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比上工辛苦-罢工篇

IMG_1116

这次我们罢工并不是针对养老金(虽然有些学校是),我们主要是为了年轻教师、博士生和尚未拿到终身职但对高教教学与科研都不可或缺的人群的平等利益罢工,因为英国高等教育界近年来越来越紧缩无限期(即终身)合同,目前英国高教界70%的教员都没有终身职——具体的算术我忘了,但简单来说就是即便你用很多短期合同重复雇佣同一个人很多年,税收和保险上,还是要比给这个人开创一个长期或终身职位划算。所以近两年短期teaching fellow的职位特别多,按小时付费的临时教职特别多,而这种职位我毕业的时候就是隐藏的陷阱,而在各高校比拼学生满意度靠生源创收的当下,根本就是连遮掩都没有的一个大坑——青椒们拿到这个职位虽然是“有工作”了,但是这份工作完全会因明年招生不好而砍掉,而且这种职位一般对所教的课是没有太大选择的——你敢挑?直接面试下一位啊——而且因为工作不稳定,你可能今年费了半天劲准备好一门课,明年却被调去教另一门课。而你不好好准备?可以呀,学生给差评你下一个工作去哪里找呢?所以你要为了一个毫无保障的未来很努力,唯一“翻身”的机会就是你发了大量的高质量文章外加拿到项目,然后居然还在竞争激烈、专业要求细微具体的少数终身职面试中脱颖而出!——不是不可能,但真的很难。

除此之外,还有薪酬问题——男女同酬自不必说,过去几年英国学术界工作量猛增,泰晤士报最新调查显示2/3的大学老师一周工作7天,每天9小时以上,但我们没有金融界和创新领域的奖励啊,过去十年学术界薪水实际缩水20%!!!哎,还有俺们那已经被砍去一半的养老金……这不是逼俺们集体在英国街头卖茶叶蛋嘛!最恐怖的是因为工作压力,43%的学术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矮麻,Jack Nicholson你肘开,我才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daJoycuckoo

(妈呀我忽然觉得我还挺能“高级(自)黑”的,虽然为了和海报曝光度配合,我把自己的脸色调白了一点。。。)

有几个国内的朋友看着我们罢工的照片觉得纳闷——咋都那么喜庆欢乐聂?一点没有革命的严肃。

没错,和每次罢工一样,这回我们在筹备的时候,各个大学的分工会就强调,要让罢工“fun”!大家各自带糕点茶水——大冬天儿的,谁愿意在外面站好几个小时啊,罢工要达到效果首先要让人觉得舒服, ‘The revolution begins with care!’ 。后几天还有电影会,有摇滚乐,有讲座,罢工完毕还一定会有个BBQ聚餐之类的,让工会人员愿意来罢工,让学生和其他人人也愿意加入进来。

“罢工”这件事在当代社会功能是“施压”,但更是为了“造势”,罢工不是集体诉冤也不是“上访”——不然直接BBC曝光或者上法院讲理就好了。罢工不是为了“说理”,说理是屋里谈判桌上干的事,罢工一个是为了让谈判桌对面的家伙(高教集团)切身体会到我们的重要性(没有老师,何谓大学?),第二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和了解高教界的问题(造势也是间接施压),以及高教界市场化对教育公平、social mobility等的影响(如果你的老师们大多数都是朝不保夕的临时工,你觉得你获得的教育质量如何呢?)——至少对于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老师们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同僚的维权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所以我们也确实有学生加入我们的罢工行列,写信给校长支持,今天看到一个我们学院去年毕业生的twitter:

Screen Shot 2019-11-25 at 15.32.55

Screen Shot 2019-11-25 at 15.33.00

我们学生觉悟都很高吧!

最后发一个剑桥工会发的,看谁来给我们助阵——

IMG_1128

罢工比上工辛苦-上工篇

IMG_1060

真的,我今天早上6点中就爬起来了,8点钟就站在学院门口跟同事举着牌子高呼:“What do we want?- EQUAL PAY! When do we want it? -NOW!” ——妈呀,喊口号间歇我就站在大不了颠儿冬天清晨的小阴风儿中不停不停地打哈欠,完全停不下来——要知道正常时间最早的课也得等到9点才开始呢!能把本老师这么早从被窝里拽出来的,绝对的真革命精神哈!Solidarity for all..awwww~!又一个哈欠。

