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的冷笑话

感谢各位这两天的关心哈!可不,最近72小时俺们英国可混乱了,但是也可欢乐了。

绝大多数英国确实不很重视——邻居前天还问我们过两天[他们举家度假]能不能帮他们“看猫”(我当时目瞪口呆但马上控制为诚恳点头,心说您觉得您能去哪里啊?),昨天回复英国博士生的时候顺便加了一句保重哈,博士生KingKong般拍着胸脯(纯属想象,但符合他的形象哈)说,“哎~怕什么,我已经自暴自弃,感染就感染吧,反正我本来也有哮喘大不了一死嘛,哇哈哈!” ——说实话,我从来不觉得这种玩笑好笑,只会想起两个字“愚”和“昧”。但是英国这个至今仍然有很多历史殖民地的国家确实(除了水灾和1-2cm的“雪灾”之外)做惯了公众卫生危机事件的旁观者,外加二战类似Dunkirk这类“屌丝逆转”的经历,所以自然有点“京城压了两头龙”百病不侵百毒不浸的那种自以为是。

所以我一方面很讨厌那些说Boris上周“一切照旧”是激将法的疑似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言论,一方面也很讨厌那些挖掘尚且运转的秩序来论证“英国精神”确实还没倒的言论。其实说白了,仗着家底走运惯了,搁谁都会以为是自己有特异功能——俺们老北京搁老舍那会儿就都玩腻看透了的。

咳咳,矮妈,剑走偏峰,写着写着咋开始碰瓷儿了聂?!说欢乐的!

嗯,上面都是欢乐的前奏哈,哈哈。

第一个比较乐的事情是因为之前已经囤了好多好吃的,所以我和小巴上个周末都没有出门。但在家里看新闻,那些“淡定”的英国人民仿佛都在周六早上7点左右猛然惊醒了,据说,超市是一扫而光了。新闻上英国好多地方超市一排一排货架空旷的照片。

小巴问我,咱需要也去抢一点嘛?

军师大Joy捋捋头发(因为没有胡纸)说:“且慢,按兵不动。这个时候啥也买不到而且还最容易被感染了”, 然后手划过iphone屏幕那么‘掐指一算’(翻看和春晖和一只猫的聊天记录):“嗯,等周一早上大概8点半左右[即超市营业大约1-1.5小时之后]再出门吧!”

其实我今天(周一)早上5点多就醒了,可能多半是因为看了那么多panic buying的报道,实在很好奇英国超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回轮到我担心了。

早上我问小巴:今天去商店会不会什么也买不到啊?

然后轮到小巴很淡定了:不会,因为英国人一般不会买咱们买的东西。

哦??

总之,今天早上8点多我们俩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就出门了——一共去了5个商店,转悠一圈我们俩是全村儿“唯二”戴口罩的,因为英国政府预测80%的人会被感染,我们力争成为那20%——出于卫生考虑,没有带手机,所以没有照片,你们只能相信我的文字了:

首先,我有点惊讶市中心(啊不,“村”中心)人真的很少——然后我反应过来因为是周一的8点半,大部分人不是还没睡醒就是还在路上。

其次,转过街口,哇,超市门口那一大筐香蕉!一大筐菜花!然后往店里一瞟,货架挺满的嘛,完全没有新闻和社交媒体上说的那么邪乎(发现大家都没怎么抢,自己也顿时没了抢购欲!哈哈)

本社会学家跟小巴分析:嗯嗯,估计新闻报道的都是留欧派的左翼村落吧,咱这种超白的脱欧村落自然是不屑外来病毒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进了几家超市都发现,哇,真的如小巴所说,我们想买的——新鲜水果蔬菜,包括葱姜蒜这种佐料,居然都满满的,倒是土豆啊罐头啊意大利面啊什么的都少了很多。好几家店都已经开始施行“意面每人限买两包”的政策,好多人因此还对收银员大发脾气——俺觉得不可理解,在家大把时间做点啥不好,下挂面多土啊,就算您是意大利的挂面也很土啊!

开始觉得店铺还没什么太大变化,在店里溜达溜达,发现——哎,你说几周前我就看英国人开始讲囤积手纸的笑话,我就觉得笑点很奇怪,但也没太当回事,今天发现——哇!真的手纸全部被抢空啦!!!反正我们去的三家店都没有了,而且今天晚上手机上的邻居群还有人问讯“谁知道哪家超市还有手纸” ,而小品牌的杀菌纸巾居然还有好几筐==|| 我还真没想到危机时刻,唯独手纸能给英国人带来这么大的安全感!——而且如果考虑到上述他们抢购的单一食品内容的话,我真心觉得便秘而非手纸是他们更应担心的问题……

腐国思维还真是神奇。

而最后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是,年初看微信上国内各种关于covid-19预防和诊断的谣言,周末同事wahtsapp建了个群,我发现,矮油,这些谣言都出英文版本啦!我就只好跟这个同事说那是假哒,跟那个同事说那个也是假哒!

