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个色,吐个槽

IMG_6870

最近去剑桥老大那里开了个会,不仅又见到几个以前的同事,见到俩白发苍苍的学术传奇,还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NC真尊,无比羞涩与尴尬地感谢她3年前给我的第一本书写了推荐词,总之,开心。尤其开心的当然是见到老大啦!

其实我的研究内容,理论专长和兴趣方向跟老大虽然搭点边,但很不一样,不过或许也正因如此,我们每次即便是漫无边际的嘚啵,都能碰撞出小火花来。所以虽然这次会议跟我现在的项目没啥大关系,老大请我参加,也没要求我写个paper啥的,告诉我说来打个酱油就行,或许我又能即兴嘚啵出点啥幺蛾子来。

当然,尤其在年初那次“阿伦特”小宇宙爆发之后,再来老大这里肯定是又兴奋又有压力呀,嘿嘿。不过在各位有料有有趣的文章挑逗下,虽然头天因为熬夜看Cubs最后一场比赛(惨败给NY Mets)没睡好觉的大Joy肾上腺素那是噌噌地上升呀,从compressed modernity到Atwood的反乌托邦小说——本来缺觉脑子就短个弦儿,外加又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地人来疯,思维根本就奔逸了,完全就是一部法拉利F40(典故见下篇)~

回想起来,那几年大狮子真是无形中把俺训练的不错。会议进行中,老大隔着长桌子就频频向俺放电,真是好开心呀!NC说在我读博士的时候,老大每次去米国会经常跟她夸俺这个学生(有吗有吗,嘿嘿嘿嘿),这回第一次见面,发现老大说得没错哎。

矮马,我觉得吧,当时如果有人递给我红斗篷,俺只有立马撕开衬衣内裤反穿到外面才足以表达当时的兴混!啊哈哈哈哈~

DCE_Supergirl INT v01_r01.indd

总之,挺开心也挺有收获的一次会议。会议请来的人都挺有料的。

不过也有让人巨汗的地方。类似的事情好几次了,所以综合以前的经历,爬上来吐个槽——

话说闲聊时,难免会提到家人嘛,而且全世界的学者都很八卦嘛,而且你看俺一亚裔女纸在英国,难免会被问“你先生是哪国人”这个问题。这挺正常的,在欧洲,更尤其在伦敦、剑桥这种国际化比较高的地方,芬兰人找个丹麦老婆,英国人嫁给德国人什么的,有时候搞清对方文化背景对愉快交谈挺重要的(尤其在拿法国人开涮之前,最好先确认一下对方及直系亲属不是法国人,哈哈)。再八卦一点的呢,偶尔还会像咱在国内一样,问问:他/她做什么工作的呀?也是搞学术的嘛?

这都比较正常。从社会学角度简单分析一下,这类对话是在社交过程中,挖掘潜在共同话题,开拓交谈层面的必要过程。

但我发现至少对很一部分国内学者来说,这类开场白对他们来说,其“本源意义”不是互相了解,而是对你进行“交谈资格/等级”的一个估算。

因为他们一般第一个问题是:你先生是哪国人/是不是外国人。

不管这个问题怎么提出的,我还都能接受,但让我顿时没了继续交谈兴趣的是,在得知小巴是歪果仁后,大约60-70%的情况下,国内学者会——或委婉或直白地——跟进一个问题:他是哪个人种?

你也说不清问这种问题是出于种族歧视,还是种族自卑,但每次遇到说着外语也挺国际范的国内教授问这么粗鲁的问题,体面顿时落地。

总之,我觉得问这种问题的人,其实并不是想了解我的生活,而是想计算一下我属于什么“层级”的。

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小算盘都是些什么标准,给不同的肤色又分别赋予怎样的权重。所以每次我都想胡说一个,比如说小巴是黑人,棕色人种,或者干脆是美国印第安人(哈哈)!好奇某些肤色会不会直接是end of the conversation,还是会引来更多让人头皮发麻的好奇。

总之,中国有一种学者,跟他们一开始的交流,我都觉得我无时不刻不在“被评分”,虽然我不确定评判我的标准是什么,但我要努力地“晒”,每句话恨不得都走在“不能让对方小看你,也不能让对方心理不舒服”的刀刃上——直到忽然对方结束对你的“身份调查”,话锋转到正题上,我才能长舒一口气——当然,偶尔不知道哪句话给出了让人误读的信息,人家仍会觉得,你就是个给歪国老板干活的小催把。

