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land 订票吧!

1

今早看见@underland同学的评论,说“好想现在就订票啊”,我就特想乐,因为除了之前提到的在格拉斯哥一路,俺和小巴都一直在感叹这疙瘩实在适合@underland这类文艺又好吃的主儿之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里也很适合喝哇!昨儿个我俩正好拿出了在格拉斯哥买的最后一个娱乐项目,正想着今天来显摆的——所以我觉得,看完本篇博客,underland——订票吧!!

这个娱乐项目就是这个在格拉斯哥的一家糖果店买来的瓶子——注意,是糖果店——空瓶子里一坨硬糖,你说它是干嘛的呢?

2

进这个糖果店纯属偶然,俺俩刚把行李放下,从酒店出来溜达着买矿泉水——结果照例买了很多除矿泉水之外的东西==||——溜达进这个店之前吧,小巴居然还嘲笑我幼稚(结果照例他买得比我还多)。一进店门,一个身材圆滚滚,一脑袋黄毛小卷发,戴着大框眼镜的20出头的女店员就笑呵呵地迎过来了,还没等我们说话就手舞足蹈地向我们热情推荐各种糖果——软的,硬的,粘牙的,柔韧的,传统的,经典的,新上市的,西瓜葡萄苹果水蜜桃,辣椒芹菜黄瓜西红柿,清晨的糖果,晚餐的甜点,约会必备,出行伴侣,哄小孩法宝——那一墙罐子里装的不是糖,完全一个罐子一个故事,那奏是她的整个世界呀!

——等等,我退了几步回到门口打量了一下:没错,这是个商业连锁店,不是什么家族产业。我又打量了一下胖乎乎,叽里咕噜以飞快语速声情并茂地向我们毫无规律地介绍各种产品的她。

忽然一个无比可怕的想法让我忍不住噗嗤笑出来——能讲出和这些罐罐的这么多经历,她这个打工仔在这里偷吃了多少糖果呀!!!趴神,这奏是江湖上传说的趴神呀!(passion)

胖丫头一看我笑,以为我一定是志同道合地家伙,从架子上拿下一个罐子,特大方地倒出一把递给我说——尝尝这个!

我拿了一粒,刚放在嘴里嚼两下,胖丫头就已经跳到下一个故事了,然后唿地又不知从哪里拎出一个糖罐子,又哗倒出了一把糖豆,又塞到我面前说——再尝尝这个!

看小巴不感冒,又换了一个罐子说——再尝尝这个!

——再尝尝这个!

没一会,我和小巴的嘴巴里就都混合着各式糖果,只能一个劲地摆手,支支吾吾地no thank you了(那一刻我发现我是多么需要我们本来要买的矿泉水的呀!)

总之,当我的嘴巴终于有了点迂回之地的时候,我指着那一架子的“空瓶子”问她,这是干嘛的?摆设?

胖丫头推了推眼镜,说这“Rock Shot”是他们的新品,要配上这东东——伏特加:

3

4

这能起什么反应?

哎呀,那反应大啦!——面对那一墙五颜六色的瓶子,这胖妞的另一组话匣子无疑又被打开了——所有这些瓶子里面都是不同口味的硬糖,要兑上伏特加至瓶口(如下图,右边瓶子一半已经到左边瓶子里了)——

7

等至少两个小时,待糖果逐渐溶化——

IMG_7813

然后你就有自己的果味伏特加啦!冰镇饮用效果更加。

胖丫头说,“真的很好喝呀!”然后就像挥舞着教鞭的小学老师那样在一排瓶子前挥舞着她的胖指头——苹果味的橘子味的,这都属于口感偏酸的,我更喜欢草莓口味的,可乐的根本没什么特别的味道,这个混合口味的上周末爬梯我带了几瓶给朋友,效果不错,比较甜,还有我和我另一个朋友那天尝了这个甘草味的,属于需培养的口味⋯⋯

——这一串贯口式的介绍听得我直翻白眼:这一瓶瓶兑出来的,都是伏特加呀!您喝了多少呀,而且你不是说这是你们的新品嘛???还没等我问,胖丫头自己就招了:

——哎呀,我太喜欢喝这个东东了,有的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喝得太多啦!而且那天早上出门着急,打开冰箱门,我也没戴眼镜,看着一瓶黄橙橙的,以为是橘汁呢,那起来就咚咚咚~没想到是我头天晚上兑的橘子味的伏特加呀!哎呀,我那天是一大早就晕晕乎乎呀,晃悠到店里就意识到这这是个不该犯的错误呀⋯⋯

说完胖丫头自己就旁若无人地咯咯咯咯地笑,然后眼睛忽然一亮,伸手抄起一个瓶子,言归正传——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咖啡的啦,你瞧,你瞧,这里面还有两颗真的咖啡豆呢!特别給力,爬梯的绝对必备品。你看你看,这两颗咖啡豆只随瓶附赠,不在续添的零售硬糖中哦!”