感谢谣言,让大家觉得我特别渊博。嗯,我都觉得我特别国际化!

“神兽”访问记

前两天听@杨青 把自家的两个学龄前小朋友揶揄成“神兽”,笑死我了,虽然印象里她家小友挺淡定的,但依然很有画面感,因为大人和小孩大概压根就是在两个平行宇宙:在小孩儿眼里大人应该都是怪物,在大人眼里小孩估计都是神兽吧?——要不然生活的喜感和尴尬有都从何而来呢?哈哈哈哈

尤其我家周末也来了一位少年“神兽”,她和大Joy各种互相汗,让一桌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话说其实我不是很了解家有小朋友的同学们的社交规矩的——我是到了英国才忽然发现,原来不仅大多数成年人出门不爱带自家小孩,而且他们一般严格执行“小孩应该8点上床睡觉”,倒不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小孩成长,而是因为神兽们倒下了大人们才能在月光下复活(要么说大人都是长毛怪物呢)——可是我从小好像粑粑麻麻去哪里我就被拎到哪里,外加想几点睡几点睡,所以俺从来没有这些概念,被同事纠正了好几次我才脑子里有了这根弦儿,就是和同事聚会自动滤掉各自的娃。但也有例外,就是对于这种半大不小的小朋友吧,不邀请就得将就她和临时保姆的时间表。所以这回我和小巴很勇敢地说,把你家女儿一起带来吧!

安娜直言不讳地说:阿油硕?

我也直言不讳地说:你不怕(带你女儿来)我怕啥?

然后一只小“熊猫”就跳进我们家里来了——我觉得那个她穿了一晚上都不肯脱的外套应该是个“熊猫”,但是我也不敢肯定,因为她说是个@#%*@%&游戏的服饰,特别酷,特别拽,特别流行,然后我和小巴都完全没听懂她说的是啥——总之吧,那个夜晚结束的时候,小熊猫说觉得大Joy可酷了,说以后有机会还要来。这下轮到安娜抓耳挠腮,思考我们的友谊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啊哈哈

事情是这样的——

路痴安娜(真是人以类聚啊!)下了火车找了N久终于摸到了我们家,然后她和英俊少年模样的短发女儿走进我家,当然一阵寒暄啦,——来外套给我,哦这个(熊猫)外套不可以脱哈,来请进,来请坐,喝点什么?——然后小巴同学如灌口般列出我家各式酒水——为欢迎安娜的女儿,我们还是特意买了一些软饮的,小熊猫说她喝水。

我看她有点拘谨,所以打趣说,你确定嘛?你不打算趁机喝点小酒什么的嘛?

——当然是玩笑啦!而且当时我目测小熊猫应该是14-5岁的样子。反正大家哈哈一笑而过。然后坐下来聊天,然后惊讶地得知她才12岁,但上8年级。我说“12岁上8年级,你是神童嘛?”她说不是呀,是因为英国4岁就可以上小学呀。我说天呀英国这么没有人性呀?小熊猫笑得东倒西歪说没错没错。我说哇那你有机会有童年嘛,平时都能干什么呀?她说她喜欢画画,而且总是喜欢随身带个本子,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地画,不然她就不可抑制地涂鸦到作业本上。安娜很得意地补充说,可不是嘛。我们家有个小画家呢

我问:那你每次画完画,会不会在上面记录上时间地点呢?

小熊猫听了一愣。小巴和安娜纷纷解释说:对呀,你如果把每幅画都写上时间的话,等你以后成名了,美术史学家们就可以分析你的成长历程啦!

我挥挥手,说:喂,我本意可没你们那么俗,我是在想,这样的话,你可以用你的绘画作为指证你粑粑麻麻的证据啊!

屋里一片寂静

我说,就是说,比如你麻麻下次说她没有如何如何,你可以翻出画来说,不对,那天你就是如何如何了,我有画为证!

小熊猫说:这个是个思路!

