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遍地是汗

既然是遍地是汗,就先来个“大汉(汗)”的开篇吧!

……

嘎嘎嘎嘎,俺就想说吧,这个跟父母玩和带小孩子玩其实没啥大区别。

比如俺爹俺娘周末也来到西安,两位大Boss也立刻超级喜欢这个城市,然后兴混得一大早就醒来等着出去玩——因为睡在酒店另外一头的我一大早就收到他们在群里各种兴混的微信呀!==||周末不是应该睡懒觉的哇?然后俺们仨早上南门还没有开始营业就溜达到城墙外面了。也没事干,就拍照片玩呗,嘿嘿嘿嘿。

在粑粑面前,俺是多么滴乖~~呀!

IMG_2889

在外面徘徊了半个多小时,俺们锵锵三人行终于以前三名的身份光荣踏步进入瓮城,爬上城墙~

IMG_2808

那天为了让两个大Boss一开始就对西安有个好印象,俺特意跑去火车站接了一趟。之前麻麻说,不用接不用接,自己打车到酒店就好了。我说,不行不行,我得亲自去接。事关重大,在西安住了几天之后,我发现西安的出租车是有可能非常不靠谱的。

t014836a7486ee7a834

这周,5月31日,听说西安出租车大罢工(见上面网图),把钟楼都堵死了,但没有博得太多同情。哇塞,虽然在西安只住了8天,俺也深有体会呀。

首先是我刚到西安的时候,打了辆车,从高铁到南门,还算远吧,没有被嫌弃,但是因为司机一时想不起酒店的位置——我当时就想,不会吧,这怎么持证上岗的呀!那可是西安的老字号哦!——司机一路都是之前提到的高共振碎碎念的抱怨,车开了一个多小时,他就嘚嘚了一个多小时,实在很恐怖。其实一上车发现气氛不对,我就想跟他说,您也甭抱怨了,掉头回火车站我换辆车,但是司机油门又踩的很快,你还来不及改主意,他已经窜到了大路上……认命吧!

后来还有一次是从会展中心回城里——这也算是比较远的一趟活儿吧。我坐在后座,结果开着开着,忽然司机靠边一停车,前座上来个年轻女子——我靠,什么情况?——俩人居然没有一个人觉得应该跟我解释什么。要不是因为是大白天,而且后上来那个女孩貌似比我弱小一点的话,我当时就要下车自救啦!看他俩也没有搭理我的意思,我就在后座上高声抗议“怎么回事啊?怎么回事啊?”——然后司机很不屑地嚷嚷了我一句——“你不是很快也就要到了嘛!”

原来这是为了赚钱,司机决定的拼车!而且可见这类事在西安已经太普遍了,以至于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觉得没有必要和先上来的乘客解释。我靠,西安的出租车把自己当非法小巴车开呀!

因为这两件事,让俺觉得必须去火车站接爸妈一起打车,不然碰上个奇葩出租司机,大Boss们对西安的第一印象太恐怖了。

但还好,大Boss们运气还不错,我们赶上一个挺斯文的司机,而且从北往南,司机还特意走的城墙里面的林荫大道(当然也是为了避免中轴路的拥堵),刚下完雨路上又没啥人,大Boss们一路看着窗外一路赞呀!麻麻最给北京人丢范儿了,因为晚饭时间出租车将我们送到城外的酒店的时候,西安古城墙灯火初上连绵不绝,永宁门那城楼和广场的华表到处bling bling着气派,麻麻完全被晃得当即就恍惚了呀,无比惊诧地问司机:“这是你们市中心哇?” 嘎嘎嘎嘎

当然,一心想着赚钱的不止是西安的出租司机。

周日和爸妈一起去“东线一日游”,即兵马俑华清池等等。除了之前吐槽的门票巨贵,每个司机/导游都有提成(而且都不带回避的),景点内部设施很粗糙以至于不另掏腰包雇解说员的话基本连北斗找不到之外,俺就要吐槽吐槽华清池了。

