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此行前,“新奥尔良”在大Joy脑海里(除了鸡翅)最令人向往的就是Treme这个区域了。起源都是几年前记录Katrina之后的一个电视剧,那会儿还在The WIRE的余热中,而且我一同事和他老婆强力推荐——那会儿我们还时兴换DVD看呢,现在谁还知道“锝威锝”是啥啊?哈哈。
说实话,这个剧真的没看下去,因为音乐好多啊,还都是爵士乐,完全跟不上剧情,或者说看了大概一季多,但我和小巴都压根没搞清楚“剧情”。嗯。但是对这个“爵士乐发源地”充满好奇——而且你说那些戏里说的人和事,都是真的嘛?真的那么多音乐吗?真的社区感那么强吗?有没有像很多电视剧一样,比如Friends是对纽约生活的加强美颜版?
那天开完会下午我们就溜达到Treme了:我们就想去google地图上显示的一个Treme’s Petit Jazz Museum,但还没有走到,就已经热得赶紧去路边一个公园大树下乘凉——一进“公园”就看见有好几组当地小团体的导游,穿着牛仔裤的高个黑人男子跟矮了一头的几个白人游客讲解黑人教堂周日是怎样的一番热闹,光说还不够,干脆开始现身表演了一段踢踏舞般的强劲舞蹈——不说别的,我看着都哗哗流汗。转过头去,另一边是一个瘦高个女士给一群大学生讲“这个公园就是刚果广场,以前是少数黑人奴隶可以社交、聚集跳舞的地方……。再不远的地方,是一个穿着如电影里19世纪装束的中年男子跟另一对黑人夫妇讲解“你们知道以前周日礼拜结束后……(好像是讲妇女打小雨伞的事,具体的我忘啦!)”
也就是说,我和小巴刚刚走到Treme的边界,喘气的功夫,就已经感觉到这个住宅区(横竖不过几条马路而已)不仅确实很有历史,而且真的很在意传播自己的历史哎!
这个”刚果广场”现在也叫“路易-阿姆斯特朗广场”,因为里面有个阿姆斯特朗的雕塑。
横穿公园,我们就算真正进入了Treme的核心
气氛和我们之前去的白人区很不一样。但这里社区感确实很强,不仅有下面这个社区中心——
而且开篇的那个咖啡馆也是几个街区唯一一个看起来有点像样的咖啡馆。很小,里面最多能容纳20个人样子,厕所居然没有锁,但谁起身上个洗手间全咖啡馆的人都能看见,好像也没什么锁门的意义。咖啡馆貌似是个夫妻店,或者是个家族店,里面除了贩售咖啡和点心,还有T恤,有Treme艺术家画的贴画……墙上还写着推销Petit Museum的宣传语,貌似是肩负着半个旅游中心的意思,但看里面坐着的人:带着孩子吃蛋糕的,敲电脑的,看报纸的——除了我和小巴好像没有一个是游客!所以感觉特别“宣传家园人人有责”的意思。
而且我很后悔的是当时在咖啡馆小憩的时候没有买那个T恤或者买那些贴画——我想,如果一个街边咖啡馆都有这些东西的话,那个Museum肯定有更多的纪念品吧!但后来才发现,那个petit museum真的非常petit!但酷日当头,实在没有再走回两个街区的意念,以至于大Joy到此一游居然少有的没有纪念品带回家哎!这是一件比早起在Nola市中心星巴克一只蝈蝈儿跳上窗台跟我对饮咖灰一样的新鲜事——
后来走到那个Treme Petit Jazz Museum,一进门,就有一种“被骗了”的感觉,因为真不是一般的“petit”,整个Museum只有一间屋子——
而且猛一看,更像是贩卖当地油画作品或老照片的画廊!基本没有古董啦或者咱习惯的那种陈列品。而“博物馆”也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就是老板Alvin Jackson——一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老头,而且上来先把门票收了——多少钱我忘了,只记得当时感觉反正不贵,但对一间屋子来说也不算便宜!我和小巴都有点差异,但既然已经“大老远”地来了,那就捧个场吧!
