是一朋克。

---------------------------

至于美术馆,逛的是有惊喜的。

一个这周去了趟伦敦,顺道看了鲁本斯的展览,在北边的时候,溜达了一下Baltic和Laing Gallery。 Baltic依旧很让人失望,不知道是咋维持营业的。

IMG_1260

海鸥都嗖~地飞跑了。

去Laing之前,和一同事短信闲聊,我说我打算去Laing的原因是每次John Martin的作品都把我吓得半死,然后越害怕越想看……

这位姐们儿说:矮油,跑到东北玩心跳,XXX交的作业还没有把你吓死哇?

啊哈哈哈哈哈哈……

老师间不厚道的笑话。当时笑死我了,因为XXX的作业确实如John Martin的作品一样让人“印象深刻”呀。

第二天去看展览——我真挺害怕单独看John Martin的画的,尤其大型作品,几年前第一次看让人倒吸凉气,所以爬上画廊二楼的时候,我就一直祈祷在这个管理员不多的画廊里,那个展厅里能有个工作人员盯着。

结果探头一看,除了走廊里,展厅里没有工作人员。

本小女子我就只好故作淡定地走进常展展厅了……Phew!还好,因为有两个特展同时进行,所以美术馆把几幅JM的画都摘了,只有三幅作品,展厅里又没人,大摇大摆地在三幅画前晃悠了十来分钟,检阅完毕。

但这次最喜欢的常年展的画是下面这张

53c56c476ea95

俺们肯特郡的画家Charles Spencelayh的 A Cure for Everything. 简单的生活哲理。

看着看着展览,外面就开始下雪了

IMG_1290

(上面这张照片你在看什么?窗外的雪么?大Joy当时盯着的是糕点,哈哈哈哈)

为了等小巴下课一起回家,顺便把特展也看了。

特展一共两个,第一个是关于什么女演员的肖像展——我以为我肯定不知道是谁(咱只知道男演员,哈哈哈哈),结果发现居然是费雯丽耶!!!世界上最好看的美女!!!口水……

另一个特展时Jonathan Yeo的肖像展,很意外地看到了那幅著名的2007年布什肖像

Picture 022

(这幅肖像著名之处是这是色情杂志的拼贴画,所以未满18岁的观察脸部细节需要家长督导哦!)

还有Yeo给Damien Hirst的这个肖像

_69058068_hirst

可惜现场不让拍照,所以只能特意挑了一个左右两边有黑框的图片。这幅画其实确实需要现场看,效果远远不能用明信片或图片表示。当你走进那紫色的屋子,看见迎面墙中央挂着那不大,却也不小的”王”的画像时,真是会很佩服Yeo把当代艺术的讽刺抓得那么准。

总之48小时东北行圆满结束,最后习惯性拿小巴开涮一下——谁说光头像灯泡呀,我怎么觉得在诸多灯泡的闪耀下几乎都找不到小巴了聂?——

IMG_1241

哦耶!锄草喽~

哦耶!放假喽!给博客锄草喽!!!

矮马,荒多少天了这是。不过估计也没人发现吧?大家都忙着度假呢吧?哈哈哈哈——反正我知道某白菜小朋友去黄石公园避暑来着,对吧。

哎呀,大Joy的假期从现在非正式的开始,哦耶!所谓非正式是因为周一还和银行有约,周二小巴同学还要参加毕业典礼,假期周三才算正式开始——连续5天完全玩消失!

今年最大的体会大概就是虽然都是全职工作,但当讲师和做research fellow真不一样啊。。。啊!!!我今年是真的理解到“什么都不干的假期”的重要性了,难怪我一朋友每年会和老公定期去一悬崖峭壁上看鸟看俩星期呢(==||),现在我也悟出点这里面的道理了:做学术的果然都不是正常人,哈哈哈哈~还好我涉毒还不深,所以让我路边咖啡馆看5天人就行,还不需要悬崖那么极端。

今天特高兴,因为昨天是这一整学年参加的最后一个会。长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哦耶哦耶哦耶!那份轻松只有在过去9个月准备了9个会议发言的人才知道,回想起来实在是挺疯狂的,而且其中8个是invited talk,你说你会怎么准备呢?(而且这是学校日常工作之外的活动哈)——当然我得意呀,因为这种邀请频率完全超出一个一般讲师的水平,是吧!但也真跟赶命的似的,最后我都不觉得开会好玩了~

但昨天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还挺开心的,一来学校已经放假了,稍微有点喘息了,准备起来也就没那么抓狂了,二来是昨天见识到了小猴子之前老提起的她的硕士导师——这个老师以前俺在LSE从来没见过,但总听小猴子提起,她每次都是不可救药地这幅表情:

0

所以,在这样的高期待值的前提下,大Joy昨天终于见到了这位导师本人⋯⋯

哇,真的不是一般D帅蜀黍,又低调又睿智,让人完全没有免疫力,别说我了,小巴都被迷住了,我们俩坐在那里分别盘算着以什么理由能比对方抢先一步把这个蜀黍请到自己的学校做报告(可惜小巴的专业比我略具优势,哼!)。

但昨天大Joy讲完之后,帅蜀黍提问前先表扬了我一下,说 “what a joy to listen to a presentation given by Joy.”

201103240226003914

啊~~!!!

我立马就成他铁杆粉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