IMG_2679

温泉遗址欧洲很多啦,主要因为古罗马人喜欢泡澡嘛。欧洲的各类温泉遗址去过几个,地上的人文景观虽然修缮水平不一,但自然景观都是实打实的。除了已经枯竭的或者故意排空的遗址(比如俺们侃村Waterstones书店里的遗址),印象里但凡是泉水尚在的,每一个遗址都是满池泉水,烟雾缭绕,游客虽然不能下去洗澡,但看着一汪水从古罗马延续至今,自然就是一番体会。

然而华清池这个中国最有名的澡堂子虽然半个骊山都被装修了一下,但澡堂子本身基本属于缺水状态,上图是最深的一汪水了,井口跟我的写字台差不多大,水深也不过一掌的样子,看着泉水断断续续地从以前的龙状出水口往外嘀嗒,好似前列腺增生。

我问讲解员这是因为干旱嘛?

讲解员很得意地说,“那里!我们骊山流向华清池的三汪泉水现在依然旺盛着呢,依然恒温42度有莫有。只是水源大部分被附近的酒店、干休所给截流了,这样才能带动经济呀!所以……”

所以,挣钱挣到“前列腺增生”,也真是蛮厉害的。不对,这里用东北方言更恰切——真是“尿性”十足呀!

既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上厕所这件事。

西安和大多数国内城市一样,公共卫生间里基本没有排队的概念,就是谁抢上谁上。我觉得一个社会其他的无序也就罢了,但是如果要求我在内急的时候,还要跟别人斗心眼、比拼身体敏捷与灵活性,这日子真的就没法过了!

还有一个更汗的如厕经历——

IMG_2520

上图是在半坡博物馆拍的,看见了吧,是纪念品中心,下面一行字表明了有“西式厕所”。这事我开始觉得挺好玩的。其实半坡博物馆前是个挺开阔的广场,纪念品中心在一端,而广场的另一端有用中文标注的公共厕所。

看完半坡博物馆,热爱血拼的大Joy自然拉着粑粑麻麻逛纪念品店呀!逛了一圈,想到一会儿还要去兵马俑,不如上个洗手间,就问售货员洗手间在哪里,售货员眼皮都没抬,指着广场对面说:“出去!对面!”

俺就条件反射地转身下楼梯打算去对面上厕所去了,但是就是莫名觉得不对劲外加窝火,所以下了四五节楼梯又走回来了,指着头上方的鸟语牌子反问售货员:“你们这上面不是写着有厕所吗?”

看我这杀个回马枪的架势,旁边有个男主管也走过来问,什么事啊?

售货员马上指着左边说:“啊,啊,这个,对呀,厕所就在左边啊,我还以为你是说那个厕所咧!”

真的哇?你觉得正常人想上厕所的话会舍近求远一直走到大广场对面去?您这是成心把人家的“方便”搞成“不方便”呀,还是觉得用一个“西式厕所”得看护照?

IMG_2734

出了一天的“汗”,傍晚和爸妈来西安护城河边散步,一边是商业区,一边是古香古色的环城公园。

你知道我觉得陕西让我觉得和哪里特别像?法国。这里同样是要历史有历史,要文艺有文艺(从秦腔到摇滚,几千年的文物跟印象派画作一样遍地都是,连百鸟朝凤写的不也是陕西),要美味有美味,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虽然土地不算特别肥沃,但也算是插什么长什么,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和法国人一样沉迷于辉煌的过去),虽然没有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但是和8个省市直辖市交界,融汇四方精华。但跟法国最像的一点就是,这个地方,要做个旅游过客,200%的享受,但要住下来,其实是个不会让人太舒服的地方。因为那偶尔显现出的不择手段和互相苛刻,一下又把人拉回天朝的现实,看多了,都没有新鲜的槽可以吐了,我只是觉得很悲哀。八百里秦川,挺美好一个地方,真别糟蹋了。

西安行-遍地是宝

IMG_2113你看,到了西安,咱从服饰上就很快“入乡随俗”了——去西安之前天气预报都说那周将达到35度高温什么的,然后到了西安哗哗开始下雨,结果一周都在23度左右。临时添件衣服,这是在西安大清真寺门口买的“兵马俑版”超级英雄的帽衫,是不是很酷很酷呀?嘎嘎嘎嘎