⋯⋯

虽然胖丫头极力推荐那个咖啡口味的,但为了保险起见——谁知道在酒精和咖啡的作用下,我会不会窜上房顶聂?——我还是挑了上面这个fruit jelly口味的。

从格拉斯哥回来一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喝,昨天下午我们才兑上伏特加,在冰箱里冰了一晚上。今天取出。事实证明选这个味道还是很明智D,很适合做cosmopolitan的底子。

给不给力的,光说无用,有图为证

下面由AC同学代大家测试一下这个Rock Shot到底如何(咳,咳,俺家没有shot glass哈)——

IMG_7816

几口下去之后——

IMG_7819

成功撂倒~!

格拉斯哥-吃篇

我看来一下此前博客的浏览统计,貌似标题跟吃有关的都比较吸引眼球,比如布拉格那几篇,两个关于吃的就被猛点哦。

这里要说的是格拉斯哥不仅有大片大片的宏伟建筑,而且有大量大量的文化藏品,而且还绝对是个美食城。如果你来格拉斯哥吃haggis和blackpudding那就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是?

这回俺俩吃了几个西班牙、意大利、英餐和美餐馆子,都不错,都算比较地道。

但在说吃之前,咱能先插入点精神食粮不?

话说我和小巴这俩大厚脸皮学者旅游怎么能不去书店聂?去书店怎能不去检查一下当地书店是不是把我们的新书都上架了聂——

IMG_7546

啊哈哈哈哈,这是格拉斯哥“王府井”大街上的Waterstone,看!看!Green Politics in China!

IMG_7552

好啦,显摆完啦,很开心地吃饭去。

小巴的同事此前兴奋地跟我们讲了很多格拉斯哥的餐馆,结果,我们自然是统统没记住==||。

吃饭这件事,跟着鼻子走是最靠谱的。

我俩出了酒店在大街上溜达,走到一家Cafe Andaluz,西班牙tapas,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哦,进去进去。哎呀,这家的内饰很异域风情嘛,我跟小巴说这拍照下来跟别人说咱俩去了地中海估计也有人信吧,哈哈哈哈

IMG_7497

但餐馆不仅得看摆设,还得磨刀霍霍看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样——

IMG_7498

很简单的烤虾,烤芦笋,烤鸡,茄子,扇贝和海鲜饭。但是真的特~~~~~好吃。

作为一个tapas爱好者,俺负责任地说,这绝对是我在英国吃过的最好吃的tapas。比浪荡那个星级饭店里誉为西班牙之外最好的西班牙餐的餐厅好吃多啦!

尤其那个烤芦笋,芦笋比小巴的大拇指还要粗,配上很简单的奶酪+capers,居然鲜嫩美味无比,彻底颠覆了我对粗芦笋的偏见。

所以在格拉斯哥四个晚上我俩在这里吃了两次,哈哈。第二次换了一组tapas,依然惊喜不断的感觉。

但这家的Sangria不够給力,太甜。小巴同学倒是很喜欢。

不过小巴同学就好吃甜的哇——

IMG_7519

这又是一家我们走大街上发现的奇葩: 一个叫Laurie‘s的糕点铺,这几天都是在这家吃的早点,panini 值得一尝,小巴基本就直奔着这家的蛋糕来了,然后早餐后再英勇地吞下一把健胃消食片,哈哈哈哈

下面这家是比较有名的,Gandolfi,格拉斯哥第一家卡布奇诺贩售地,说起来有点浪荡的bar italia的意思,不过这家也做饭,尤其擅长海鲜大餐~

IMG_7606

IMG_7603

说起来来这家纯属意外——虽然我和小巴都通过不同渠道知道有这么一家名店,但都没想着特意去,本来吧,大Joy是为了找一家俄罗斯餐厅+美术馆的,结果咱不是路痴嘛,读个地图还给读错了,俺俩跋涉了半天也没找到,见路边上支楞个‘cafe’的绿牌子,俺俩就饥肠辘辘地撞进门去,进了门才发现:呦!这不是那家名店嘛!哈哈

IMG_7609

看,这是小巴从Gandolfi吃了个肚歪之后,在人家门口照相还意犹未尽呐!