——这是另一个我想小小吐槽一下的,即国内很多学者(80-90%)即便在国外拿的学位,也似乎不知道/没意识上网查你的学术实力——其实一个人处在什么水平/阶段,上学校网页看发表文章和项目主持情况不马上就搞清楚了嘛。在狼狈地讲清楚我博士已经毕业,已经工作,senior lecturer不是国内的“高级讲师”而更类似美国体制的“associate professor”之后,这些人仍会认为,你不过是(和他们一样)依仗在某个歪国大教授旗下的棋子。说实话,有时我觉得这特“撮火”。

还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如果你的言谈似乎水平不低,他们会来祝贺,夸赞你“英语真好”——我觉得这种评语其实挺侮辱他们自己也很不错的英语水平的。

国内的话语和等级体系就是一个谜,我搞不清楚在/能计算出什么。

IMG_7012

请客,剑桥及其他

上周末请@Cici珵 来家里吃饭。2-3年前俺俩在牛津见过一次,很开心,前一阵还是她聊吃我去伦敦蹭她公司的饭,大Joy才慢N拍地明白她敢情搬到伦敦了,然后就嚷嚷着让她来家里做客。

然后就跟小巴叨叨叨叨叨叨各种她网上写的让大Joy笑的前仰后合地段子——不过往往是事情叙述到一半俺先嘎嘎嘎嘎笑得半死,然后后边就翻译得不了了之。小巴听得是一头雾水,总之,最后问我,“你到底请的是哪路神仙?”——那confuzzled的急迫神情如果嫁接到考试卷子上,后面肯定加注半句‘critically discuss’。

大Joy眼珠转了好几圈,也不知从何说起,干脆告诉小巴说,“哎呀~,反正就是聊起来感觉很像白菜就是啦!”

这句话马上引起了小巴的极度重视(症状是:挺胸、直脖,竖耳,双目放光)——因为白菜在俺家地位多特殊呀,这神秘客人被比作白菜,肯定来头非凡呀!(……我觉得我好像完美地在同一句话里拍了两个美女马屁,啊哈哈哈哈)

总之,大Joy和小巴为周末大餐做了充分的准备——既然是“白菜范儿”嘛,那就不必客气啦,俺俩本着以把@Cici珵 当作试验小白鼠的原则,每个人在请客当天练了一道新菜,啊哈哈哈哈哈哈……

当然,@Cici珵 来俺家做客也创下了两个第一:

1. 她是俺家第一个不喝酒的客人,所以本来俺家准备的气泡酒及红白葡萄酒马上下架,换成:可乐,健怡可乐,干姜水,汤力水,苦柠檬水……——还未等俺这个酒保把酒单报全,@Cici珵 就决定了:可乐,可乐,可乐。

2. 她是俺家来访的第一个真正的geek——俺俩同事都是搞文史哲的呀,连他们的老婆老公都是非文即政的。所以@Cici珵的到来,让我家顿时进入了21世纪——在俺俩吹嘘俺家最隐秘特点就是走到哪都有适合长时间阅读的椅子的时候,@Cici珵左右张望了一下,跟我们分享说,geek最喜欢的房子就是随处都有电线插头……

总之,很哈皮的八卦夜。周日起床继续码字,外加饕餮头天@Cici珵同学打飞的从比利时买来的Godiva。

------------------

周一去剑桥,这回去剑桥是老大组织了一个微型会,就5个人,内容主要是讨论其中2个人尚未发表的书稿,我觉得要折换成电影,这基本属于内部首映。我特喜欢参加这种会,因为人少谈得深入,而且永远好吃好喝。

下午的火车,算计着到了剑桥离晚饭至少还有一个半小时,而且一般小巴不跟着去的话,大Joy开会都两点一线,算计着这一个半小时在房间里闷得慌肿么办?所以出家门之前还往书包里塞了一本书(结果一字没看,原因见下)。

一路顺畅,火车上把最后一部分要讨论的书稿样章看完了,到了剑桥直接打车去国王学院——现在可能叫“哈利波特学院”会认知度更高。每次到牛津和剑桥都会觉得这两个小城的环境真是适合做学术呀~因为就凭那建筑,那蜿蜒小路,就让人特别想学~习~

IMG_1461 copy

出租车七拐八拐地,到地方了,交了车费,从后备箱里取了行李——本来心里盘算着带的那本书字体那么松,晚饭前肯定能翻完大半本吧——结果回头跟司机拜拜的时候,忽然看见街对面有个卖美术的画廊。得~看来要重新计划了:

