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五一到五四,那必须团结紧张、严肃活波啊!
嗯,记得五一前写的那篇博客我在琢磨怎么欢度五一吧?第二天是我那门课的deadline,所以五一长周末我就在读读读判判判,作业判的眼睛花啊,话说一篇3000字左右,看了60篇,好歹也是读完了小20万字呢!
严肃是要有滴,活波也是要有滴。这两天终于完成了计划了很久的乐高改造计划——乐高有一款博物馆的模型,好像是喜洋洋几年前送俺滴哈!那个模型原本是大正方形,很大的一个博物馆,如下图——


这个模型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比一般街景都宽,书架上不太好放,一个是“墙”太多,除非掀开一层层屋顶,基本看不到里面有什么,但问题是可能是因为跨度太大,所以上层地板拼的很厚,有点沉,外加转角按个圆形展台下面都是“灯”,所以打开看内容有点麻烦哈!
大Joy一直就打算给它改造一下,买了两块底板,然后吭哧了一天——

Tada~!有没有觉得我改造的博物馆也有点好看聂?尤其左上角那个门,哈哈。有没有觉得把那个翼龙从博物馆里面转到做外饰更霸气?







开篇的照片就是屋顶哈——哪里有博物馆没有cafe的呀!这绝对是原设计的一个bug,所以把屋顶改造成花园咖灰吧,还有左上角的门,就算给Magritte做广告了哈哈哈


改造后的最大好处就是——宜家书架上正好能放下。
谁?谁又在说我又在玩?——上周五等学生递交作业的时候跟新结识的Essex的合作者们开了个网会——主要议题是看我愿不愿意和他们合作。领头的是个做健康政策的老先生,OBE。老先生在Zoom上一现身,背景全是大大小小的画——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大脑袋后面探出1/3个画面我说,“呦,梵高的卧室啊?”老先生一下特别兴奋,唔哩哇啦手舞足蹈说了半天,完全停不下来,因为他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说他如何如何找到了一个梵高卧室的模型,然后五一小长假他打算如何如何终于把它给做出来。——说这个事就是要再次证明:重脑力劳动者都需要模型类玩具放松哈哈哈! 嗯,我当时心里就决定跟他们合作了。哈哈。
最近看了几本小说,都不错哦
一本是Kim Stanley Robinson去年的新书

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被翻译成中文,估计翻译也会有大幅度删改,因为里面有些天朝不友好内容哈。但看他的书特别打鸡血的地方就是,告诉你好的小说不仅需要想象力,也需要research research research!——不论是看学生论文还是给期刊审稿,二类以下的作文和拒稿的文章都有一个特点,真的不是语言问题,也真的不是您没idea,文章质量不行的原因95%以上是因为文章有太多的“想象力”,有太少的实证研究。
看这个小说让我想起来类似大侦探波罗对于英国文化一样的法国侦探Maigret——你知道Maigret这个人物形象第一次被搬上荧屏是雷诺阿的两个儿子一演一导的嘛?周末本来想找当年的这个雷诺阿兄弟的电影来看的,没找着。。。然后就只好将就英国憨豆先生的新版Maigret了!嗯嗯,从各种角度讲,这落差大得还真有点喜感。

不过总体来讲憨豆先生演的还是不错的,虽然前10分钟还是觉得有点别扭哈!
英国人上个周末都在热议Line of Duty -我静等尘埃落定,最近在给小巴同学扫盲Boston Legal——哇,我觉得BL就是伦理学神剧,即便是第一季好多内容放在当下依然超级相关哎!
这周翻完的第二本书这本Tim Ingold的Correspondences。这是人类学家Ingold在过去几年给自己写信的方式写的一个“有目的”的散文集。所谓的目的,就是探索以内省和对话的方式寻求获取新知的新方法。

翻完这本书的第一想法就是找时间再把它读一遍,别的不说,Ingold文字真的好好,行云流水,哎,有一天我也要写得这一手好文字。
更行云流水,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是下面这本Jimmy Corrigan: The Smartest Kid on Earth,周一侃村儿刮大风——嗯,把大Joy辛苦种的rocket生菜又刮到地上了!😡——大风天就看这本关于windy city芝加哥的书吧

这是图像小说里的“神书”,看完觉得真的是神书。380页,有的人3分钟看完,有的人3年看完,我看了大概用了3个多小时吧。很多人把它称之为图像小说里的《追忆似水年华》, 我觉得情绪上特别像Edward Hopper的画
另外,有没有觉得我配的小车儿都很搭?啊哈哈哈哈
最后还有三本是最近断断续续看的——