之后我们还在West End,也就是格拉斯哥大学附近那个很有名的Ashton Lane酒吧一条街的⋯⋯对面,一个藏在小弯巷和小店铺后面,发现一家很好的英式餐馆——我们两个来自侃村的乡下人异口同声地称赞说:“哎呀,基本上和咱侃村的Deeson’s一个水平!”

哈哈!吃过Deeson‘s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这是个不低的评价哦。

在我们接连“撞”到几家好餐馆之后,我们两个爱思考的家伙就开始琢磨了:你说这是因为路痴有路痴的好运呢,还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好餐馆确实超乎比例的多?

而且我说过嘛,格拉斯哥非常有欧洲大陆城市的气派——简单的说就是路宽、房子大,楼层高,比如之前提到的那个Laurie’s就占据这偌大一层店铺,里面一点也没有寸土寸金的紧张,桌椅都稀稀拉拉的。第二个“欧洲大陆范”的征象是体面阔亮,装修精致的独立咖啡餐饮店特别多。再加上之前在各个美术馆里看到的那些公共藏品,种种迹象都让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我强烈地感觉到——这个城市至少曾经非常富裕过。

这个推断引起了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来到格拉斯哥就忍不住总和新堡比:你说,同样是气候条件不怎么好的北方城市,同样都是最初依赖打渔和造船业发展起来,而且新堡有煤,按理说也算一度掌握英国经济的命脉吧,为什么新堡就没有留下格拉斯哥这个气势呢?没有格拉斯哥的多元化,也没有格拉斯哥那么多钱去收集艺术品呀!

——格拉斯哥是靠什么发财的呢???

Hmmmm,这个命题足够诱人吧,后来俺才了解到,原来格拉斯哥发家致富的根源是烟草!!曾经一度格拉斯哥是欧洲的烟草首都!不由感叹:难怪比新堡气派不少呢——卖能源的不如卖“毒品”的赚钱呀!

但你看格拉斯哥这么冷,也不长烟草,那烟草是哪里来的呢?米果。据说因为风海流的作用,从美国东岸开出的船到达格拉斯哥要比达到英国南部的港口少用1个月的行程,所以大量美国烟草船就选择在格拉斯哥卸货,由此开始了格拉斯哥的发家史。

这就关系到吃上了——你看我没跑题,都是围绕着吃说的呢——这就解释了为啥我们在格拉斯哥看到了比一般英国城市比率都明显高的美式餐厅的原因,还有就是这里有非常好吃的(英化的)美国小杯糕!!!

没错,就是小巴同学日思夜想的那种贼贼甜质感独到的美国小杯糕~~

那个店名字也很简单,就叫Cup,cupcake的cup。——不得不说这是我俩唯一一个特意去找的食品店。顶着25度的骄阳(相信我,在英国这绝对属于骄阳)在Byres路上那叫一个上下求索呀,门面太小,差点就求索漏过去。这个老店里面也就6张小桌子,高峰期的时候每1个半小时要赶次顾客的哦,不过我看附近的人也很知趣,几乎都是来买外卖的

IMG_7741

这里调配的各种茶也很好,所以很适合来吃下午茶——

IMG_7755

这里要说的是,为了等拍这张照片我们真是等了好久呀,因为虽然上层的点心和下层的三明治都立马上来了,但中间的scone是足足等了20分钟才上来的——店员好心,觉得你们从下面开始先吃着,scone自然是吃新鲜的好,谁想俺俩一定要拍“全景”,所以面对那诱人的杯糕而不下嘴,绝对考验毅力呀!