无意浪漫化西安,所以这篇是“遍地是宝”,下篇叫“遍地是汗”,哈哈哈哈

我多角度地思考了一下,嗯呐,变化了好多姿势,就像俺新购置的“思想者”action figure一样,哈哈哈哈

思考的结果是,让我超级喜欢西安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第一个,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我觉得西安人/陕西人“离土地特别近”——那天在车上随意说起来,老西安毛道立刻大赞我这句话说的好,说俺说到了点子上,让俺顿时对自己这表达法特得意,哈哈。

“离土地近”不是说西安/陕西人“土”,也不是说西安人离农村近——虽然从西安市中心开车15-20分钟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大宝库秦岭(下图)这件事着实让人艳羡;而且作为一个二线城市,西安确实比北京上海接纳了更多父母辈依然在农村的年轻人——这里说的“离土地近”是说,西安人的生活还是以接地气的常识为主导的。

IMG_1842

或许是因为西安的生活压力还没有那么大(好像西安最贵的地产也不过2万一平方米),所以西安人生活还不需“机关算尽”,调研中我发现整个这个城市的气氛就是一种坦然、自在,而且对于很多社会现象虽然有警惕性却没有危机四伏地神经过敏。——这话看起来有点可笑,但是我觉得在国内能按“常识”生活,除了大富大贵之人,真心已经变成稀有动物了。

而且西安人真的有一种大地般的直率。比如市场砍价这件事吧,毛道之前跟我说过陕西人不喜欢虚报价格,碰上一个喜欢矫情的顾客,陕西买卖人宁可挥手“匿揍!匿揍!”(你走你走)地轰你走开。虽然我不想浪漫化西安,但不论是从买卖交易还是调研访谈中,我确实觉得和西安人交往要相对“省事”,没有艺术的废话也没有精明的试探。在这点上,西安人要比北京、上海人更像欧洲人。

喜欢西安的第二点是因为我觉得西安真的是个大熔炉,在这点上,真的要比北京更有“帝都”风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道教、佛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基督教等等就这样安心而活跃地同处一个城市,反正在国内我想不出来第二个城市。下图摄于城隍庙

IMG_1876

这是世界唯一一个中式清真寺,隔过一个院墙就是左上角Internet Cafe Tea Wifi的招牌,好穿越!

IMG_2043

不好说现在的西安到底有多开放(因为它确实有二线城市的局限性,调研中也不是没有“挠墙”的冲动),但是至少历史上的中国那曾经一度的海纳百川在现在的西安仍然能寻到踪影,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仍然让这个城市受益。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一个回民坊(即回民社区)对西安西南城不论从建筑、文化上的无形庇护起了多大的作用呐!而且当地汉人对回民也好尊重,好几个西安人都跟我说,回民坊的饭可以放心吃,因为信仰,回民老板绝不会偷工减料。不信教的汉人也相信回民信仰的力量。你说这是不是很有趣?

第三个原因嘛,估计但凡是在中国长大的人就会对西安有天然的亲切感,因为从小学的东西,诗书典故啥啥的恨不得都在西安呀!

比如说哈,你知道这个“唱对台戏”其实是从发明汉字的仓颉的仓颉庙里来的,因为仓颉庙里是左右两个戏台,观者要左顾右盼地看戏(对颈椎好有挑战啊!)。而且听说这西北人吧,不仅秦腔那是唱的玩命,而且看戏的也是敢跟你死磕哒!据说这仓颉庙里的对台戏动辄就是三天三夜,观众也是不带散场哒!(这得吃多少羊肉泡馍呀!)矮马,说时髦点,瓦格纳那点小歌剧算啥呀!估计也就韩剧马拉松有点可比性,但韩剧有本事搞不断电直播嘛?

再比如哈,据说“买东西”这个说法也是从西安来的,因为以前西安主要有两个市集,一个是东市,一个是西市,所以买完东市再去西市血拼一下,因此叫“买东西”。好玩吧?