所以说,罢工比上工辛苦。先说一个上周“上工”(讲课)的事:话说上周大一必修课主题是“racism”。然后有一节讨论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的时候,有两个黑人女学生(literally)在我眼皮底下开始聊扎耳环啊、买耳钉啊等等等等——声音不大不小刚刚让想听见的都能听见——就是特别典型的那种虽然不上房揭瓦但公开“老师我不屑你啦!”的“我行我酷”的学生,这类学生现在越来越多,因为高教市场化,学生的“客户”心理很重,他们很多会觉得“反正我想不出来老师也得帮我想出来”。

你说对这种学生,你怎么办?你放任她俩吧,八卦得那么放肆,其他学生听到耳朵里都会心想“老师真无能”,以后的课会有更多学生“放得开”了。你说你当面指出批评她俩吧——老师你真絮叨!——学生不觉得我都觉得,这种循规蹈矩地说教完全破坏大Joy俺天马行空毁人不倦的潇洒形象呀~更何况那周的题目还是种族歧视,在这个偏白的教室里抓住两个这“絮叨”要啰嗦不好很容易被当成种族偏见典型啊!

你说我肿么办呢?嘿这俩小丫头,给连续上了三小时课已经开始惦记午饭的老师出这么一难题,气得饿死我了!

但转身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距离全班一起讨论还有两分钟,两个黑人女孩在那里啊哈哈八卦得开心,有些学生乖乖地嗡嗡嘤嘤地讨论,有些看见既然有人不好好学习那我也就刷刷Instagram喽,大Joy也在那里抱着手机敲敲敲刷刷刷,很投入地样子。

当然很投入啦,大Joy干什么不投入呀,哈哈。

然后集体讨论的时间到了,大Joy说:集体讨论之前,我先说一下我因为听了诸位在下面的“各种”讨论,所以刚才在手机上忙着找一组数据——你们知道根据政府最新的统计数据,在去年全英国大学毕业生里,有百分之几是黑人吗?

现在的学生多聪明呀,马上意识到老师这是要“教育”了,那些或叛逆或期待的小天线马上竖起来了(哈哈,真的能看出来),但他们确实猜不出百分比是什么,所以纷纷摇头。

我说:我刚才计算了一下,大约6%。全英国,本科生里只有6%是黑人……

话没说完,教室里一阵唏嘘伴随着两个黑人小丫头一声大笑,“切~不可能吧!”

我继续说:“嗯,只有6%是黑人,但是,你看我们教室里就有这6%当中的两位,the privileged few(两个小女孩条件反射般立马坐直)。而你知道这些黑人本科生毕业拿到一类文凭的几率又是多少呢?不到白人学生的一半,是所有种族里最低的,而白人学生30%都拿到一类文凭,是所有种族里最高的……

”这是为什么呢?Structural racism, habitus, low aspiration等等等等…(这个时候我余光瞟见两个黑人女孩已然进入“战斗”状态,因为她们大概认为我会顺势批评或者揣测她们不认真讨论的背景原因,可惜大Joy话锋一转——)

“这些老生常谈你们自然都知道——如果你们看了书的话,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学本身的问题——你们想想,“智慧”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白人,男性,一把胡子或者一把白发。因为“大学教授”的典型形象不就是这样吗?但为什么呀?凭什么呀?为什么有色人种、女性在高等教育界总是少数?But you(指两个黑人小女孩),and you, you, you (教室里的非白人学生、女生),and even you two(两位白人男生),are already in the uni. Compared to a lot of people out there, you are all in a very privileged position to change this! To make the image of wisdom more balanced for others. So all I want to remind you is this: DO NOT WASTE YOUR PRIVILEGE! “

等我哇啦哇啦说完,两个黑人小女孩的眼睛都瞪圆了。归了包堆,要不要好好学习,自、己、决、定。

大Joy”说教“成功与否,当然看效果啊——那当然不是一般地好啊!啊哈哈,集体讨论的前两分钟两个黑人小女孩是沉默的,但回过神之后,她俩都特别积极要发言要提问要表现~啊哈哈哈哈

我对于自己的这个急中生智不卑不亢地即兴小啰嗦还是很满意的。

那天下午回家,看见校园里的“圣诞树”——妈呀,就算经济不景气,这也太鸡贼了吧?(对,下午五点俺们英国就已经黑到这德行了>.<!)
IMG_1076

再上一张那天早上霜冻,在上班路上拍的照片,我跟小巴说,感觉这就是切尔诺贝利遗骸啊——

IMG_1061

不过罢工比上工好玩,因为小猫小狗小朋友啊什么的都来啦!还有巧克力、布朗尼、各式糕点、茶水、咖啡、手鼓、铃铛、spotify在线伴奏……明明就是一场寒风中的大趴踢嘛!下篇再叙。