不过这等的还是很值D,因为那刚出炉的scone确实很好吃。当然,重点是cupcake。请看小巴吃完蛋糕之后的sugar high——

IMG_7759

IMG_7758

IMG_7757

⋯⋯咳,咳。

当然啦,其实和米果的有些区别的,比如上面的奶油甜度上还差那么一点点,下面蛋糕的蓬松程度还欠那么一点点,总之还有那么一点点不对,不过对于英国蛋糕房来说,这已经是很像很像啦!相似程度之高,使后来当我们在城里发现了这家的一个新分店之后,小巴二话不说就蹿了进去。这家新店是贵族范儿:

IMG_7783

看这个女郎头上顶的是一颗樱桃,手里拿着的则是印有店名CUP的茶壶。

我在店中坐下,环视一圈这装潢,心说:在这么一情景下啃杯糕,能好意思么?

IMG_7784

答案是:不能。因此这家店每个杯糕盘子里都给你附上一只精致的小勺子⋯⋯

可是拿小勺子吃杯糕,不就跟拿着刀叉吃pizza一样嘛,完全颠覆了草根美食的精髓呀!我和小巴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上爪子!嘎嘎嘎嘎

“暴殄甜物”了一圈,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俩心满意足地奔赴火车站赶下午3点回新堡的火车。

最后来一张静神儿消化的: 这个是一个15世纪的老房子的后院,近几年才修葺好的,四周种的全部是草药,格拉斯哥对草药的研究可由来已久哦。中医要是在中国发展不下去了,就搬来英国发展吧

IMG_7593

格拉斯哥-(校园)文艺篇

IMG_7713

上图是格拉斯哥著名的威灵顿公爵肖像~

之所以著名,不是因为他是威灵顿,而是因为那顶“交通帽”,嘎嘎嘎嘎。这尊肖像及其帽子戳在GoMA前面,看人家格拉斯哥还是挺有先锋精神的吧?

但格拉斯哥的艺术发展真不是随便扣个帽子,调戏一下正统那么简单,而是从根上就是跨学科的教学研一条龙哇——你随便到格拉斯哥大学溜达一圈就会有我类似的想法。

之前几个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朋友提起这所学校都满脸留恋,我就特别不能理解。这回溜达了一圈吧,矮马,我觉得大家要上大学都申请格拉斯哥吧!有三个理由:

校园真的好漂亮,校区在市中心之外,自成一体,虽然没有牛津剑桥那~么宏伟,但也真差不多,而且旁边有很大一片绿地,及很波西米亚的一条酒吧街。具体图片请各位自己google,因为咱没那镜头也没有那角度,只剩下一路仰着脖子张着嘴巴做瞻仰状——

IMG_7617

这是上学就上格拉斯哥大学的理由1(俺们肯特大学的招生办幸好看不懂中文,不然一定已经骂死我了,哈哈,咳咳,风格不一样嘛,专业优势也不一样嘛,学社会学当然还是找大Joy啦,嘎嘎嘎嘎嘎嘎⋯⋯)。理由2是除了旁边的Kelvingrove大博物馆之外,整个校园里还有5个美术馆或展馆,其中两个Hunterian展馆最有名。一个大学能支撑这么多展品,财大气粗就不说了,更是因为(理由3)历史忒悠久了。你想啊,除了第一篇提到的那个发明电视的家伙是这里毕业的,你能想象18世纪在格拉斯哥读书会是个怎样的high法嘛?——亚当斯密、休谟,还有这个堪称英国外科手术奠基者的Williams Hunter及其家族(他本身是个产科医生,他哥哥John Hunter是个更有名的外科医生,他侄子是病理学奠基人),你说当时在这种学校里上学就是熏陶也能熏出个人才来吧???

IMG_7620

等我和小巴已经被雄伟建筑的外表所彻底震撼之后,进入门洞里,哇~这知识殿堂,简直就跟仙境一样呀!(小巴很不识趣地问:你是不是该擦镜头了?==||)

IMG_7631

咳咳,这个地方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亨特儿”医疗家族的博物馆~

IMG_7640

亨特儿这个人有意思,兴趣广泛,从古罗马的石头臭皮鞋,到各种瓶罐里的人体器官标本(好熟悉呀,想起了我在病理试验室隔着标本瓶望MM的日子),到动物遗骨,到油画艺术,收集了一大堆谁都不挨着谁的宝贝

一进门我就被这个大银杯吸引了——

IMG_7645

这东东有个很土的名字叫“友谊杯”。但它很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当年格拉斯哥大学里那些教授老爷爷用来“象征”他们学术争论之下亘古不断的友谊的,更是用来“实践维系”友谊的——具体来说就是一桌学术老爷爷坐下来,倒满烈酒,然后轮着畅饮,哇哈哈哈哈⋯⋯

学术老爷爷们是多么会给自己找乐呵呀!嘎嘎嘎嘎

看这是什么???——

IMG_7646

恐龙蛋哦!!!

