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到了每天10点天才朦朦亮而门口感应路灯下午2点就自动启动的日子——那离圣诞还会远哇?!!呀哈哈~~~
积攒到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再写博客,因为这个月紧张活波那小节奏,比Jon Batiste的小爵士还给力哈!需要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一件件用铅笔头划掉,那感觉,happy happy happy~嗯~嗯~
这学期给学生讲社会学理论讲得行云流水,那天有个学生课下跑过来推推眼镜问我,“大Joy你为什么那么会讲理论?”我说:“呔!不许侮辱老师,我明明是实证社会学学者。” 嘎嘎,不过不说工作了,直接说有趣的——
最近发现了两套奇幻小说特别好玩,一套是讲一个历史研究所用时间机器做调研的Chronicles of St Mary’s系列

历史情节是否精准不敢说,感觉有点Dr Who,但里面是不是冒出对学者或学术的各种揶揄。不得不说,即便有的笑点有点老,但还是觉得很过瘾哈。这套书最开始是因为Audible推送,听了一耳朵,觉得好玩好玩。但这套书感觉不太适合听,买了几本圣诞节无脑阅读正合适。
另一套奇幻读物其实也是最先从audible听来的——

这也是一套估计正常去书店的话,八百辈子也不会和其碰面的书。讲的是个冻龄于28岁但实际300来岁的女炼金术士和一个同样会魔法的石雕兽的历险记——嗯嗯,是挺幼稚的哈,但是,但是!这套书的亮点是——这个石雕兽特别喜欢做饭,故事情节里穿插着各种纯素食的美食——虽然是纯素食吧,但是听起来那都是相当的美味啊!——以至于俺找到了作者的网站,订阅了其newsletter,就是为了下载其故事里的菜谱….
你或许觉得大Joy很幼稚,但是这个和迷Inspector Montalbano系列没什么本质区别呀!——当然,如果你觉得迷Inspector Montalbano也很幼稚的话,我只能说。。。哼,一看你就是个不愁吃不愁喝,对美食没有需求的家伙,不信你来英国住几年!
下面再来说两个别样烧脑的书,一个是鼎鼎大名的社会学家Paul Gilroy的麻麻Beryl Gilroy的回忆录

9月份black reading month的时候我就在琢磨为什么周围没见有人提议集体看这本书的。9月份到手,这个月终于有时间翻了前半本。虽然很多关于当年她作为黑人教师受到的歧视是意料之中的,但全书没有怨气,也几本没有愤怒,有的段落轻点一笔讽刺还很幽默,但整体读下来超级犀利。啧啧啧,不愧是Paul Gilroy的麻麻。当然反过来,作为英国第一个黑人女校长来说,难怪儿子会成为大社会学家。
另一个人是Byung Chul Han,中文翻译是韩炳哲。他20出头从韩国移民到德国,从韩国理工男转变为当代最红的德国哲学家。不过他的经历不如他的文字让人乍舌。

我是特别偶然的那天拾起一本他写的小册子Burnout Society(他写的书都是小册子),从那本书第一页关于“免疫”的讨论开始,我就被勾住了, 晚饭后哗啦啦一会儿就看完了,感觉太清新了。上周末正好小巴生日,本来想去伦敦的,但先是大风然后是Omicron,在家猫着吧,做点啥有意思的事呢?——一口气把目前翻译成英文的他的15本书都看完了——说起来气壮山河,但其实没有那么神奇啦,因为一来他的书都很薄,二来,他有很多重复。但一鼓作气全读下来,除了OCD发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大概有四五个比较重要的观点,所以一口气读完比较容易正确理解他每本书到底都在讲什么,不然他的文字看似只是很多比喻。
我对他的总体评价是:80%同意,20%annoyance。因为毕竟不是学术论述,有些地方偷换概念,有些地方断章取义,还有就是虽然他很联系当代科技,但他对科技的理解只停留于大众水平,即只和电子网络有关。很诗意的文字,看了不会后悔。
大Joy不止是看书有坚持哦,锻炼也是哦!十一月份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号召大家每天一百个蹲起,俺都做完啦!!!矮马。我有的同事每天做两百个,不知道他们十一月三号和四号那两天是怎么走路的……
最近还发现了一个把梵高融入现代生活的插画师,他的Instagram上每幅作品还搭配一首小诗,很有意思哦






圣诞树尚未拿出来装扮,不过家里已经很有气氛啦!那天在M&S先是买了一棵小松树(左图)然后回家又把窗台上的仙人掌装扮了一下(右图)


我们管这个三头的仙人掌叫‘Frankfurt School’,因为法兰克福学派目前是三代嘛,然后我自以为很聪明的揪出几个Christmas crackers上的红红绿绿的蝴蝶结搭在上面,我的本意是觉得应该看起来很有气氛吧?结果,嗯,我炮制出了三头哪吒!(当年手工课老师对人类绝望的咆哮又在耳边响起)
虽然不知道今年圣诞节家里会不会来客人,但俺家今年是囤好不一样的Christmas crackers了——

哈哈,有没有一种不请客都觉得亏得慌的感觉?
今年的圣诞日历也很劲爆哦!一个是下面这个,解谜探索类倒计时:查理教授出门看世界,每天给助理从世界某个地方寄回来一个信封,24天,全球24个地点,24个谜题——啊!你瞧这两年没发出游,把我给憋的!

12月,家里还得有“谬贼克”!往年这回儿大Joy书房里又天天“All I Wanna for Xmas is YO—!”的节奏,今年录课把这首歌顺便录在了圣诞节前最后一节课的片头,啊哈哈哈哈~ 嗯哼,今年秋天我讲的课每节课的片头都搭配一首和内容相关但又有点出其不意的乐曲,以至于别看咱五音不全天生没有乐感,现在在二年级学生们眼中,大Joy是一个特别有音乐修养的人,充分证明“唱得好还是不如说的好”,啊哈哈。言归正传,家里的“谬贼克”也是圣诞日历——


迷你唱碟机,24天,每天一首圣诞歌曲,好玩吧。正好以前买的一个书籍式木盒子被派上了用场,可以装唱片。
向圣诞粗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