所以说白了,大家的根都在这块。说到这里,白菜你看,大Joy不仅是在上一篇美食里向你拉仇恨,而且咱平时也想着你啦,比如这个是在半坡博物馆里找到的你们蔡家的图腾啦——

IMG_2531

——不客气哈,因为不然俺也是没事干,因为俺家旗人“张”也不是真姓,估计各位祖上在创作各自图腾的时候,俺家祖上还在大草原上扔石子呐,哈哈哈哈……

大概十五年前,俺第一本书的责编有一次出差来了西安,回北京跟我兴混地嘚嘚了好久,说西安遍地是宝,恨不得路上拌你一跟头的石子都可能是文物。这回来到西安觉得这话似乎有点道理。比如陕博,如白菜所说,免费又给力。陶俑精美无比,我觉得王公贵族真会玩,他们的手伴公仔比俺家书柜上的美国队长精致多了

在秦始皇兵马俑也是细节至上,那什么千人千面形态各异呀,什么鞋底的防滑花纹(下图,上中)呀,什么钢丝拉成的马鬃呀(包括你看秦代连战马都留着中分好不好哇!)……

这些还都是“技术”活,整个看下来,其实最牛逼的是秦俑和汉俑的表现力。粗线条有粗线条的简约张扬

IMG_2013.JPG

细腻打磨的,另含韵味。比如这个秦朝将军的手,随意的一个姿势,无尽的故事。我觉得要是1400年之后,当年马可波罗带了份临摹回“椅搭利”,还是有可能在又过了200年后启发了达芬奇如何摆放蒙娜丽莎的手臂的吧,哈哈哈哈……

IMG_2604

所以,贴着展柜玻璃看时间长了,你有时候真会感叹,啧啧,那么早之前技艺就达到这个水平,唐汉以来咱是不是长进得有点慢了?

但真正让人觉得西安遍地是宝的还不是陕博的展品,也不是西安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大学的校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也是免费的,就在西北大学老校区的北门内。那天两个访谈之间,也没啥事干,俺就去这个博物馆溜达了一圈。原本是为了贪图里面的空调,进去之后才发现,哇塞,真了不得!

只看了里面考古、生物、校史三个专题。好么,生物展厅里对于中草药和秦岭动植物的标本数量之多透着霸气,而更让人诧异的是,就下面这个6000年前的罐子,居然一个校博物馆里好几个哎!!!!!

IMG_1893

“手伴公仔”更是不用说,这里没有陕博的热闹,所以反而能更仔细的欣赏。

但西北大学博物馆里最大的亮点还不是这些考古藏品,而是其佛教美术馆,缘起是西北大学老校区原本是“实际寺”的原址,而这个美术馆里面则是自诩西安“实际寺老衲长安癫痴坊主”岳钰的作品。

有点和想象中的佛教美术不同的是,整个展览处处透露着“长安癫痴坊主”十分入世的态度,这点在两组猴子与癞蛤蟆的小品画最突出——

 

很有趣的一点是,这个癫痴坊主在前言里说,毛泽东给中国带来了政治尊严,邓小平是经济尊严,希望习大大重塑丝绸路的决心能带来文化尊严。前言里还提到,寺院其实就是最早的国际化学校,而曾名盛一时的实际寺也曾是国际学术碰撞的中心,而现如今这个佛教美术馆又活跃在西北大学里,继续传承着佛教哲思,好似隔空接过了当年汉唐盛世的接力棒,这一切显得那么一脉相承……

Hmmm,倒是读到这里大Joy要质疑演绎一下了。倒不是针对这个展览和作者——展览真挺好的——而只是这些作品的呈现给我的一些联想

IMG_1975

岔开话题,不针对这个佛教展览,我只是觉得有的时候类似上述“文化尊严”这样的“解说词”,既是拔高升华,又是“解释辩说词”,即发声者要自证政治正确,这背后的思维模式就是:要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得先找个借口和理由。至于为什么或者凭什么发声前还要去“找理由”,谁还有闲心去琢磨它!而且做什么事讲“传承”是最保险的,因为好似没做什么新鲜事,不新鲜就不会被视为威胁的吧,借着老祖宗的壳偷偷摸摸说些自己想说的话,算不算一种有良心的智慧?

有时候我怀疑是不是恰恰这种要发声之前先要“抱歉式地找个理由”的思维模式,才让咱今天只能觊觎玻璃展柜里的创新与活力了?