要是把Game of Thrones里的Daenerys Targaryen找来,科学怪蜀黍们就不用用DNA克隆恐龙啦!可以直接孵化啦!——你说是克隆一个几千万年的老化石容易呢,还是克隆一个小说里的虚幻人物容易呢?

正在我思索这个世界难题的时候,小巴同学在考虑另一套问题,因为他转身看见了这个苏格兰恐龙的图片——

IMG_7647

小巴问:苏格兰恐龙当时也穿kilt么?

你看俺们两个无聊之人是多么爱动脑筋呀!

从博物馆出来,进到马路对面的亨特儿美术馆,和纽卡斯尔的美术馆推举John Martin一样,格拉斯哥的几个美术馆都非常强调“身份认同”,不管是亨特儿还是Kelvingrove,都特别突出“苏格兰”画家,“苏格兰”风格,画面里的“苏格兰”标记。同时还有近代的苏格兰色彩画家(Scottish colourists)的大量作品。

因为之前有纽卡斯尔的北英格兰风格垫底,俺对苏格兰的传统画风倒是并不觉得特别新奇——我总觉得这人和自然的关系一向都是跃然纸上的,你看英国的画,越往北,那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就越明显。你看那John Martin的就不用说了(感兴趣的可google images),根本都是Sci-Fi范儿的,赶上纽卡斯尔的laing gallery冷气开高点,进屋迎面撞见那巨幅天景你不打哆嗦才怪呢。

也正因有此印象,此行看到的苏格兰色彩画家的作品才让我出乎意料——咳,咳,不能不许人家大惊小怪是吧,咱以前没有听说过苏格兰色彩画派好不好。

尤其有个叫Peploe的画,你看大Joy眼神也不是很好,第一次在Kelvingrove一个注明是苏格兰画作的展厅里远远看见他的画,我还在纳闷:那不明显塞尚画的嘛?挂错了?

眯缝着眼走到近前,看见标注里面写了一句:Peploe极力模仿塞尚的画风⋯⋯

矮马!你说Peploe要是能感应到我的脑电波他在天之灵是不是会开心死呀?

而且让我觉得最好玩的是Kelvingrove的一个解说上对苏格兰色彩画派是这么评价的:现在我们看到这些画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是你大概难以相信在当时这些画不能为苏格兰大众接受,被认为太玩色彩了,太摩登了,太出格了⋯⋯

我心说:不不不,我绝对可以相信,hohoho,因为现在你说这些画出自苏格兰画家的画笔,我还是颇为惊讶的,这些画也太法兰西了:

IMG_7659

你想呀,之前苏格兰的画原本是这样的——

IMG_7702

这跳跃幅度有多大呢!而且有没有注意到上面海边那组画里对蓝色和白色的应用?好似是虽然没有更往南的法国的那种闪亮的绿色和黄色(苏格兰很绿,但是没有太阳,绿得都倍儿深沉),但用蓝色和白色来补偿。哈哈

当然,这也就是我一外行恰好碰上这种布展随便叨叨,蓝色和白色可不是苏格兰色彩画的主色调哈。

转悠了一圈,我跟小巴说我最喜欢这幅画,因为它把我想要的东西都包括了:一桌一椅,小酒咔灰,图书再来点小零食(就当让柠檬代表了吧,哈哈)

IMG_7663

说半天也许你还没明白格拉斯哥的艺术怎么就跨学科的教学研一条龙了。给你举俩最直观的例子哈,第一个有点重口味——

IMG_7665

瞧这一套青花瓷的一家子!真的是一家子哦,因为这些“雕塑”从格拉斯哥医学院里收集的真人的颅骨做的模子做出来的。很艺术求真吧⋯⋯

第二个例子,也比较重口味——

IMG_7648

W.亨特医生首先是个解剖学家,所以对人体那是非常熟悉哈;但是他觉得解剖学用在医学上还不够,还应该大力应用在艺术上,所以做了一个专门反应皮下肌肉走向的蜡人,以供艺术家参考~(文艺复兴那会儿偷尸解剖的大师们肯定哇哇地流泪呀,知音呀!你咋就晚生了好几百年聂?)