怎么过不是一周啊

IMG_0928

所以这周是这么度过的:周二在侃村儿讲了五个小时的课,然后很对称地再坐5个小时火车赶到纽卡斯尔——睡觉!——第二天早上奔赴“新堡大学”社会学系来了个“选一送二”事实上的三场讲座,晚上以“不醉不休”的气势咕咚咚(给别人)灌了好多sangria(啊嘎嘎!),主要当时大Joy大脑已经处于死机状态,不把那些聪明的人精灌醉我怎么在他们心目中维持我聪明睿智的形象啊!啊哈哈!,然后再第二天一大早真的(大东北的)鸡也就刚刚醒的时候从酒店爬起来,扒上火车奔赴在伦敦的另一个会场,自己觉得自己特别高科技的塞上蓝牙耳机(嗯哼,注意是蓝牙的,绿芽儿的耳机我都不会要(因为“长毛”了呀!))开始听下一个会,但因为火车信号太烂作罢,然后在伦敦呆了两天,周五下午开完会赶回侃村儿因为小巴同学胆囊摘除后复诊(微创摘除之后这厮毫无任何反应反而因为去除了一个慢性炎症病灶而更加吃嘛嘛香!)。

 

简单记录一下,在纽卡斯尔那天虽然措手不及还是特别有成就感的,因为除了晚上四点事先说好的关于Decolonizing sicnece的PEALS20周年纪念讲座之外,白天被拉去参加两个学术活动,然后莫名其妙讲了20分钟的社会学与“时空性”的脱口秀,另一个则讲了50分钟的荷兰画派与启蒙时代的关系……特别猝不及防,完全即兴路线,事后蛮累也蛮亢奋地——不是信口开河张嘴胡侃啊,是有理有据地跟一帮人精分析啊,妈呀,之前我都没觉头天晚上没有抱过佛脚我也如此“博学”过。

IMG_0941

(特此记录一下一天三个讲座下来,我“得意忘形苟且偷生”的样子!)

细心的家伙可能会发现——哎,说了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一呢?你嘛去了?——说来你可能不相信,但周一以及上周的周四周五,本DoS (Director of Studies,以后不解释了哦)都在和一个同事较劲他工作量的问题。

这个同事大概是全学院最有名的矫情包——我的解读是,因为他母语是法语嘛!当然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是“全天下都占了我的便宜”;而他恰恰在英国工作,六月飞雪,七月降温什么的这些天大的委屈恰好都是平常事。。。——总之,他就是仗着自己拿了一个小项目然后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地说“天呐!为什么别的同事不能帮我干我该干的活啊?!有没有天理啊!”,真的足足占用了我三整天的时间,非常扯淡且非常昂贵的的一个矫情。

但偏偏大Joy天生不怕两件事:1)翘课 & 2)矫情——因为做为一只在大家族里最小最滑头的独生子女,这两件事我都是天生行家。前一件事 @大白菜 可以用她的汗水作证,后一件事 @喜洋洋 可以用她的泪水作证,啊哈哈哈哈~!(Mua!Love you both哈哈哈,年轻人犯错不怕嘴甜就好,是吧?!)

所以有些事大Joy偏偏很有经验而且偏偏很不会妥协——因为禁不住这个同事长篇大论的抱怨(真的“长篇”,尤其在他周四的时候就回信说“大Joy你听着,我不会再跟你理论,因为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然后15分钟之后,就又发了800字的“简评”跟我理论。),后来学院科研主任已经完全被他的”诉怨状“给搞糊涂了,然后说,‘要么,我们明年就减免了他XX课时?’