另外呢,西安是国内少有的特别容易让人沉醉于以往的美好的城市,以至于陷入固步自封的小漩涡里还美呢。每天晚上都有各种梦回大唐之类的演出——说白了就是价格不菲的一堆成人演给另一堆成人看的cosplay。你以为端着广播腔,我就看不出来它是cosplay嘛?旅游看个热闹也就罢了,我对“汉唐盛世”的各种想象多少有点怀疑。

这点上易中天的《两汉两罗马》倒是颇有启发性——两汉打造了帝国模版,而两罗马则打造了现代国家的模版;后来中华文明虽未中断却逐渐丧失了其世界性,而罗马文明浴火重生却成了现代文化的源头。所以国人都爱讲传承,多少有点自欺欺人,因为啥可以传承,啥应该传承,啥最好不要传承还是一笔刻意搅混的糊涂账。

西安遍地是宝,也遍地是汗。且听下回分解。

IMG_2110

西安行-“but I have the heart and stomach of a king”

本篇说的是吃,目的就在于拉仇恨哒!嘎嘎嘎嘎~

西安是十三朝首都,帝王气十足;别看一趟碑林戳穿了本小女子识字不多(嘻嘻),but——用伊丽莎白的鸟语来讲,咱也是have the heart and stomach of a king的主儿啊!

对西安美味的体会,主要依仗于@春晖的发小“毛道”一家——矮马,我这里得再次感叹一下,@春晖 的发小一家实在让人太喜欢啦,夫妇俩人巨好,热情仗义又有趣,有这样的死党可见@春晖是个人生赢家。总之,仗着春晖的面子,俺的美食之旅从下了火车2小时后就开始啦——人家晚上就送来了当地的甜瓜(超级好吃!比北京的香瓜好吃)、苹果(好好吃)和当地的樱桃(貌似是刚刚下来,仅一般好吃,但吃货大Joy是一边吐槽一边吐核,到第三天一兜子樱桃也都莫名其妙的不见啦!哈哈哈哈)。

毛道见面跟我说西安的小吃一天一个样等我走都吃不完,他马上又说:“听小春讲,你是个知性学术女。如果你在减肥……”

我赶忙摆手纠正他说,“春晖一定是把辅音拼错啦!我是个吃性学术女,我不减肥,不减肥……”——有啥好吃的,全都放马过来吧!!!

第二天,调研开始之前,毛道就先带我去了回民坊最最好吃的羊肉泡馍——不是旅游书上说的老孙家啥啥的啦,是绝无分店仅此一家的老刘家:

一人一海碗两块馍。西安第一课–掰馍!馍要掰到绿豆大小,越小越好。掰馍事关重大,毛道告诉我,这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如果馍掰的大是要被大师傅鄙视的,因为馍大就不容易吸纳汁油,就浪费了大师傅费17-8个小时熬的骨头汤和炖的酥肥的羊肉了,大师傅就不好好给你加汤啦!

总之,羊肉泡馍,你要不好好掰馍,就别想有好羊肉泡,这一海碗馍掰完就像作业一样要交回去,等待大师傅的“评分”,大师傅若掂量着这碗馍是不能体会泡馍精髓的外地人掰的,就糊弄一下,若看着像是老西安掰的,就好好烹饪一下!哈哈!公平合理!是不是?

在武汉调研的时候,当地NGO正在努力传播“参与即获得”这个貌似很白领的概念。食物链上这个简单又朴实的道理,在商业社会还真的越来越少被人意识到了。而在西安人称之为“苍蝇馆子”(其实挺干净的)的地方,门口大师傅的要求跟米其林大厨其实没啥区别:你要没有个好好吃饭的态度,就甭想大师傅给你好好做饭啦。要我说,啥高级理念都再朴实直白不过地化在一碗羊肉泡馍里了。

所以俺俩先参禅般坐在简单利落的馆子里掰掰掰掰了快一个多小时,听着旁边一老一少两个回民女性在八卦刚刚买到的一块针织布料,俩人嗞哩哇啦说得那叫一个起劲,布料打开好看得不得了,好多针针线线勾出来的花边,应该好费工艺的吧,反正我也没听懂——这里插播一下,西北人说话真的好大的嗓门,而且陕西话好像琐碎的词缀特别多,不好懂,所以常常是对方热情地说了一串话,我大脑屏幕下方字幕里跑的全是“?????”,而发现你没听懂,西安人就再把声音提高一个八度,然后声波共振就更大,大Joy就满头冒汗更犯懵。

总之,一碗馍人生道理倒没有掰出啥来,但可算是掰完交给大师傅烩汤的时候,我俩就都饿了。等馍上来,再来瓶冰峰汽水(相当于北京的北冰洋),矮马,爽!