没有小车儿配,因为电子书。左边这本是个以工党为主但和英国各个党派打过交道的幕僚写的书,对于我这个老外来说,读起英国各种政治内幕还是特别猎奇的。作用和我上次提到的记者写的那个关于政治八卦的书差不多——我那天忽然联想到你说我看这种书是不是特别像国内油腻大叔看类似于宫廷秘史或者文革回忆录之类?妈呀细思极恐,所以赶紧换风格——miss iceland是因为最近还在隔空环冰岛行哈——估计至少还需要一个月。这本小说挺好看的,因为看得我特别来气。讲得是60年代一个年轻女作家怎么在男性主导的冰岛工作生活谈恋爱以及最后“逃”到丹麦的故事,很短的一本小说,昨天晚上晚饭后翻完的。虽然是60年代的事,我觉得当下职业女性不论是在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现在看这本书还是会很有共鸣的。
哦,另外那天“跑步”冰岛的过程中在线看了一个直播的冰岛介绍,挺好玩就是有点啰嗦——

但在这些在线旅游类项目中吧,我觉得New York Adventure Club的最好哎https://www.nyadventureclub.com/categories/virtual/,有料而且比较轻松,需要付费(好处是废话也比较少),但是不需要担心时差,之后一周都可以看。那天看了一个伦敦弗洛伊德博物馆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在线讲座——妈呀,别说我了,小巴听着都费劲。没点扎实的心理分析和语言批判学基础完全听得很想睡觉。。。
最后那本Gypsy Boy其实是受我一个本科生的影响看的。他上个月做了个关于吉普赛的小报告,让我这个东方人第一次意识到,哦,这个群体还真的不仅是当代传说/偏见,而且自己也很封闭的。这本书是一个吉普赛男同性恋讲自己长大的自传。基本就是被打大的,太暴力了,还有第二本,我觉得我已经能领会精神了,就不打算看了,呵呵。
最后这个是微信朋友圈里发过的广告哈:圣诞节前给阿斯彭研究所录制的Infodemic短片终于出炉了

如果你看到后面大Joy不停眨眼睛,那是因为Lee(左)当时在波士顿是中午,还有自然光,而我在英国是晚上,两个小时的人工灯光和屏幕眼睛受不了哈。这段视频我觉得彩蛋是最后面,录到末尾我俩的一段闲聊,当时是在说世界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导演看来也很喜欢那段,这集最后以我的彩蛋结束。当然,还要说的是,其实录的时候,这集并不是第一集,但现在发行的时候是第一集,我觉得侧面体现这集还是很精彩的哈。
那天给这系列短片预热的发布会因为是英国时间凌晨1点,我就没参加,发布那天判作业判得昏天黑地完全给忘了,所以发布了48小时后才看了剪辑,给导演写邮件表示感谢——她真的是做了好多功课,剪的我觉得很好。我的感谢信写了两行半,导演回复了半页纸。她说“That means a lot, especially coming from you, as I admire your work immensely.”,嘎嘎,和别人合作后让对方觉得你啧啧名副其实,我也很开心呀!
我当时看了朋友圈的片段确实在琢磨,大Joy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看着特别智慧的样子,原来是灯光的原因,哈哈哈。。。
恐龙博物馆改造得不错啊,谁说你只能按图纸拼?这不是很creative嘛。
我这是儿童积木水平=P 那个钢琴的乐高是个中国90后哦——为什么有创意的人长得都很差不多?因为我觉得这位乐高小哥看起来特别像黄军就,哈哈
我去搜了下俩人的照片,确实很像诶!话说乐高设计师是黄豆的理想职业,之一。。。
让黄豆看The Secret World of Lego纪录片,里面有设计师考核程序!
你的乐高怎么这么好看?我家的乐高就只能是“乐呵乐呵垒高高”……
我麻麻的分析是明显我小时候积木没有玩够=P
没有熊孩子的乐高是幸运的,没有熊孩子的乐高搭建者是幸福的~~
啊哈哈哈~幸灾乐祸中
真想看看大Joy家里的lego display呢!
嘎嘎,维护这些模型是个体力活,想象每两周俺拿着小鸡毛掸子在各个模型间唰唰唰~唰唰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