我说:好呀,but can you explain the math to me first? 空下来的课是你上呢,还是你上呢,还是你上呢?反正在我任期里,我绝不允许任何一个社会学教职员工再超额工作。

科研主任想了想,决定:sorry辣个谁谁谁,我觉得还是大Joy最初的决定有道理哦!然后同事又跑去院长那里哭诉哭诉哭诉(好吧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暂且认为他没哭,但是email是谁都看到了,“粗体黑子外加下划线(妈呀这么隆重!)”地申诉学院是占了他多么大一个便宜,他是多么的委曲求全),然后院长说,要么咱屈服吧。

然后我跟院长说:好呀,那你给我看看你小金库里有多少实在的资金来补缺,因为我手上至少还有四个同事有资格享受同等照顾,如果一个人因为vocal而受到额外照顾,我将代表另外四位同事同样申诉。

院长想了想,决定:sorry辣个谁谁谁,我觉得还是大Joy最初的决定有道理哦!

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决定啦。我只是很讨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件事,只要你们能保持一个原则,公平,我什么都好说啦!

副院长(社会学系的)这两天看邮件如同追剧,那天忍不住来敲我办公室的门说:I like your style Joy! – No bullshit!

没错,人生苦短,拒绝扯淡。

周五火车站台上的看到行李箱和上面的挎包的时候忽然发现别看‘me and my inner monkey’这个哏是我去年因为一个壁画无意中才说起来的,大Joy大概长久以来潜意识里还真的有个wild monkey,哈哈哈哈——

IMG_0995

窦娥同事对付完了,后面几天开会听到的最好笑的一句话是一个英国律师说的,他自己承认特别追捧英国法律体系——因为衣食父母嘛,然后在分析全球对于新科技管理的类型时,他举例说,比如有的国家完全禁止啦,有些国家严格管理啦(比如大不了颠儿)……他说还有一些国家“疏于管理”也有情可原,因为这些新技术搞得试验疗法attract tourism,有助于当地经济。

——哇特?!坐在讲堂最后一排的大Joy和好友Saheli差点笑喷——我俩都研究这些“疏于管理”的区域,但我们还真不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的GDP是依靠卖试验医疗顶上去的!典型的“自以为做了姿态的”傲慢。哇~我又开眼界了!

IMG_0979

不知道这个patriotic英国律师对今年St Pancras的“圣诞树”怎么看,可见脱欧之后,St Pancras火车站连搭建圣诞树这笔钱都打算省了,很鸡贼地把圣诞树当广告位卖给兰蔻了,然后兰蔻……啊哈哈,好黑幽默——

IMG_0974

开会之余,邮箱也一直得抽空查,抽空回。因为最近一周某地区形势恶化,我们和其他大学一样,都在忙着把自己在当地做交换的学生安全撤回来——对滴,我说的就是香港。撤学生这件事还不是我们发起的,而是在香港的学生联系我们申请立即归校的。学生如果自己觉得不安全,学校自然要仔细考虑有什么替补的学分措施,因为学期已经过半,这件事还挺复杂。但很快传来消息说,和我们合作的港大已经把这学期后面的课停了,学生再继续停留也没有课可上了,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保证安全,先让学生赶紧订票回来再说。校园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安全之地,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很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吧。

 

谁说我没时间八卦啊?!-2

IMG_0657

从北京回来在英国呆了9天,上课、开会、判卷子、装箱子,然后奔赴波士顿的iGEM比赛,所以迷迷糊糊又来到希思罗机场啦!然后照例来得N早,为的是上飞机之前吃份炒面啦!

IMG_0087

——没错,每次都点同样的炒面,然后每次还都特兴致盎然地拍照片跟粑粑麻麻显摆……这是多无聊又无助的人生!啊哈哈~

说到吃,不得不说,鸡贼如大Joy,常年受各位各种微信拉仇恨,每次去美国都是俺“复仇”的机会——发了很多假惺惺“猫宁~”实则勾引其馋虫的信息给 一只猫呀,松木木木呀,Zuma呀这样的吃货,然后完美被Zuma早餐的一只包子打败。靠,我以为这个秘密只有喜洋洋知道……

但米国真的好便宜,上面是两个俺很罪恶得居然没有吃完的饭:左边是legal crossing的蟹球沙拉——这是俺们去波士顿必去的餐馆(因为离Brattle bookshop近 )和必点的一道菜(因为我觉得好划算!!!)真材实料的蟹肉捏出来的大球,好像才20多美金(!)我忘了,反正比英国和中国都便宜好多!这次或许是时差作用,使劲吃,没有吃完。