这个蜡人挺小的,影响力多大不知道,但还是给人印象很深的,比如后来我们去格拉斯哥那个在英国唯一幸存于宗教改革的大教堂,我仰头看见那彩色玻璃里的亚当夏娃就觉得,咦?很有肌肉感哦——

IMG_7562

最后搬上这张修拉的这幅草地上的男孩——

IMG_7700

这是幅很奇怪的画,俺看了好久,越看景深越大,上面的阴影部分越看越神秘,微风抚过阳光闪烁,就当你陷入和他一样的无尽思绪的时候忽然发现时间是静止的。从浪荡到扒梨,我一直没对修拉的点彩画法感冒过。这是第一张让我觉得“mmmmm⋯⋯”的修拉的画——创作于《大碗岛》之前,还没开始点呢,哎呀要是多画几个这样的多好!这个男孩可比不久后出炉的Bathers at Asnieres 里同是坐在草坪上的戴帽男孩吸引力大多啦!

300px-Georges_Seurat_004

好啦,看完一圈艺术,美术馆对面阴凉处喝小酒避暑去也~

看,不是一般的小酒哦,喝酒也朋克!这是两个20出头的苏格兰年轻人出去光酒吧,总觉得市场上买的啤酒就不給力,咋办?两人就决定自己酿給力的啤酒——异想天开吧?!结果现在俩人仍然20出头,每年进账过百万哦!他们的啤酒在Waitrose之类的高档超市都有卖哦。这就是朋克啤酒的故事~

IMG_7710

酒徒小巴读完这两个朋克的发家史,羡慕嫉妒恨地总结说:Crazy

调皮的大Joy立马把这份宣传册翻过来给他看,不出所料,小巴脑顶上顿时升起一缕白烟,哈哈,因为宣传册背面引用Steve Jobs的话 “the ones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世界就是被疯子改变da!

恩哼。

格拉斯哥-(行为)艺术篇

IMG_7483

世界上有很多种标记某人很牛的方式。

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发现歪国流行小说好多作者的名字比书名印得还要大,显然说明这是个“著名作者”。再比如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名字后面要加上很多的缩写,比如张三PhD,更牛的李四就得是PhD,MD,更更牛的王五就得是PhD,MD,MBA什么的,再牛就不能光拼学历了,就得招呼CBE,OBE这种授勋了。

在世界还没有创造“屌丝”这个名词的年代,我还曾经在会议上接过一个屌丝的名片,上面用一串长长的缩写详细记录了那个人从本科以来的所有丰功伟绩,结尾就差一个OCD,特别有视觉震撼力,那张名片极大地扩充了我英文缩写方面的词汇量,回家查了半个小时的Google才搞清楚都是嘛意思。回想起来,那家伙大概应该是“屌丝逆袭”的国际鼻祖。不过后来在还没有“拼爹”这个名词的时代,我就又听说,what matters is not the letters after your name, but the name after your letter (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你名字后面那串缩写(letters),重要的是你推荐信(letter)后面的那串名字)。英国果然老牌资本主义,屌丝和拼爹都有悠久历史。

扯远了,回到正题——

在格拉斯哥我又发现了一种方式:一般一个牛人我们习惯称其为“灯塔”,但真正的牛人,那都不是自己做灯塔D,而是自己的作品被人称作灯塔。这人就是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格拉斯哥前不见溪后不见的水泥路市中心,有个戴个灰盔帽的高耸圆柱建筑,原本是Mackintosh设计来做(欧洲第一家英文)报社的,后来这个楼在被翻新后,被后人改称为“灯塔”(内饰如上图)。你看,老M随便一个建筑作品都被视为是人海里的灯塔,这是何等牛?岂不是要让其他建筑师内心“波澜壮阔撕心裂肺”地抓狂呀?——俺的这个形容词用的很恰当,因为我觉得这种情绪完全都表现在Zaha Hadid在格拉斯哥河边上建的那个交通博物馆上了,你看——

Transport-Museum-Glasgow-Zaha-Hadid20

那天我和小巴暴走累了,坐游览巴士绕全城转悠的时候,第一次来到河边看到这个著名的建筑,游览车上的介绍说,Zaha的这个建筑创意是取自后面两江(Clyde和Kelvin)相汇引起的波~澜~。

医学生大Joy推着眼镜看半天,心想,哪里是波澜啊,这不是模仿心电图嘛?

