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喽!-吃篇

哈哈,这几个月逢人便叨叨冯内古特,小巴估计耳朵也要磨出茧子来了(因为很多对话是在家在线进行的呀),干脆今年我生日就搞成冯内古特系的,嘎嘎,哦耶!另外,有没有看到蛋糕上的重点? 对的啦,被晋升为full professor喽。

不过说起过生日呢,还是没有大Joy老爸拉风:5月下旬,大Joy一家相聚日本给老爸庆生。

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70年经验的帅锅”?

这个生日前后基本花了俺两个月的时间策划。其实内容并不复杂,主要日本的英语网页/信息真的很少,而且好像也是喜欢用电话而非电子邮件,英文网页又十之八九没有实际功能。真打个电话过去吧,基本往往被转四五个人,英语交流依然有限,每次电话就是一种漫长的折磨……在这点上,日本真的很像是亚洲的法国:感觉全国上下都有懒得英语的傲慢呢。

定一个生日宴(非上图)就来来回回折腾了六个多礼拜!屡订屡败。但最后订到大阪的老松喜多川真的好好吃呀!

这家店只是米其林一星,但本“社会学吃货”坚决认为这个评定绝对反映了米其林制度的认知不正义(epistemic injustice)——要比起英国的水平吧,我觉得这家餐馆都不是米其林三星的问题,我给它六颗星!哈哈。

左上角就是老板加大厨喜多川同学,坚持用大阪原料做好吃的大阪人。大厨的自我介绍是:“我出身于大阪,所以从学徒时期就决定将来独立开店的时候一定要在大阪。西天满古董街的气氛与我学徒时期渡过的京都十分相似,当时介绍这店面给我的人说「客人还没上门的时候,只是在店门口扫扫地也觉得很有气氛吧。一间好的餐厅一定要从入口处就开始营造气氛。」我也是这么认为。在料理上无时无刻营造美味的气氛,希望让顾客在品嚐「老松 喜多川」的料理时,能发出「好好吃!这是什么?好特别!」”

哇,这环境和美食品质两点真的都完全印证。深埋在古董街里的餐馆真的特别不起眼,没有大招牌,只有墙上一个巴掌大的小木牌,以至于我们站在胡同里距离其只有2米远的地方还在向过路的司机询问这家店到底在哪里。但一进店门,狭长的窄通道的另一面马上就有学徒跑出来迎接。

我们坐进去的时候发现那天晚上一共就有6位客人(满员是8人),但参与制作和服务的确有5位不同等级的厨师(喜多川则是负责给每道菜画龙点睛的那个)!至于吃什么,我们完全不知道。餐馆施行预付制,而预定伙食的时候,你只有“鱼”、“肉”和“大厨特选”三个选项,其他信息完全无法提供,因为喜多川同学那天决定给你做什么基本随缘——随那天市场有啥。而入口的体验嘛,哇,我可以超级负责的说,小到其芥末大酱汤,到其炭烤牛肉、鲍鱼面这样的“硬菜”,都让你觉得,明明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却有一种“不可思议但情理之中”的味觉体验。——我跟海明威一样,没有丰富的辞藻形容食品哈(哈哈哈,拉个高级垫背),只能说,每个菜都让你体验到食材中常常被忽视的那部分味觉。这就如同好的学术文章一样:不是说它创造了什么异乎寻常语惊四座的结论,而是它探寻出能让被深藏的逻辑显现的角度或方法。

喜多川和他的学徒们也超级好客——虽然英语有限,所以那晚主要对话在喜多川和另外两个日本客人之间进行,但他本人在席间好几次过来打招呼,并安排了一个英语比较好的学徒照顾我们。虽然英语好,但保不齐老板的菜单是看心情,所以好几次小哥实在没有词汇量库存,掏出藏在案板下的手机,用google translate来帮忙。哈哈,特别可爱。

一顿晚饭,制作大概两个半小时,我问那个负责码盘、准备新鲜佐料外加上菜介绍菜品以及跟我们聊天的学徒我们走了之后还有下一拨客人嘛,他说,没有了没有了,一顿饭已经累死了。我又问他他每天晚上都来餐馆帮忙嘛,他呵呵笑,说,哇这种节奏除了老板谁受得了天天做,老板/老师只每隔一两天让他来帮厨一次,其他时间他还要抓紧联系厨艺呢。