另外一个是右边那个是在波士顿的back bay区域里的atlantic fish——因为每年iGEM都在同一个地点,这个店也是“老朋友”了,不知道为啥,我印象里总觉得这家气氛很法国的美国海鲜馆子仗着地盘好“乱收费”(可能那莫名其妙的法国餐馆的氛围让我不由得“逆反”),但其实理智的想来,真心便宜——上面右图是一道价格250人民币的海鲜乱炖,大概有半只大龙虾(或者一整只中号龙虾),半打海红,半打大虾,四五块鳕鱼,半打蛤蜊,四五块大扇贝,还有零星散落的八爪鱼什么的……因为之前喝了一杯clam chowder,这道“藏龙卧虎”的乱炖真的是没有吃完,但我拍胸脯保证我绝对吃回300人民币的海鲜了……

嗯,显摆这些“在美国占的便宜”吧,也充分显示出俺们大不了颠儿土豆国的物质贫乏~~~啧啧啧(我不是在讥讽英国,我只是在咂巴嘴回味而已)=P

哈哈,这次在博士屯(波士顿)还是挺仓促的,因为除了第一天早上和最后一天早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听世界各地的“青年俊杰”讲述他们的科技创造——iGEM是世界遗传工程机器大赛的缩写,是全世界最NB(没有之一)的关于合成生物学的大学生年赛(近年也接受中学团队),今年夏天去台湾之前发现台湾教育部管我们叫“科技界的世界杯”,特开心,然后今年台南队赢得了iGEM终极大奖,特为他们开心——这些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0多个参赛年轻人啊!他们真的很让人佩服,也很让人沮丧,因为当你听到一个18-9岁的学生做出了如此匪夷所思的基因编程之后,你觉得自己完全就是一个under-achiever!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第二天比赛,有个来自的南京的中学生团队,一般每个团队都有10-20个人,而这个团队只来了一个中国女孩,我不知道是因为签证还是因为差旅的原因——小女孩说是因为期中考试的原因,我不太相信,因为有其他中国的中学团队都来了嘛——总之只有小女孩一个人。但,哇噻!小女孩那近乎母语的英语、淡定的气质、当然还有对化学/数学的理解……哇~——虽然我们最后对这个团队对工程学原理的应用(合成生物学核心之一)的程度意见不一,因此对团队应该给予的奖牌无法达成一致,但所有评委都认为小女孩势不可挡。

而今年iGEM的开赛前夜恰好赶上是鬼节,大晚吧尚小孩子在忙着讨糖果,iGEM的同事则忙着布置比赛会场,而大Joy的inner monkey则在会场闹翻天——

哈哈,这只小猴子在facebook上晒了一阵了,这厮其实是我十二三岁的时候,俺的生物医学学家三姨有一次开会时候拿回家的赠品——然后就莫名其妙被我密了(细节就不追究了哈哈哈)。这只猴纸最近曝光率很高,主要原因是愈显珍贵的AC同学表示非纯度假的出行他才不要出场,哈!

这只猴纸叫Zaki,Zaki the Monkey,很押韵吧!名字取自大Joy最近很喜欢的一款威士忌Yamazaki(山崎)。我想简称Zaki也就相当于简称“奇”(或者“咦???”)!嘎嘎嘎

BBQA6649

俺在iGEM的同事也蛮可爱的吧~这个“地球气球”我也吹了一个,我才发现原来除非你想吹到自己缺氧晕厥,吹这些气球真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嗯!

我常常跟学生说,如果我在医学院的时候听说过“合成生物学”这码事儿的话,我估计是不会改行社会学的——当然很遗憾的是,合成物生物,以及iGEM大赛是在俺快从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才慢慢开始流行起来的新事物——但我想大家都可以理解为啥apply engineering principle to biological system这个主意会让一个理科本科生兴奋的吧!

确切的说,这个主意至今让我觉得特兴奋,所以今年我听到的最让人振奋的讲座——

75492424_10157722287149146_4537659521186660352_n

如果你想了解细节,请参看这篇文章以及这个简介。让我最觉得uplifting的,不仅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合成生物学项目里,唯一一个遨游在太空的项目源自iGEM,也不仅是2011年那个参加iGEM比赛的本科少年现在依然在“死磕”9年前的那个构想,当年的“毛头小子”已经成为拿着NASA资助的博士后……最让我觉得振奋的是,哇,居然这九年来这一系列的iGEM项目并非所有都得到了应年评审团的青睐——有一年他们什么奖牌都没有得到,但空手而归的这些本科生因为一篇New Scientists的报道获得美国中央政府和各式媒体组织的关注。有料的科研终归会获得应有认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点是对年轻科研工作者更重要的了,也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更“kick ass”的了。

high归high,但在和6000枚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智商小朋友同处3天之后,大概很多人都会希望“静一静”。所以小巴同学拉大Joy再次来到了瓦尔登湖——