==||

总之灯塔它爹,Mackintosh,在格拉斯哥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动摇D。虽然格拉斯哥是知名的艺术中心,有全英国最老的美术学院——

IMG_7524

有达利这幅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的镇城之宝(我觉得会有很多人会单纯因为这幅画而来格拉斯哥吧,这是又一个真迹比复制品让人寻味无穷得多的例子,当然Kelvingrove博物馆为其特设的“小黑屋”,以及墙壁上无数监视探头也烘托了神秘气氛哈)——

christ-of-saint-john-of-the-cross

作为当代艺术的活跃之地,格拉斯哥也有(比较规矩的)拿得出手的涂鸦——

IMG_7467

IMG_7468

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全格拉斯哥的文艺腔完全是以Mackintosh为中心的事实。走到哪里参观,不是有M的作品,就是有M的楼,或者是以M命名的楼⋯⋯

可惜我对设计和建筑都不怎么开窍,所以只能走马观花,装装样子,比如在灯塔里,俺也就仰头眯缝着眼“想象”了一下上面几百节台阶之上的好风光,聂张照片,罢liao~我对建筑与设计都没有宗教迷恋,真上去,我可得找电梯=P

IMG_7485

但懒人也有懒人的艺术感悟,比如我俩当时真的就是去找电梯来着,然后在电梯里我就想起来很久以前就听说的一种歪理邪说:参观别人的家(或者是带别人参观自己的家),卫生间是最能反应这个家风格的地方。

我觉得这标准对艺术也适用:一个城市有没有文艺细胞,要看它的厕所标示(摄于电梯里)——

IMG_7471

咳,咳,多么的形象哈!哈哈哈哈

除了铺天盖地的Mackintosh,俺俩逛美术馆的计划倒并非一帆风顺。之前听说格拉斯哥是个独立展馆和画廊云集的地方——我发现现在的都市都喜欢标榜自己“文艺”,类似的评语我也曾在其他大城市的介绍上看见过,比如柏林是新艺术之都,布拉格文艺之乡,日内瓦遍地是画廊,浪荡SOHO里你都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培根,就连纽卡斯尔也是承托着北英格兰蒸蒸日上地美术音乐事业——欧洲转一圈之后我觉得吧,其实,真的就扒梨文艺,深入骨髓的明骚,那是不能比D!⋯⋯

回到格拉斯哥,我们第一天转的几个美术馆都关门或近似关门,比如下面这个当代艺术中心,除了在闷热的玻璃顶大厅里喝茶的,就没别的了:

IMG_7530

楼上的展馆不开门,楼下的展馆在布展。

俺在门口拍的这张百无聊赖的小巴同学算是那楼里当时最艺术的一件事了==||——

IMG_7534

其他的美术馆:关门。

IMG_7535

还是关门。

IMG_7599

所以你可以想象,当俺终于在GoMA(Gallery of Modern Art)看到展览的时候是多么的雀跃呀~

IMG_7733

当然,格拉斯哥的三大美术馆(GoMA,Hunterian,Kelvingrove)还是很满足了俺的欲望D,下面一一说来。先说这个据说是伦敦之外最为火爆的Kelvingrove美术馆和博物馆。

之所以叫“美术馆和博物馆”是因为这个展馆左右分成了两部分:“艺术”和“生活”。艺术那块都是收集的油画啦雕塑啦,生活那部分则是从设计到服装到动物模型神马都有。

这个美术馆当然是以前面提到的那个达利的作品出名,但其标志性图像是下面这个——

IMG_7676

一组悬挂在半空中表情各异的脸谱。来个近景:

IMG_7679

可想而知,看到这组雕塑最为兴奋的是小巴,他马上指着自己的大脑壳说:

看见没?这是艺术!!

IMG_7683

小巴同学深情地望着自己的秃头兄弟们,恩,果然很有融入效果——

IMG_7690

其实在此前一天我们在大街上看见的一系列画在人行道两旁竹子上的涂鸦,我就怀疑是模仿这组雕塑的街头版:

IMG_7763

IMG_7538

我也决定加入艺术的队伍——

IMG_7539

IMG_7540

IMG_7541

很像吧!?啊哈哈哈哈哈⋯⋯未完待续哦!