那晚到底是吃到了8道还是9道菜我都记不清了,反正那天喜多川把我们送上出租车,鞠躬送我们离去的时候,吃到肚歪的我觉得这不仅是个美味的餐馆,还是一群让人喜欢又有点小敬佩的厨师,大约200美金一位的这家店根本就是“物美价廉”!每个细节都是良心之作。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去大阪,我肯定还会去预约这个身心愉快的体验。嗯!

哎呦真没想到一顿饭扯了这么多,在日本吃的好吃的不止这一顿哈

就不说那神户牛的寿喜烧(上左图)或者那牛肉盖饭发明店里的牛肉鳗鱼饭(中间两个图)了,就是我们抵达的那天,在超市里买的速食“担担面”和汤包(右图)都好!好!吃!(那个超市的汤包基本伦敦中国城餐馆里新鲜汤包水平)——哎,我完全不能想象日本在英国的留学生们是怎么存活的!——然后小巴提醒我说,我几乎到哪个国家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阿哈哈哈,看来这只能证明英国伙食真的很烂啊!

大阪有个叫大阪烧的东西,基本就是以面条和鸡蛋为基础的“大阪pizza”,很好吃。网上有很多介绍,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需要提一笔的是大阪的一个叫Horai 551的包子店!

对啦!就是以中国包子为主的店铺啦!!!哇!我刚到大阪就发现了,他们家的包子真的看起来好诱人呀!而且门口总排着那么长的队。但跟爸妈旅游,吃包子多没劲——另外我爸的包子当然更好吃啦!(哎呀你看我这情商,绝对professorial级别!哈哈)——所以我口水口水口水,口水了好多天。然后那天到关西机场送爸妈回国后回到大阪市内,小巴问我午饭吃啥,我毫不犹豫的说551!哈哈哈哈

品尝美食的机会有限,套餐是多快好省的最好选择:杏仁豆腐,肉丸,春卷,面面,烧卖,还有包za!肉丸za很好吃,其他的一般。至于主角包za,怎么说呢,吃着特别特别特别过瘾。不好说有多好吃,里面真的特别油特别肥,特别像国内学校食堂里那种“没有肉,肥来凑”的黑心包子,哈哈哈哈,但也因为特别肥特别油,所以特别“过瘾”!以后如果还有机会来大阪,我估计不会再去551(但我会再去超市买速食汤包),但我会笑傲那漫长等待的队伍:哎呀这个我吃过

这张照片是大Joy和小巴“吃到幸福”的完美写照,哈哈哈哈。背景是“日本崔健”,Eikichi Yazawa (矢沢 永吉),我感觉格外给力。

我原本只计划对12天的日本行写一篇博客的,没想到吃就写了这么多(还有很多味觉小兴奋都没有写),啊,关西真是个美味的地方,其他的“干货“只好放到下一篇啦!茶歇一下

“这盘”好玩的!

IMG_5787

“这盘”(Japan)大戏继续——

东京明年举办奥运会,不过未曾想这次在东京赶上另一个体育盛会:橄榄球世界杯,所以街头很多橄榄球的雕像,很好玩。

IMG_5813.JPG

这次去日本虽然是“休假”,不过因为之前的开会和讲课,明显比平时仓促很多:比如平时每次去某地度假之前,我一般都会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当地音乐,然后就是翻一堆相关的书。这次完全没有准备——说带粑粑麻麻去玩,然后麻麻事先问我去东京什么安排呀,我说我也不知道哇,哈哈哈哈。Lonely Planet也是从青岛讲完课回北京的高铁上才看的——然后给本吃货印象最深的一条就是原来现在常见的寿司确切的说,叫“江户/东京寿司”,因为寿司原本不是小小版新鲜海鲜的,相反是在海鲜供应不确定的情况下,用来保存海鲜的,一般一做一大块,一吃吃好几天,唯独因为东京海湾海鲜供给富足且城市化程度高,所以发明了一口一个且用新鲜海鲜的寿司。