在家爬梯,成年人是不是玩得开心不好琢磨,但小朋友就很简单了,一般他们滔滔不绝完全刹不住车的时候,基本就是在你家呆的很舒服了。所以大概30分钟之后,小熊猫完全占据了发言主动权。我问冷落在一旁的安娜——你最近在看什么剧呀?小熊猫说,哎,你想知道我最近在看什么剧嘛?我说什么呀?@#%@%*@¥%&@%@一串又一串的,全是游戏电视哎!然后我们问安娜,最近听什么歌曲呀?小熊猫探过头来说,哎,你想知道我最近在听什么歌曲嘛?我说什么呀?!#@%@¥&@¥%#@*@%#@%,我说妈呀这都是什么呀,然后小熊猫一个一个跟我们掰吃分析,基本也是跟游戏有关的,但还行,我找本记下了几个,正好回头上课可以用来装酷。小熊猫很满意。然后小熊猫还跟我们说起那些游戏里的各种人物……然后说起下周去伦敦看一个戏也是跟什么奇幻小说有关的,说朋友们会嫉妒死啦!然后又跳到新冠肺炎会不会关闭学校,我说那学校关闭了你就没法跟同学拉仇恨啦!小熊猫眼珠一转,对我这个外星人说:拉仇恨是不需要上学校的,用手机就可以啦!——哦,也是哈!

政治学者小巴在旁边一边听一边和她人类学者麻麻感叹,哇,现在的孩纸,完全都是在电子通讯构建的奇幻世界里啊。这个世界的未来还真是……不可预测啊哈哈哈

社会学者大Joy搜肠刮肚,连《最终幻想》都吐出来了,转头给了一个更为乐观的分析:在电游里长大的一代应该比看电视长大的几代人都好,因为人是在互动中拓展社交能力和情商滴。

小熊猫觉得我所言极是。尤其后来吃饭的时候,我发现在吞下整整一盒葡萄(Waitrose最近的sable groups真的特别甜)和一托盘薯片之后,餐桌上的小熊猫果然不太饿。这里吃两勺子,那里捅两叉子,然后就处于节电模式了。我说要么你先进行甜点?反正我们有冰激凌和蛋糕,你先来一个?小熊猫立刻很精神,说,好啊好啊好啊。我问:你是喜欢巧克力焦糖呢,还是双层巧克力呢?小熊猫反问我说,没有吃她怎么知道哪个更好吃呢?我看手里的冰激凌是mini,就说,那就实践求证一下?小熊猫说好呀好呀好……安娜很委婉地说:‘那你觉得你的胃受的了吗?’

反正我小时候肯定受的了。

小熊猫也说:受的了啊!

然后很开心地剥开包装吃呀吃,好好玩,真的吃的满脸巧克力,看来不论是2岁还是12岁,小孩还是小孩哎!当然,后来那个蛋糕也是吃掉了,哇,年轻真好,完全不需要健胃消食片!大Joy都惊呆啦!

后来玩了会儿桌游,也帮助小熊猫消食。大Joy输的啊不是玩的很激动,我解释说因为桌游要入戏啊,哈哈,反正这么疯疯癫癫地折腾了一晚上,后来生生是把小熊猫玩没电了,然后拉她麻麻回家了。

当然,大Joy这个东道主还是很负责滴,第二天中午发短信问安娜小熊猫胃没啥问题吧?安娜说,还真没问题,只是都快到中午了,小熊猫居然还不饿。

当然在小熊猫到访之前,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准备的,比如?比如我们终于赶在安娜一家来之前把大Joy书房的局部小修完成了。两个亮点哦!一个是小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安好的壁挂式置物槽——说明书很简单,就是在墙上打入两个相隔12.5厘米的涨塞钉子,然后一挂,完事。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嘛……啊哈哈哈哈,之前在FB上已经嘲笑过了,千载难逢,忍不住在这里再用中文嘲笑一遍:第一个钉子就跟小巴较劲了一个多小时,在旁边看热闹都看累的大Joy的心情和墙上伦勃朗是一样的——“您行不行啊”

IMG_4407

然后小巴开始对顽固不化的钉子采取“偷袭式”策略——

IMG_4403

啊哈哈哈哈~其实一来是因为我家老房子部分墙体确实很奇怪,一来是小巴这个文科男真的是……哈哈哈哈。

虽然过程很曲折,但结果很棒哎,在三个半小时后,大功告成,嗒哒!——

IMG_4414

尤其装完已经下午快一点了,收工后,俺俩大摇大摆地去麦当劳一人一汉堡地庆祝了一下!嘎嘎。

第二个亮点是,大Joy把乐高的钢铁侠放在了俺的毕业照旁边——当然是延续大Joy自诩撞不坏的Iron (Wo)Man这个哏嘛!而且你发现了哇,还摆了一个usain bolt的弯弓射大雕的姿势,特别嘚瑟吧!

