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是从一场不大不小不容置疑的雪开始的。
3月的倒数第二周英国暖和的呀~真的很有春暖花开的感觉。然后学生跟我说下周会下雪,我还不信。结果到了第二周,阴了几天,刮了几阵小阴风…4月1日愚人节那天早起一掀开窗帘——
吓!这是真的哇?
愚人节,大自然决定耍弄一下人类。气候变化信不信由你。
转脸,又晴空万里了。周末在校园里溜达,发现哎呀,春天还是来到啦

不过我感觉大家的活动范围还是有了变化,比如我们村儿有个小女孩(下图),新冠期间养成的新爱好就是在家门口的肉店看“庖丁解猪”——

哈哈哈哈哈,很逗吧?真的痴迷地看了很久很久呢,最后她麻麻都看腻了,就带她回家了,感觉就是每天的动画片不能看太多。嘎嘎。而这一幕让我想起来以前八卦过的,就是家里有个朋友的朋友的女儿申请到了美国名医学院,然后她的自述信的开篇就是:我记得小时候感恩节看粑粑剃火鸡,那个时候我就立志长大以后成为一名butcher。
嗯,我看照片里的这个小女孩以后可以成为Guy’s Hospital的一把刀。
嗯,而大Joy家,最近添置了些新玩意儿,感觉不需要出门踏青啊,家里墙上桌上到处都是戏,比如一只对鸟巢好奇的猫

两只谋反的鸡——


还有一只和Spiderman high-five的恐龙

幼稚哇?我们家也可以阳春白雪呀~

就是三个陶瓷叶子,但是我觉得足够有自命题作文的矫情。
当然这都是前奏,真正的大戏来自于那天学期终于结束,讲完了本学年最后一节课。小巴说出去庆祝一下呀!我说好呀好呀。去哪里调换一下脑筋呢?左思右想,我俩决定——
去伦敦动物园看猴!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无厘头。当年达尔文就是在这里遇到的詹妮的嘛!保不齐我也能遇到个詹姆斯之类的呢是吧。嗯,小詹倒是没有找到,但是隔着玻璃,我们见到了the Burnout, the Fugitives, the Artisans,the Dreamer & the Philosopher





有没有满眼都是戏?!那天看了本英语系毕业的人写的关于移民的书,里面提到有些国家说话比较模糊,比如美国、法国等等,属于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即具体语义强烈依赖当时的语境,这种话语模式因为需要你来我往的确认语义,所以比较利于建立社会关系;而有些国家的日常交流主要依靠low-context communication,即一句话出来目的和行动指向比较明确,很难有歧义也就没有你来我往的余地,比如英国。这点说起来有点复杂,尤其英国人说话那么绕弯子,谁说他们语义明确啊?但那天去了趟动物园,书里讲的这个意思我一下全明白了,别看委婉,还搞了个小图,但真的直截了当——


猴子们太传神了哈哈哈哈,最喜欢the fugitives!
上面的小猫咪配上伦勃朗的表情真逗。。。
那两只fugitives神经质兮兮的左右打探了一圈,然后…… 抱头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