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这几个月逢人便叨叨冯内古特,小巴估计耳朵也要磨出茧子来了(因为很多对话是在家在线进行的呀),干脆今年我生日就搞成冯内古特系的,嘎嘎,哦耶!另外,有没有看到蛋糕上的重点? 对的啦,被晋升为full professor喽。
不过说起过生日呢,还是没有大Joy老爸拉风:5月下旬,大Joy一家相聚日本给老爸庆生。


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70年经验的帅锅”?
这个生日前后基本花了俺两个月的时间策划。其实内容并不复杂,主要日本的英语网页/信息真的很少,而且好像也是喜欢用电话而非电子邮件,英文网页又十之八九没有实际功能。真打个电话过去吧,基本往往被转四五个人,英语交流依然有限,每次电话就是一种漫长的折磨……在这点上,日本真的很像是亚洲的法国:感觉全国上下都有懒得英语的傲慢呢。
定一个生日宴(非上图)就来来回回折腾了六个多礼拜!屡订屡败。但最后订到大阪的老松喜多川真的好好吃呀!









这家店只是米其林一星,但本“社会学吃货”坚决认为这个评定绝对反映了米其林制度的认知不正义(epistemic injustice)——要比起英国的水平吧,我觉得这家餐馆都不是米其林三星的问题,我给它六颗星!哈哈。
左上角就是老板加大厨喜多川同学,坚持用大阪原料做好吃的大阪人。大厨的自我介绍是:“我出身于大阪,所以从学徒时期就决定将来独立开店的时候一定要在大阪。西天满古董街的气氛与我学徒时期渡过的京都十分相似,当时介绍这店面给我的人说「客人还没上门的时候,只是在店门口扫扫地也觉得很有气氛吧。一间好的餐厅一定要从入口处就开始营造气氛。」我也是这么认为。在料理上无时无刻营造美味的气氛,希望让顾客在品嚐「老松 喜多川」的料理时,能发出「好好吃!这是什么?好特别!」”
哇,这环境和美食品质两点真的都完全印证。深埋在古董街里的餐馆真的特别不起眼,没有大招牌,只有墙上一个巴掌大的小木牌,以至于我们站在胡同里距离其只有2米远的地方还在向过路的司机询问这家店到底在哪里。但一进店门,狭长的窄通道的另一面马上就有学徒跑出来迎接。
我们坐进去的时候发现那天晚上一共就有6位客人(满员是8人),但参与制作和服务的确有5位不同等级的厨师(喜多川则是负责给每道菜画龙点睛的那个)!至于吃什么,我们完全不知道。餐馆施行预付制,而预定伙食的时候,你只有“鱼”、“肉”和“大厨特选”三个选项,其他信息完全无法提供,因为喜多川同学那天决定给你做什么基本随缘——随那天市场有啥。而入口的体验嘛,哇,我可以超级负责的说,小到其芥末大酱汤,到其炭烤牛肉、鲍鱼面这样的“硬菜”,都让你觉得,明明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却有一种“不可思议但情理之中”的味觉体验。——我跟海明威一样,没有丰富的辞藻形容食品哈(哈哈哈,拉个高级垫背),只能说,每个菜都让你体验到食材中常常被忽视的那部分味觉。这就如同好的学术文章一样:不是说它创造了什么异乎寻常语惊四座的结论,而是它探寻出能让被深藏的逻辑显现的角度或方法。
喜多川和他的学徒们也超级好客——虽然英语有限,所以那晚主要对话在喜多川和另外两个日本客人之间进行,但他本人在席间好几次过来打招呼,并安排了一个英语比较好的学徒照顾我们。虽然英语好,但保不齐老板的菜单是看心情,所以好几次小哥实在没有词汇量库存,掏出藏在案板下的手机,用google translate来帮忙。哈哈,特别可爱。
一顿晚饭,制作大概两个半小时,我问那个负责码盘、准备新鲜佐料外加上菜介绍菜品以及跟我们聊天的学徒我们走了之后还有下一拨客人嘛,他说,没有了没有了,一顿饭已经累死了。我又问他他每天晚上都来餐馆帮忙嘛,他呵呵笑,说,哇这种节奏除了老板谁受得了天天做,老板/老师只每隔一两天让他来帮厨一次,其他时间他还要抓紧联系厨艺呢。
那晚到底是吃到了8道还是9道菜我都记不清了,反正那天喜多川把我们送上出租车,鞠躬送我们离去的时候,吃到肚歪的我觉得这不仅是个美味的餐馆,还是一群让人喜欢又有点小敬佩的厨师,大约200美金一位的这家店根本就是“物美价廉”!每个细节都是良心之作。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去大阪,我肯定还会去预约这个身心愉快的体验。嗯!
哎呦真没想到一顿饭扯了这么多,在日本吃的好吃的不止这一顿哈




就不说那神户牛的寿喜烧(上左图)或者那牛肉盖饭发明店里的牛肉鳗鱼饭(中间两个图)了,就是我们抵达的那天,在超市里买的速食“担担面”和汤包(右图)都好!好!吃!(那个超市的汤包基本伦敦中国城餐馆里新鲜汤包水平)——哎,我完全不能想象日本在英国的留学生们是怎么存活的!——然后小巴提醒我说,我几乎到哪个国家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阿哈哈哈,看来这只能证明英国伙食真的很烂啊!
大阪有个叫大阪烧的东西,基本就是以面条和鸡蛋为基础的“大阪pizza”,很好吃。网上有很多介绍,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需要提一笔的是大阪的一个叫Horai 551的包子店!
对啦!就是以中国包子为主的店铺啦!!!哇!我刚到大阪就发现了,他们家的包子真的看起来好诱人呀!而且门口总排着那么长的队。但跟爸妈旅游,吃包子多没劲——另外我爸的包子当然更好吃啦!(哎呀你看我这情商,绝对professorial级别!哈哈)——所以我口水口水口水,口水了好多天。然后那天到关西机场送爸妈回国后回到大阪市内,小巴问我午饭吃啥,我毫不犹豫的说551!哈哈哈哈

品尝美食的机会有限,套餐是多快好省的最好选择:杏仁豆腐,肉丸,春卷,面面,烧卖,还有包za!肉丸za很好吃,其他的一般。至于主角包za,怎么说呢,吃着特别特别特别过瘾。不好说有多好吃,里面真的特别油特别肥,特别像国内学校食堂里那种“没有肉,肥来凑”的黑心包子,哈哈哈哈,但也因为特别肥特别油,所以特别“过瘾”!以后如果还有机会来大阪,我估计不会再去551(但我会再去超市买速食汤包),但我会笑傲那漫长等待的队伍:哎呀这个我吃过
这张照片是大Joy和小巴“吃到幸福”的完美写照,哈哈哈哈。背景是“日本崔健”,Eikichi Yazawa (矢沢 永吉),我感觉格外给力。

我原本只计划对12天的日本行写一篇博客的,没想到吃就写了这么多(还有很多味觉小兴奋都没有写),啊,关西真是个美味的地方,其他的“干货“只好放到下一篇啦!茶歇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