羊肉泡馍比想象中还要好吃,真正的油而不腻,尤其再来点腊八蒜、掺和点辣椒酱——千万别跟陕西人说起四川的辣椒,因为他们会立刻不屑地跟你科普说他们“秦椒”要比川椒好,我问好在哪里,他们会任性地一句话结束讨论:“就是比川椒香!”哈哈哈哈……我想四川人反过来也会这么鄙视秦椒吧——回到眼前这碗馍,吃的时候还挺有技巧,因为超级烫啊!我拿着筷子挑起一著,吹吹,再吃,一会儿就浑身冒汗呀,而只见西安人毛道扒着碗吸溜吸溜居然一会儿就吃完了,我还剩大半碗呢!我心说这炼的是啥真功?跟广东人不怕煲汤似的?——后来发现原来“吸溜大法”才会避免被烫着!嘎嘎嘎嘎,后来周末粑粑麻麻来了,带他们又去了一次老刘家,熟门熟路地俺又吸溜了一碗下肚。

别看咱面对美食一副气壮山河的样子,但是什么泡馍啊,胡辣汤啊,肉夹馍啊,还真的是高热量顶饱神器,即便是油而不腻,空降到西安吃了两天也受不了了,所以俺很没出息的跑去酒店旁边的孔乙己,要了一碗阳春面和一盘炒青菜——

IMG_1862

矮马,吃了好几天荤,可算见到素的了,我想我捧着一碗阳春面吸溜得一定非常投入与”煽情”,因为过一会儿只听旁桌有人指着我问服务员:“她吃的那是什么?我们也要一份。”

哈哈!当然后来发现其实陕西菜里有也有很好吃的菜,比如——

IMG_2132

这是“金牌老碗”餐厅里的老陕烩菜,巨好吃无比。其实一盆这个汤再来俩油饼,一顿饭就妥妥的啦!——没错,西安的油饼都比北京的油饼好吃,不知道为啥,大概就是面好。

他家的“小茴香拌煎饼”也是出奇的好吃,主要都在那个柔薄劲道的煎饼上了。

西安的甑糕好吃,普通粘糕也好吃

IMG_2129

唯二不太吃的惯的是西安的面皮和灌汁羊肉包——

这俩都是在“贾三”家吃的,给的量真大,但面皮真是比最粗的意大利面还难嚼,而那拳头大小的灌汤包子实在是太膻了呀!除了羊肉味好像就没啥了。

但真正的“大餐”还是毛道率领我去吃的——调研结束,周五没啥事了,毛道同学很仗义地拉我去了西安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那个村子据说是西安比较早的一个农家乐——但比北京的什么“山吧”啊之类的,可有组织有规模多了,一个村子汇集着全陕西各地的美食。据说现在这样的村子已经好几个了,但这个村子是原创,包括里面很多布置也是从各家各户收上来来的老器具。

整个村子就是一家庞大的流水席,别看都是一家一户小门脸,而且每家就买一种东西,但听说好几个都是上了电视的知名卖家,十块钱一碗面,一年赚个千八百万的都是小case。进村还有“村长接待室”呢,也不知道村长大人是不是真的会坐堂,反正吃了一圈下来,我还真是佩服这位村长呢!尚不谈村子致富什么什么的,就说这卖的东西,真是好吃!

那天一顿午饭,毛道一共请我吃了9种食物!!每到一家,他都不停地叮嘱“不能自拔”的我,“不要吃完,不要吃完,后面还有别的呢,还有别的呢。” 所以告别每一碗没有吃完的美食,俺那深深的惆怅和潺潺口水只有到下一家的海碗端上来才会止住呀!