嘻嘻,有趣。

还好这回在去东京之前,在北京逗留了48小时,然后第一次去“言几又”这个有知乎背景的书店,然后发现:

  1. 哇!村上春树“出新书”了——

IMG_3453

其实不是新书,而是比1Q84要早十年的,村上从美国返回日本后为了使自己再次了解国民心理而进行的第一个研究——关于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受害者与奧姆真理教这个邪教组织成员的纪实文学。而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1Q84的底子/影子。

看完这上下两册之后,有两个突出的感受:一个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沙林毒气事件——反正我是记忆很深刻的,因为当年学校“防空”教育课里是专门提到的个案啊。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老师讲的沙林毒气有“淡淡的苹果香”,因此很多东京人当时没有防备,甚至可能因为“好闻”反而多吸了几口。看完村上的书,我觉得老师的推理大概是错的——因为除了一个受访者提到气味温和之外,大部分人都在反复强调这个气体如何立即引起全车人的剧烈咳嗽,这也使得不少人决定提前下车等等……——总之,对于恐怖事件来说现实经历远比想象中更为恐怖。

另一个很震撼的发现是,村上采访的受害者中,有那么多人表示他们无法“恨”奧姆真理教的那些邪教成员,因为邪教的逻辑让他们无法“理解”,无法理解因而无从生恨。有一种比憎恨更为决绝的拒斥叫无语。

2. 你们还记得/知道高木直子嘛???就是那个画“一个人住第N年”系列的漫画师——哇,那个系列真的好好玩啊!我记得还是大学的时候看的,那是电视剧《粉红女郎》当红,大Joy和老陈(都有男友但仍然)一起仰天高嚎“我想我会一直孤单~”为赋新词的日子哎。

换个方式讲,高木直子基本就是在《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的吾皇系列漫画流行之前的“吾皇”哎!特别逗。

哇靠,居然转眼间,独身女神结婚了哎——

IMG_3407

赶紧买来捧场,回家一口气看完!结论——嗯,恭贺高木直子,但果然还是单身的故事比较好看!啊哈哈哈~

3.你们知道林少华和青岛出版社一起出了N多日本经典文学的小册子嘛?

.IMG_3411

很好看哎。尤其林少华写的序。而且好巧,林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任职,在即墨去青岛的路上还路过,感觉从即墨到东京无缝链接了一下。

三本书都在东京翻完了。哥儿和潮骚都写得好好,但这回看的日本文学里还是下面这本“红豆沙”

Image result for sweet bean paste book

这是在上一篇提到的纪伊国屋书店买到的——那个书店真的很好,其英文文科图书的收集量至少要比一般英国城市的waterstones书店要好(虽然比不上伦敦gower street的),很惊艳——当时买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那是为数不多我最近在伦敦Foyles书店日本专柜里没有看到过的日本文学,换句话说就是我以为在英国会不好买才买的。

回英国的飞机上看完的。很日本,很清新,很简单,讲的就是一个老人通过做红豆沙这件事帮助两个年轻人找到人生方向这个事。但看完觉得真好看,真震撼,因为这个故事与此同时也是抗议社会对麻风病人的长期歧视。推荐。

以上是这次东京游的前传和后传,现在言归正传——

这回在东京住的离神宝町和水道桥之间,算是大学区,很推荐哦!因为我感觉有点像伦敦的Bloomsbury,好多好吃的,交通便利,但又不像新宿、银座这种地方那~么挤。更重要的是,这里往北步行是棒球场(“东京蛋”,附近有让人惊艳的MLB商店哦!),往南走则是类似伦敦查令十字的神宝町图书街

IMG_5596

这次虽然事先的功课做的不够,无计划无目的,但是还是玩得很爽——

比如一大早去明治神宫,哇,那绿,那雾,绝了。完全不用信奉啥,面对自然和时间的humility是自然而然的。

浅草寺之行也很逗——这次是第二次去浅草寺,记得第一次去我和喜洋洋都抽签了,然后我俩好像都抽中了上上签之类的。

这次年纪大了再不敢抽了,哈哈,虽然知道万一抽到大劫这种签也不必在意,可以拴在旁边的木架上,浅草寺的工作人员会定时将你的厄运随火烧掉,但再不敢抽签了——命运还是来得措手不及一点才好玩吧!