老爷爷随后开始他的讲解——原来墙上那些画和照片不是要卖的,而是展品!——老爷爷从门口第一张画里透露的促使爵士乐发生的殖民与奴役背景开始,一张一张一张的讲……——我不知道小巴当时什么想法,反正我当时内心里是一凉,心想,妈呀这要说到什么时候?而且不想听不想听的说!
更让人挑眉毛的是,老爷爷的讲解还伴有很独特又原始的配乐——就是屋子里分布着几个现在市面上都很难买到的CD播放机,墙上的图片分组,每讲完几个他就移步到下一个播放器旁边,插入CD,等待“正确的”的乐曲响起,作为他的解说背景~有两个机器还卡碟了……真尬!
嗯,有点迂腐有点好笑,但我不得不承认,他的讲解进行了差不多1/4的时候,我忽然对他和他自己搞起来小小的博物馆充满了敬意,而且我觉得他那笨拙却执着的讲解方式实在很可爱,而且关于爵士乐的历史,他知道的真的好多!!!后来他跟我们说这个博物馆是他一手建立的,历史也是他自己看书查资料拼凑起来的,他本身是个爵士乐表演者,是Treme近几十年社区大小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是发起者,做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给Treme的那些音乐兄弟们有个记忆。
坦白地讲,我对爵士乐真的没什么兴趣,但是他讲到后面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后悔“你说我怎么就对爵士乐那么无知呢?”,并且对于“对爵士乐一样不感兴趣但对些许美国相关名人还有所耳闻而时不时还能接上话的”小巴同学无比羡慕嫉妒,哈哈~说明讲解的特别引人入胜。所以,坦白地(又)讲,Jackson老爷爷的博物馆真的很赞,是我去过的“一眼望去尽收眼底”的博物馆里最有看头和听头的。
如果你下次有机会去新奥尔良,我强烈建议你去这个小小博物馆溜达一圈!
而我打算找时间把Treme从新看一遍!——嗯,我问他他觉得Treme真实度如何,他说很真实,因为创作人员跟他和好几个社区里的“老炮们”仔细切磋了很久,大家都觉得连续剧挺写实的。啧啧啧,我一定要好好再看一遍!
从小博物馆出来,直着奔大路走,还会路径Treme的St Augustine Church,这好像是美国第一个黑人教堂?挺酷的,尤其我给小巴拍的照片(左下)。嘿嘿
为什么出了小博物馆要直奔大路呢?因为实在太热了,有勇气从酒店走来却没有力气走回去了,所以要在大路上搭老式有轨电车。
而有轨电车在新奥尔良还有个特别诡异的规矩,那就是不找零!——这个之前在哪里看到过,但是偏偏那天我俩忘了,所以好不容易盼到特有款儿特有范儿的老式有轨电车吧,我和小巴发现身上最小的纸币是10美金,而车票只1美金2-3一个人。司机说没有零钱就下车喽!肿么办?!下车走回去,还是付3-4倍的车票钱?
要说还是南方人友好——就在我们犹豫的时候,前面上车的黑人家庭说:别,我看我有没有零钱!
然后居然七拼八凑地找来一个五美金,和五个一美金的零票,然后小巴塞进1美金,又塞进一美金——打算再塞进一美金,即多付零钱部分的时候,南方司机也好洒脱,跟我们一挥手说:得啦,找座位坐下吧!
哈哈!这种“好商量”的友善在英国是只有在北方才有哦!我们就很神奇地“蹭”了一下新奥尔良的公共交通。
(仅以上图表示:NOLA不仅公共交通很酷,私人交通也特超现实!Batmobile不过如此吧!)
除了Treme,新奥尔良的另一个文化代表自然就是John Kennedy Toole写的——
这个大概是美国很有名的一个文学作品(有点类似中文世界里的《大林和小林》?),俺也是8月份才看的,很多评论家说这是当代文学里的唐吉柯德什么的,不知道中文确切翻译是什么,但我觉得最确切的翻译应该是《屌丝传》,哈哈!这个滑稽小说基本就是讲一个30来岁的屌丝大男孩儿,啥都做不来还啥都看不上,虽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吧,但有时你还忍不住特别想手欠地给他点赞什么的。
然后到NOLA第二天一大早“长途跋涉”地去IHOP吃早饭的路上,居然就撞见了小说开篇中描述的,屌丝Ignatius在百货公司前等麻麻的空档儿对来往行人的品味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的各种鄙视,完全比不上他这身有深度有内涵的时尚风——
妈呀,再去寻觅吃的路上就这么轻易就撞见了这么大一个景点呀!真是屌丝见屌丝~啧啧啧,跨越时空的猿粪呐!