IMG_4418

除了硬件翻新,软件上我们也准备了一下:安娜说她女儿喜欢桌游,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下桌游,然后终于购买了放在购物车里很久即久闻大名的Pandemic——

IMG_4468

(滴露湿纸巾需要自配哈!)我当时想的是,你说在新冠肆虐之际来大Joy家吃饭,玩Pandemic和Corona冰镇啤酒是不是很让人“难忘”?哈哈哈哈,虽然因为小熊猫不知道规则所以那天没有玩这个,但大Joy最近很上瘾,因为果然名不虚传地好玩哎!尤其这个十周年纪念版,还是老式医药铁箱的模样,很精致。ipad上有电子版哈,不过没有实体版玩得全。

好啦,现在来说一下上图中的“群众演员”:滴露消毒纸巾。——今天WHO定义这次是Pandemic了,英国最近今天病患人数噌噌上涨,别看英国人都不戴口罩貌似很淡定吧,但其实俺家附近的洗手液、消毒手巾,包括扑热息痛居然都卖光啦!!

这些俺们家OCD常年囤积哈,所以很淡定。但俺其实想分享的是,不光是擦手呀,那些用来擦台面的消毒纸巾更实用呀——尤其如果你和大Joy一样上下班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经常要和学生/客户面对面交流的话,桌椅、电话、铅笔什么的其实都需要消毒呀——这点似乎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因为你知道哇,就在全网擦手类消毒用品紧俏且涨价的时候,这些家居用消毒纸巾居然还是半价哎!——而且还是biodegradable更环保哦!今天送到家,发现哇居然每包如此巨大(和俺手对比),哇,好啦我宣布俺们家现在是绝对的covid-19 ready!

IMG_4467

 

 

2月记-阿姆斯特丹

众所周知,我们又罢工了。而且这次罢的特别有节奏:

第一周周一周二周三

第二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

第三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第四周周一周二(嗯,我们把全国罢工表的安排稍微调整了一下,把原本两天的“序幕”挪到最后,嗒哒~)

上周是第一周,我一男同事在推特上自嘲说,罢工前夜,他在着急做的事情是把周四上课的讲义搞定——然后才好专心去街上喊口号啊!

我呢,平时不罢工一周去两次学校,上周罢工,去了三次学校,还包括周六打了鸡血似的去忽悠招生(效果很不错,居然最后满满一屋家长还鼓起了掌,哈哈哈),周六晚上写完了欠了好几个月的稿子,长舒一口气,心说:妈呀,幸好闹罢工,要不然真不知道这学期辣么多事情怎么搞定。

然后在人类学系主任安娜也说,妈呀,好歹能跟上这学期的节奏了,感谢罢工!

——所以大家都不是好同志,都打着革命的旗号偷偷给资本家补工呢。

靠,可见真的需要集体示威一下了,真的不可持续。

说到不可持续,倒是应该说,covid-19风靡世界,今年的减排指标应该都很轻松达到的吧?英国几个航空公司面对世界的很多航线都减少或取消了,今天出门感觉即便俺们乡下的天空也显得更为高远哎!

欧美风声越来越紧,大家很多出行计划都取消了,比如本来3月底要去罗马发言的,会议昨天被正式推延到秋天了——欧洲之星今天还发邮件推销打折火车票,不知道啥时候才可以再去欧洲大陆自由溜达。

所以回想起来俺俩在脱欧之后,covid-19大流行之前,前后脚地去了一趟巴黎和阿姆斯特丹(还分别带回了好多好吃的),真的好运气好开心呀呀呀!!!

IMG_1047

阿姆斯特丹是两周多之前的事儿了,上篇说了,是情人节那个周末,然后俺俩还去乐高总店做了那个相片拼图,上图就是在乐高店街对面照哒!没错,乐高店就在阿姆斯特丹市博物馆对面——可不,俺俩学者其实是先去的博物馆,然后无意中才逛到的乐高店的,不是相反哈哈哈。

但那个乐高店真的好牛啊,除了你能想到的荷兰风车啊,小房子啊,名画啊什么乐高模型,居然还堆出了一个埃舍尔的楼梯

IMG_4038

我觉得这是最棒的乐高总店了,值得一去哈!