把行李往房间里一堆,大Joy就又溜达出来了,到那画廊里转悠了转悠。画廊不大,其中一半以上是为“求生存”进的商业画,比如各种Quentin Blake的限量版,签名版,限量签名版——剑桥的店面不比伦敦便宜,可以理解哈。但还是有点有意思的东西,比如Alison Read的木版画,有几张是网上搜不到的——不是啥“著名艺术家”,但这个画家把木版画的简洁生动表现得很极致啦——尤其有一张倒挂在多层水晶灯下看着四处扑腾的小鸟干着急的猫,太好玩啦!可惜家里没地方挂,咽咽口水,算了,买了两个她手工做的小卡片,其中一张像极了表弟家的兹毛猫——

IMG_1472 copy

大Joy真正看上的是另外一幅画,只可惜这种事小巴不在俺也拿不了主意呀——因为俺俩喜欢的风格非常不一样,所以除了挂在各自书房的,家里的画绝对得事先商量,不然准有一个人怎么看怎么难受——在画廊墨迹了半天,心想回头再说吧,再给上面卡片结账的时候,我问老板娘,XXX的画你们还有没摆出来的嘛?

画廊老板娘眼睛一亮,说,矮油你好眼力呀,他是我现在店里有的我最喜欢的画家啦。

这倒不是老板娘为了促销随口说的,因为她径直走到一堆画板里,抽出一张这个画家画的,自言自语地说:我最喜欢这张,可是很多顾客不喜欢。

大Joy拍手大笑,因为那张恰恰也是大Joy看上的——所以事后我就回想,一个人是否在一个画店里有没有可能挑到画,其实是个很快就能判断的事情,因为这和你与画店老板的口味是否相投高度相关。比如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国王学院对面有两家画廊,但是下车的时候,我却只看见了这一家。很明显,有些臭味相投的东西(就算你戴着眼镜眼神不济也)会莫名地招呼你。

跟老板娘吐槽了一下小巴不在没法决定,而且这个画家的画也没在网上,老板娘让我用手机把这个画家的三幅画都拍下发给小巴,但其实手机拍摄反光效果挺烂。

总之,拎着刚买的两张卡片过马路,走过各种曲折的机关,回到房间,路过哈利波特的饭厅——我真的觉得俺们Goodenough的饭厅更好看耶!除了天顶,嗯。

IMG_1474 copy

回到房间跟小巴汇报瞄上一幅画,然后把三张图片发过去,居然其中一张小巴觉得尚可接受耶!✌️虽然不是大Joy最喜欢的那张,但其实和家里的氛围更合适——短信往来是:“中?”“中。”“买?”“买。”——嘎嘎嘎嘎,大Joy心中窃喜,不管怎么说,在小巴改变主意之前,飞毛腿跑回画廊,就这张啦!

画廊老板娘看俺这么快就回来了,就知道生意来了,她挺惊讶我没买那张最喜欢的。

我说:“这就叫生活中的妥协呀!”

老板娘点头表示赞同说:“妥协绝对是生活必需。我跟我先生也是好多观点不同呀,你看我先生去年一死翘翘(drop dead)”——她说得那么开心,我开始以为她开玩笑呢,谁想到她柳暗花明地忽然来了个drop dead,我措手不及地赶紧面部微笑肌全面回收,全面上线so sorry——老板娘继续说:“他一死翘翘,没人跟我唱反调了,结果我现在连个窗帘都挑不出来了。其实拿主意的本质就是做妥协。”

忽然空气变得很哲理,俺俩决定转向下一个问题:装什么框。

店员先摆出了几个可能符合条件的。选框和选画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一件事,鉴于交谈中画廊老板娘貌似和我想法差不多,我就邀请她一起拿主意,大Joy就跟她讲这幅画要挂在家里哪个地方,家具是什么,然后系统地分析了一下这幅画里哪种颜色和家里哪个部分配,哪个颜色需要用画框去调和一下,风格上又需要怎样的过渡……

大概大Joy启动了唐僧模式,老板娘跟我说:哇塞,你把这事都琢磨透透了吧?

我呵呵呵呵呲牙干笑,老板娘那神态让我想起周末@Cici珵 同学来俺家转悠一圈之后,扭头跟我说:“你处女座的吧?”

……人家双子座的也可以很细致嘛。

后来框也定了,填单交押金,在订单人那栏,因为此前提到我来剑桥开会,老板娘说:你是Dr,对吧?

我说,对呀。

老板娘很得意地说:“哎,我经常跟他们说,在剑桥这种地方一定不要常理做假设(认为女性是Mrs,男性是Dr),至少在剑桥,很多都是Mr陪Dr老婆开会来的呢!”

哈哈哈哈——幸好小巴不在,不然陪会的Dr小巴肯定巨汗。

总之,没到晚饭呢,一个多礼拜工资就没了,真是一次昂贵的会议呀!

本来还有别的要八卦,不过今天已经八卦困了,标题里“及其他”就等明儿个再说吧,碎叫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