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真不好说,主要看你问的“好”是关于哪方面的。 总体来讲,过去五年,尤其是过去三年,世界各国各种“zuo”,不论是国际关系还是国内舆论还是影响到柴米油盐吃饭睡觉的个人生存质量,至少还得三五年才能把这个弯拐回来。
昨天北京时间的新年夜看到国内好多老师感慨说希望明年能回归理性,不要在那么多匪夷所思了。其实在这个post-truth时代,我昨天猛然发现,连我家洗手间的门把手都匹诺曹了哎!(见下图,是不是?!)


分享一个特别给力的:昨天新年夜我妈妈给我转发了一个微信,是关于她朋友的儿子的。咳咳,或许还有人隐约记得大概7-8年前(确切的说是2014年),我在博客里写过回北京的时候,妈妈的朋友安排我一个任务,就是在饭桌上帮他们喜欢玩乐队的儿子建议一个就业前景好的留学专业,毕竟拿音乐当饭碗很难,然后饭桌上我觉得小男孩特别迷人,乐队挺棒的,人家托我办的事全忘了,我就特别兴奋地饭桌上怂恿他去出专辑……啊哈哈哈哈……
后来几年断断续续听说过他的消息,一边工作一边做乐队,做演出上电视台等等。昨天我妈妈转发的微信是他全国巡演的照片——依然好帅!!而且,哇!看到下面这个恨不得场场售罄的海报,太给力啦!这帅的外面还得加个光环:

下面是Youtube 上的一个老视频。我N年前说起的“小男孩”就是现在的主唱啦。
好听,好帅(我是不是花痴的过于明显了?哈哈,但我说的帅也是对角巷乐队跨越9年的成长很帅呀!)。让我想起好多比较熟悉的中国流行摇滚。
喜欢摇滚乐的最喜欢对比和评论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摇滚,或者怎样才“更”摇滚——比如有的人会说国内有的摇滚名歌手一点都不摇滚。但其实摇滚乐的精髓就是传达和启发一种叛逆,所以摇滚乐的成功程度取决于其叛逆程度和内容和社会心理的契合程度。我感觉半角巷乐队的2019,2021两张专辑都有中国流行摇滚独特的“少年气”。 中国摇滚的少年气都多少有一种自我矛盾,它即反射着大环境玻璃温室的结果,又要照耀冲破玻璃天顶的理想。少年的叛逆是有局限的,但其实现在是一个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少年的年代。如果更多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少年气, 那2023年应该会开始变好的。没错,每一位的少年气都很必要。

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啥时候起AC的T恤开始这么有态度!
不管怎么说,新年看到对角巷的这些视频呀微信呀(包括把spotify的歌单听了一遍),真是挺佩服的。希望十年后大家都依然有股少年气。
另外,记住哦,叛逆的方式不止是摇滚,不是举白纸,不是特立独行,最决绝的叛逆叫“求知”,或者叫“我想知道,我要知道”。Curiosity is insubordination in its purest form。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写《洛丽塔》的Nabokov说的。与各位2023年共勉。
记住啦!最决绝的叛逆叫“求知”。我接着听对角巷的歌去了,喜欢这个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