IMG_7691

格拉斯哥-前篇

IMG_7481

话说之前提到的,每年需要消失几天,不然咋保持咱大脑灰质细胞地“可持续”开发利用聂?嘿嘿

今年的消失地点选在了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选这个城市原本是有点破罐破摔的意思:原本是计划去英格兰南边的Cotswolds的,找个老房子一猫,旁边放一摞Agatha Christie,完全都不用情景带入,自己吓唬自己玩,多来劲呀!但英国今年3-6月份有多冷大家都知道的哈,所以,我俩在凛冽的寒风中,心一横,索性选个印象里比英国6月的小阴风更让人战栗的城市——格拉斯哥。

之所以说是“印象里”是因为,此前看过的苏格兰小电影总是把这个城市演绎得很糙很“凛冽”。但我和小巴又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周围有五六个曾经或仍然住在格拉斯哥的朋友——除了一个搞神经科学的,都是搞社会科学的文艺中青年——居然每个人对这个城市提起来居然都赞不绝口。举个最极端的例子:

小巴的一个苏格兰同事,今年他和他意大利女友在南意大利结婚——注意,是南意大利哦——结果当他听说我们俩去格拉斯哥玩的时候,一脸艳羡地说:哇!听起来就嫉妒死我啦!

——这家伙宁可用阳光美食无限量的意大利换格拉斯哥假期?!我和小巴都惊得笑疯了。我俩开始都以为是苏格兰人特有的爱国主义,后来嘛⋯⋯五天之后爽歪歪的我和小巴觉得苏格兰的爱国主义颇有些道理⋯⋯

尤其上周我们赶上了一周的好天气,矮马,可见在英国我已经被“冻惯了”,持续几天的25度居然热死我了——

IMG_7762

————————————————-

好了,城市订了,住哪才是个大问题。我和小巴在休假上都属于一等一的享乐派,住的地方一定要100%的滋腻,每次出游前对于订旅店这件事我俩经常要端着小酒举办几个seminars,经过反复对比热烈讨论,以及一瓶小葡萄酒把我俩升华到无忧无虑的状态之后,才能做出最优决定。这次俺俩在“火车站大酒店”(Grand Central)订了个贼舒服的大间儿。

小巴对于这个选择灰常开心,因为这是他们肯尼迪总统22岁时第一次发表公共演讲的地方,而演讲的地点就在现在的香槟吧门口,因此这几天小巴同学经常以缅怀他们总统的名义拉俺去消费,哈哈;再比如,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个长距离电视信号的接收地,当时那个2寸的电视信号从浪荡嗖~地就发送到这家酒店了——你看,苏格兰人果然厉害,要是没有苏格兰发明家Baird,还有肥皂剧什么事儿啊。

IMG_7492

但除了这些历史故事,“住火车站”这件事我还得说说,因为我以前一直觉得火车站旁肯定没好旅馆——你想啊,比如北京站附近,那人,那噪音~,就别提那垃圾了~

但你没发现么,英国确实不少好酒店都在火车站紧边上,而且都属于建筑恢宏的那种,比如格拉斯哥的这个,再比如浪荡的St Pancras什么的?这绝对属于“历史发展产物”,我就想起,当年莫奈搬到又吵又闹多煤烟的Gare St-Lazare附近时可不是因为落魄,而是因为他NB能住到这么黄金地段的位置,那会儿开窗能闻着煤炭尾气奏是摩登的味道呀,哈哈

虽然现在火车都不冒烟了,但我开始还是有点担心噪音,凭价格推理:能付这价位的人估计都会比我矫情,所以俺就很安心地订这家了——事后发现果然,火车站隔音效果极好,在格拉斯哥的几天我觉得鸟比火车吵。

格拉斯哥的鸟儿们真的超有精力,莫非它们也是吃black pudding和haggis长大的么——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在窗外扯着东北鸟语“唧唧嘎嘎”“唧唧嘎嘎”的,真是一群不吃素的主,这让每天坚持12小时睡眠的大Joy极其崩溃。

我问小巴:你说这些鸟这是在开会做presentation么?

小巴说:作为东北鸟,它们一定是从夜总会刚high完回来。

==||

总之,在格拉斯哥这几天每天我都成功做到“睡到(被)自然(吵)醒”==||,然后看闲书看到9点,挪到咔灰馆再耗一小时,磨到美术馆10点开门,这holiday才真的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