但小巴很特别——虽然他也断不敢去抽签的,但他爱学习呀!——然后在阅读学习了一番之后,小巴很认真的跟我和粑粑麻麻说,日本人说了,像浅草寺这样的香炉,一定要让那些香熏一下自己,这样有益健康好运无限哦!

哦?纳尼?

小巴说:你们不试试嘛?

我和粑粑麻麻三只理科生对这件事在各自的脑海里分析了一下,然后一致决定对小巴手舞足蹈的表述表示礼貌性接纳,即: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

然后小巴决定:你们不试,我来试试呀!

IMG_4528

然后小巴在香炉的烟熏火燎之上很认真地闭目养神了大概十来秒钟……

后来小巴得意地跟我吹嘘说:嗯!果然很不错呢!

我挑了一下眉毛,表示(给他面子)不置可否。

只听小巴继续说:就是现在有点晕……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次还有个新收获,就是上了富士山,并且居然在雨季有那么2分钟的时间看到了富士山的全貌哎!

IMG_4629

可惜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富士山顶上已经没有积雪了。

但你知道下面这个是什么嘛?

IMG_5908

富士山的火山石。原本是在富士山上的纪念品店无聊,秉持“贼不走空”精神(连同两个很好吃的大肉包纸)顺手买来的,想着和家里书柜上瓦尔登湖岸边捡的石头,柏林墙的砖头什么的放在一起的,回家打开包装才发现这个火山石还有一个很长的说明书:据说这些石头都天然有“远红外线”(far infrared)功力,所以放在煮菜锅里不会生水碱啦,放在煎锅里会避免形成锅巴啦,放米锅里会让米饭更蓬松啦,放饮水器里会减少氯的味道啦,放在澡盆里可以让滚烫的热水变温且让温度持久啦,放鱼缸里连金鱼都会觉得很哈皮……简而言之是个比虎牌万金油还牛的万金石!哈哈

这次去日本之前读到的最好的书是下面这本——“老东京的钟声”:

Image result for the bells of old tokyo

一个旅居日本的英国人通过自己在东京的经历写的关于东京、关于历史、关于时间(和关于人生)的一本书。即便你近期没去日本的计划,也特别值得推荐,因为它真的不是一本旅游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时空”这个概念的人文随笔。

全书是由东京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全城广播,很多时候播放《Yuuyake Koyake》这件事开篇的——据说这个传统主要源于测试东京的紧急广播系统——就跟咱各自单位里定期测试火警警报一样,不过每天都测一次,岛国人民还真是天然活得小心翼翼。

以前去过东京,但还真没注意过这个。那天俺们下午到了东京,正在楼宇间找北呢(见下图),果然就听到了这个广播哎!——其实若不是因为刚在书里读过,会很容易忽略掉,声音远比想象中弱很多,很容易就以为是闹市里不知哪里飘来的背景音乐呢。

话说英国每天凌点45分的航海预报里的主题曲“sailing by”上了英国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不知道这个应急广播的主题曲会不会上明年东京奥运会呢?

总之,日本蛮好玩,随便大街上溜达溜达也能收获好多奇闻逸事。回家好好做做功课回头再去。

IMG_3508

“这盘”好吃的!

IMG_5159

“这盘”就是洋泾浜英语里的Japan呀!

这三周先是去开会,去讲课(均留到后面再表),然后和爸妈在东京溜达了一圈,哎呀,好玩好玩好玩。回来说该写博客了,可是这三周的各种high该从何写起呢?我觉得就从“最有感触”的地方写起吧!——那当然就是“这盘”里各种好吃的呀!