第一碗吃的是鸭血粉丝——

说实话,我从来不吃什么血豆腐、black pudding一类的。但毛道那天也没问,直接就把这样一碗有高挑战性的东西端到了我面前,并且跟我碎碎念这个血是如何的真的鸭血,而不是羊血鸡血啥啥的,听得我头直大,再加上雨后冷风一吹,浑身的鸡皮疙瘩。但既然人家都买了,俺就“气沉丹田、紧闭双眼”,出于礼貌来它一筷子吧!——结果居然是特别特别特别好吃!真的哎!!!不仅没有半点腥味,而且滑嫩鲜香,你若不告诉我是血豆腐一类的,俺绝对想象不到,一转眼就呼噜进半碗下去。我还是不吃血豆腐啥的,但是,矮马这家的鸭血粉丝真是好吃!

走了不到10米,俺俩又坐下来了,这回是烙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觉得这是整个西安行里最好吃的面——

其实汤料上和臊子面之类的区别我都忘了,或者说,都不重要,那个“面”本身的口感就足以让人记忆深刻呀!其实不是面,而是烙饼切成的细面,所以异常柔韧,而且有烙饼独有的香味。

吃完这碗,溜达着,毛道又请我吃了麻花,没有天津麻花那么复杂,但要好吃很多

IMG_2158

还有蓼花糖(网图)。

mht3

蓼花糖要说一下了,就是麻团大小,外面是用芝麻包裹,而里面则是蜂窝状几乎是空心的膨化米糖,根本就是明代的麦丽素呀!

下一碗是臊子面——俺已经吃完半碗了,才想起来拍照,还有米糕下饭,嘎嘎嘎嘎

IMG_2179

听说我在贾三家对面皮的无尽不满,毛道觉得有必要维护一下陕西形象,所以最后遛缝的是陕西米皮,外加肉夹馍——

IMG_2191

哎呀妈呀,这一圈吃下来实在太好吃啦!需要喝杯伏茶消化消化——

IMG_2204

茶馆很乐趣,“整点报时”的项目是服务员跟着“十三狼”的陕西pop有节奏的在锅炉前“煽风点火”,看得出来那位大叔好不情愿又好认真,哈哈

这个歌太逗了,所以回家搜搜搜,搜出叫“从小卖蒸馍”,而且是十三狼这么个歌手的唱的,又挖出他的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叫《陕西人吼起来》的广场舞舞曲,啊哈哈哈哈……脑洞大开。

在这个村子里吃得好爽,喝茶的时候还忍不住回味说真好吃,真好吃,毛道跟我说,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这个村儿当年开张之前,村长就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大家比赛做饭,比如烙面,有十家人会做,那就十家人都做出来,然后分给大家尝,大家公认最好吃的那个,就拿到了做烙面的“执照”,同理,什么麻花啊,肉夹馍啊,都是PK上岗制,而且一旦确定下来谁做什么最好吃,那那种食品全村只有他一个家可以做,不能有第二家,避免恶性竞争。

矮马,瞧这村民间自发搭建起来的优势互补共同富裕的契约,这TM才是”团结经济”呢好吧!

所以本吃性学术女要抹抹嘴巴总结说,西安人在吃这上面好多大智慧哎!

IMG_2724

西安行-看没文化的大Joy逛碑林

IMG_2019

大Joy回来啦!过去三个礼拜去了三个城市,调研了大概50多个陌生人,吃了一大~圈的好吃的,数据又完整了好多,人生又完整了好多。挺运气的是今年好像国内热得比较晚,所以一路估计除了有那么1-2天,基本上没有觉得特别闷热。最重要的是,这回回来田野调查就差不多结束了,下次再回国就舒服多啦!

今早在自己床上醒来,还真是有点恍惚有点累,吞下两片布洛芬套上毛衣(至少不用戴手套了啊!)跟小巴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没看见胡椒盐儿=(,但拎了瓶香槟回来,今天俺家开“crash party”!这名字是我想哒,哈哈,看完大Joy未来几天的系列吐槽,你估计就会像小巴一样,脑袋上三根线说我“够幽默”,啊哈哈哈哈

一杯小酒下肚,插上西安黑撒乐队的专辑(自从去过西安之后,他们就是我最爱之一啦!),打开电脑,想了想,天朝历险记还是按时间顺序说吧——北京的各位先别剧透哦!嘿嘿嘿嘿

所以首先得从西安说起。

从英国飞到北京,在家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中午就去西安了。俺得大声说,俺实在太太太太太喜欢西安了!!!——现在就在臆想啥时候再去一次!