NOLA的文学景观还有呢,那就是William Faulkner的故居,现在一楼的前厅是个书店(蓝色门)——
书店很小,也就是一间半屋子的样子,门口写着对顾客“限流”12还是14个人,进门一看,果然是超过七八个人就转身困难的地方,我在墙上防贼的反光镜里找了最佳拍摄角度——
这个书店很小,文学为主,啥书也没买,但是买了福克纳生平第一部小说《Soilder’s Pay》的书型钥匙链,背面刻着书里一句台词‘carry on, cadet!’
但要说买书,还是下面远离市中心的这个书店比较牛——
哇,我从来没见过哪个书店有如此之多的签名版!以至于我觉得似乎应该怀疑是不是这些签名都是真的了!哈哈!我就是在这个书店买的上篇买的那本Jason Berry关于NOLA的书,嗯哼,签名版。
回到城区,French Quarter里有个在老药店基础上重建的老药店博物馆,混杂着当时各种草药、巫蛊、混方儿,挺好玩——
而且你猜这个博物馆背后有谁的资助呀——
嘎嘎,Walgreens。
我觉得最好玩的是这个药店(以前就是药剂师私营的买卖)里保存的开药记录——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方布兜,然后每个兜子里记载着关于这个人或这一家的用药历史——
除了收门票的景点,NOLA路边小店里也常有惊喜,比如有个店就卖一组美国总统的群像,下面拍的一个是共和党的总统,一个是民主党的总统——
当然,还有有川普的一组,太吓人我就不拍了,但是看店里打印出来的一个截屏,好像川普还真的有一幅这个画,好像还是他在60分钟节目采访时的背景……
别看NOLA没什么特别举世瞩目的事情,但是老城French Quarter经营和保护的倒是很好,街边墙上有小牌子告诉你那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以前曾经是著名的什么,等等,虽然讲的那些历史事件很人物我几乎很少听说过,但是这种“不明觉厉”的牌子恨不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遍布在老城区。也因此,那天在一个小酒馆门口发现的这个牌子就难免要会心一笑——
(ON THIS SITE IN 1897 NOTHING HAPPENED.)
每次去美国的一大乐趣就是可以看到和欧洲很不一样的美术,这次也不例外——这次本来以为重头戏肯定是前两周写的那个纽约的惠特尼当代艺术馆的,没想到连美术馆这块NOLA也是出人意料的惊喜——在去机场前,我和小巴有两三个小时的空档,在街上闲逛太热,所以我们决定去附近的南方艺术美术馆蹭空调——
大部分展品不是很感冒,但忽然看到一个叫Dusti Bonge的南方女画家的专展(从布展面积看,应该是南方画派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哇!此人真是天才,一生涉及画派很多,特别好看,不多说了(明天还要早起上课呢,哈哈),有兴趣建议查查,非常好看。
最后要去密西西比河边上溜达一下。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条著名河流哎~这就是汤姆-索亚和哈克贝里-费恩漂流的河水哎!可惜他俩没漂这么远,不然跨越时空,上游马克吐温笔下的小愤青儿和下游的Toole笔下的屌丝们茬在一起,你说得多出戏呀!
(完)
我觉得微博上的旅游记录拾掇一下可以像Bill Bryson 一样出几本neither here nor there的书了,当然你的比他的好得多,一点都不cheesy,哈哈哈。最近搬家,又把你的《小世界》翻出来看了,大爱。
=D 我喜欢你搬家!!!嘎嘎嘎!!
嗯,说错了,博客……
民主党打台球,共和党赌钱,嘿嘿,还真是挺形象的。
哎呦,你说的还真是哈,我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党派区别!(现场还有很多党派混合的,我的分类是:不是喝酒就是抽烟儿什么的,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