因为总去,所以对阿姆斯特丹或者说荷兰已经熟门熟路,也正因为如此,要出去玩就更会想着去荷兰,因为“省心” 啊——后来我琢磨了一下,这种心理和以前周末没事喜洋洋就忽悠我去怀柔吃烤虹鳟差不多,你说开三小时车去看什么吗干什么吗?好像也没有,就是大老远跑去呆着,啊哈哈

IMG_3848

但每次好像又总有新发现,而且每次回家路上好像又意犹未尽的事情。比如这次正好赶上台风,刮风下雨的也没法去很远,我俩就决定去酒店对面的杜莎蜡像馆去消磨时光——虽然低智商,但还是很期待的,因为十几年前第一次去杜莎蜡像馆是跟俺爸妈去的伦敦那个,别看有好多英国名人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是谁吧,但总之是居然出乎意料地好玩,爸妈也特别尽兴。所以拉着小巴去了。这个蜡像馆感觉没有记忆中伦敦那个大,或者说,也许是荷兰名人太多了,很多匆匆直接跳过。最大的不同是,小巴同学很腼腆啊,除了和川普合影之外都很文明,啊哈哈,所以只剩大Joy各种耍了

IMG_4277

(请注意右下角猫王那表情😓,啊哈哈哈哈)——看不惯?来揍我呀揍我呀~

IMG_4016

对于大Joy来说,这个蜡像馆里有一组关于荷兰画家的蜡像,所以俺就终于有机会和伦勃朗合影了,勾肩搭背的,很哥们儿嘛!

IMG_E3944

梵高的蜡像不很逼真,但是有个免费拍照服务,挺好玩,下面这组照片叫《停药前后》——

这回在离红灯区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家英文二手书店,很不错哎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本1982年荷兰政府官方出版的大国宣传手册,哈哈,好玩吧——

想来咱还改革开放呢,人家已经开始软实力的比拼啦!

而且还发现,阿姆斯特丹的封面猫怎么跟俺们英国的Larry(首相府的猫)像亲戚?

这回图书上还有个大收获,就是文盲大Joy跑进一家普通书店凑热闹,然后居然淘出了一本英文版的中世纪荷兰戏剧剧本合集!而且还是三折哦!!

IMG_4431

为啥觉得这本书有意思啊?因为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都是戏精(伦勃朗本身就是通过演话剧教学生绘画的嘛,美术创作也要入戏啊),所以拿本早大概150年的中世纪剧本来看,至少对Bosch, 老小Bruegel这种黄金时代的预示者的作品会看得更明白嘛。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上面说错了,周日下雨最大那天我们是在美术馆避了一天雨

而且看见了哇,大Joy偶尔也是穿大红的衣服哒!嘎嘎(特意是为配合那个短袖衫)

好吧,这些都是故地重游老调重弹(包括旧T恤重显摆,嘎嘎),说个新鲜的,阿姆斯特丹有个猫咪艺术博物馆——

不大,是个由Utretch的猫奴自己掏钱建的,虽然打着“艺术”的旗号,但大多是海报、照片(比如上右图是列宁和他的猫的照片)和各种艺术复制品,而且走到某些屋子如果赶上你运气不好,还会闻到强烈的猫屎味(然后我诧异的发现,这个博物馆居然把便便盆放在空调吹风口附近!!——要么就是猫自己挪的),嗯但还是很值得一去(以及被熏),因为博物馆里有六只猫,自由分散在不同屋子里鄙视人类,特好玩

IMG_4104

艺术馆主人还有一只很有名的猫,叫JP Morgan

IMG_4099

然后这只猫奴每到大生日就给JP Morgan献个大礼,比如画个像,做个雕塑什么的,然后在JP Morgan十五岁的时候,它收到了自己的美金钞票——

IMG_4369

这个美钞现在在美术馆有卖哈,当书签很不错哎,而且细节上很多小幽默——

嗯,我们的阿姆斯特丹长周末游差不多就这样了,临走前在小巴在一家个体小超市买水,大Joy以贼不走空精神还在满店里搜寻血拼的理由,然后在角落里发现了下面右下角这个欧盟贴画——IMG_4278

哈,只剩一张了,收交钱的时候老板娘都一愣,好像都忘了他们家还卖这个东东来着。嗯,上面还有俺们英国国旗。这样的图案很快就找不到了吧。现在假新闻这么多集体失忆那么快,过两年讲课,要是年轻的英国学生说英国从来不是欧洲的一部分,就可以拿出这张贴画——历史物证,这个世界曾经多元共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