要不是因为有 @春晖 介绍,俺还真的不会想起来去西安调研,但去了西安,不仅意外地发现从调研上是个超级完美的补充,而且西安真的是超乎想象的好玩、好看、好吃、好客。而且,大概是季节挑的对,外加那几天西安有点小雨,我觉得西安也好干净!

在西安呆了8天,没呆够,虽然粑粑麻麻后来周末过来跟我玩了两天,逛了逛兵马俑、华清池之类的,但连大雁塔、曲江池这么标志性的景点都没有看呢!但碑林我去了。

如果有什么唯一向西安人民提意见的,那就是西安景点收费标准真是与国际接轨,而且相应设施真不怎么好,除非再额外花钱雇讲解,几乎没有一个景点能看明白。

大Joy本身就没啥文化,也不懂书法,别说碑林了,就连那些石碑上的字(如上图)俺都基本看不懂。但去碑林的时候是周五下午,俺打算破罐破摔了,也不请解说了,就瞎看看吧!

去碑林之前,春晖的朋友跟我说,碑林这个景点,不懂的20分钟就逛出来了,懂的4-5个小时也觉得紧。我说,我估计会呆一个多小时。后来俺还真的是在里面转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但别看咱不请导游,又不太认字,但是俺还是看的很认真哒!

比如俺在碑林里不仅欣赏到了古代书法,在第二个展示后面的一个隋朝的石碑上还发现了一个任何旅游介绍和讲解员都不会告诉你的现代书法——

IMG_2227

“小明到此一游”,看见了嘛?啊哈哈哈哈…这事太狗血了,别问我我是怎么发现的,只能说可能咱的兴奋点不太一样,大Joy在碑林自有乐趣

IMG_2250

而且别看绝大多数字咱都看不懂——其实我觉得不仅碑林,到了西安,第一个感触就是自己汉字认得太少,比如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比如李世民的目的九嵕山的字,还有各种历史人名、中草药名称,矮马,偷偷买了本新华字典……——但是中文好歹是象形文字。因此,虽然我不认识那些字,但是我在碑林里发现了一个长得很像我的字——

哈哈哈哈,这个字是不是长得很像我呀?我说这个字一定念“卓”,“Joy”的“卓”!

近代的碑比较好认,但也备不住被大Joy胡演绎出个什么来,比如这个碑,很佛教地竖着写着“迟钝人能存好心,行好事……”——

IMG_2299

教科技社会学的大Joy看到这个碑,立刻就断章取义地看到了其三字精髓——

IMG_2297

我“好智能”的吧!

除了石碑,碑林博物馆有个篆刻博物馆也很好看,里面有好多浮雕和雕塑啥的。除了一次次地惊诧于当年工匠们的想象力和精湛技艺之外,但毕竟是N久前的艺术表达了,论“代沟”也好几百代了吧,所以偶尔还真不知道这是要传递些啥,比如下面这个孔子拜见老子==||

IMG_2320

介个……啥意思?

除了浮雕,还有雕塑,也未能幸免大Joy的编排——

图中的“我哥”是周仓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啦,从碑林欢乐一圈出来,沿着城墙根溜达回酒店。路上远远看见一只好专注的猫——

IMG_2330

这只猫真的好专注,完全旁若无人,一动不动地仰头看着窗户里面。我从50米开外的地方看见的它,直到走到近前他还是一动不动地默默仰望着

IMG_2340

你猜他到底在看什么?是什么能让一只猫如此执着地坐在那里长时间守候????

大Joy走近了一看,哇哈哈哈哈哈哈……笑个半死——

IMG_2337

IMG_2335

人家原来在罗密欧朱丽叶好哇!

当然,后来大Joy不解风情地360度拍摄,小猫也很不耐烦地给了我一个眼神——“我靠,你个大灯泡好不好走远一点呀?”

IMG_2333

啊哈哈哈哈……所以我说西安就是这么个可爱的城市,连猫都这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