IMG_5890

IMG_5636

IMG_5639

 

我有时候觉得日餐对于我来说吧,基本就是一半是吃,一半是玩儿——每道菜都整得一小口一小口的,咋做得辣么复杂呢?还没入口,就已经觉得这钱花得很值了(哈哈哈,我是一只肤浅的吃货!),然后再放到嘴里……哇~~~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每次到日本都觉得:拉面真真还是日本本地的好吃;生鱼片这种俺平时打死也不会吃的主,都觉得居然可以忍受,甚至说有点好吃哎;而牛肉……妈呀……那天在新宿逛完纪伊国屋书店之后,随机在旁边商场里找的一家烧烤店,很运气居然赶上有这么一个视角的靠窗座位——

IMG_5323

结果整整一顿饭,俺们四个人都没心思欣赏风景哈,因为那个烤牛肉实在太好吃了——连平时不吃牛肉的粑粑都主动要求再要一份,真真的入嘴即化呀!吃得美得不行,嘴巴里嚼着,心中歌唱着小曲儿~

IMG_5465

是不是神户牛肉俺不知道,总之很好吃。后来俺们去了银座附近一家神户牛直营店(见下),其实也没有上面那家辣么好吃啦!可惜这么销魂的店本没心没肺的吃货忘了记下店名,哈哈,反正是在书店附近一家需要戴黑色围裙的店啦!

IMG_5850

记得第一次体会到日本牛肉的厉害还是上次来日本——大概是小20年前吧(靠,好暴露年龄!),那次喜洋洋也在,她也应该记得,那次吃了一个牛肉拉面,听导游神乎其神地吹嘘俺们碗中的牛肉想当年是每天喝着啤酒享受按摩培养出来的,当时我第一次觉得那些牛真的好牛——估计现在要是吃饭的时候听到这些故事,会政治正确地立马觉得21世纪自己却还没有进化成素食动物真的很惭愧。

但这次肉食拉面之旅仍在继续。在住处附近看到的担担面馆——虽然这次没机会去那里吃,但是俺很认同这家店主的观点啊:No (dandan) Noodles No Life! 人生无面不欢啊!

IMG_3465

最欢乐的一次吃面是俺终于吃到了久闻大名的“一兰拉面”,而且得益于小巴同学的神机妙算,居然没有排队!(而我们坐下一分钟之后,门口就排出了20多个人!)——

IMG_4619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个隔出单间,鼓励顾客废话少说专心吃面的店,这回终于体验了一把。咋说呢?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可以忘情地胡噜胡噜吸溜面条,但是因为外地人旅游嘛,一边吃一边忍不住东张西望,一会儿探头问问小巴好吃哇?一会儿探头问问麻麻要加菜哇?完全违反本意哈哈哈。至于面条嘛,蛮好吃。不过我并没觉得有比其他拉面更为惊艳的地方,是吧,熊本?

IMG_5841

这次比较惊艳的是在富士山下的小摊儿上吃的章鱼烧——

IMG_4709

主要在漫画和动画片上看了那么多次,还是第一次吃嘛!哈哈,土吧!比想象中好吃好玩哎!

话说在日本除了各种零食小点心之外,还有一个很出彩的,就是冰激凌。

每次要买冰激凌的时候,小巴同学都说自己不吃,顶多能吃“一小口”而已。然后每次买来,这厮“尝”一小口的结果总是很陶醉地不撒手,然后就忘情地一口接一口……非常气人——

IMG_5617

这回在日本吃得最爽的一次冰激凌是下面这个——

IMG_5557

冰激凌做芯,棉花糖拖底!哇!这是怎样的罪恶啊!哇哈哈哈!俺稀饭!!我和麻麻一人一个。由此有了下面这个“麻麻在左,达芬奇在右”——

IMG_5565

这个东东居然出人意料的不腻——买的时候只是因为好玩,我还跟我妈说我们不可能吃完,结果我和麻麻居然都把这个庞然大物吃个精光!

好吧,说了这么多吃,而且估计各种唏嘘赞叹对各位大多不是什么新闻,我觉得要写出彩儿,作为一个学术人我总应该深沉地反思一下,把物质食粮升华为精神食粮什么的,所以过去的20分钟,我一边嚼着带回来的米果一边冥思苦想,然后麻麻的这张照片启发了我,咳咳,升华来了哈:人生就像一碗拉面,你不亲自去揭开碗盖就永远不知道有怎样的美味等着你哦!

IMG_4559

(“这盘”飨宴未完待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