73472718_10157722304439146_7454949175763927040_n

面对湖水发呆做白日梦,再次拜访梭罗小木屋遗址

外加自己的inner Monkey和梭罗来个直接对话

IMG_0836

我不知道为什么梭罗看起来那么puzzled,满脸的“这只猴纸到底在这里干嘛”?哈哈……

5029735-Henry-David-Thoreau-Quote-Surely-joy-is-the-condition-of-life.jpg

不管你的人生现在是得意还是忧桑,幸福还是抓狂,瓦尔登湖都是个特别让人put things into perspective的地方(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强烈建议,因为这是大Joy中学时代特别构建人生态度的经典),而且别的不提,能说出“‘大欢喜’乃人生本质‘的梭罗得有多智慧啊!啊哈哈

而去波士顿,自然少不了去书店的哦!

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要去“波士顿图书馆”(Boston Athenæum )

这是个很小很神奇的地方:不仅因为其有着如哈利波特般的神奇地址(博士屯灯塔街10又1/2号),还因为这是一个曾经认为可以把全世界精要知识归纳梳理在一起的图书馆。羡慕嫉妒恨古人的笃定,200年后,小生依然在思考——

IMG_0558

谁说我没时间八卦啊?!-1

你看看,你看看,这完全都是被 @Yueming 同学逼的!啊哈哈哈

最近确实没怎么更新,因为最近有点忙,尤其有点忙着倒时差——前天刚从Boston回来,而再往前一周刚从北京回来。

其实从北京回来就一堆的感叹,一堆的“哎呀妈呀”,还有一堆的……嗯,还有一堆的学生作业要判……真的是“一堆”!!——你能想象一口气看60多篇关于涂尔干的小论文吗?换个方式说,你能想象一口气看60多篇关于阐释“自杀”这个社会现象的小论文吗?尤其当这些关于自杀的论文是出自不太会写学术论文甚至不太会引用文献的一年级小朋友之手……

判到一半,我忍不住写邮件给Adam抗议说:拜托你明年出点正能量的题目行吗?!>.<!

嘎嘎嘎嘎。

回到在北京那周,确切的说是6天:抵达一天,准备一天,开会三天,开另一个会一天,走人。

IMG_8151

三天的会议是俺和Z大老师主持的一个British Council的中英合作项目,三天,没有预先邀约的ppt,二十个英方高手和二十个中方高手即兴交流。

参与者是即兴发挥,聊哪儿是哪儿,会议组织者却要心中有数。所以这那天三是我举办过的最“熬人”的会议了——相当于引导一个长达三天的seminar,还一屋子的人精。当过seminar leader的都知道这其中的含义哈!

怎么让一屋子平均智商比你高的人精天马行空觉得不虚此行?让我想起张亮同学N年前在T恤上印那句话: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哎嘛,摄影师有记录:大Joy都快使出洪荒之力了(尤其中间那张,完全可以直接入选指环王剧照,啊哈哈哈哈)

IMG_0303

三天这么多聪明的大脑,聚在一起都在聊什么呢?大概聊这些——

IMG_5335

嗯嗯,篇幅有限,我当然要拣最酷最上镜的说啦!!

哈哈,其实是说中英科技合作治理啦!会议蛮成功的,很开心不论是参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还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每个人似乎都很有收获(反正我的收获是很大啦!)

三天里,我们毫不留情地反思了科技于社会的现实关系、集体参观/吐槽了中国科技馆,大家在我刻意的误导下进行了一场荷尔蒙横飞地竞赛,然后在有故事的中关村糕点中化干戈为玉帛……当然,恐怕大多数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天晚上聚餐,在Z大老师的伴奏下(妈呀!依然不敢相信),中方参会人和英方参会人分别合唱了一首歌曲:《歌唱祖国》和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啊哈哈~GL同学的女高音太华丽了,歌唱祖国唱出了 Beverly Sills的范儿

IMG_8360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这回也是借着开会的机会,我和一个认识十几年的朋友有了第一张工作合影哎

DSC_1567

妈呀,感谢摄影师记录被C老师“教育”的这一刻,有图有真相,这段友谊里我完全是“弱势群体”好哇=P

这回还第一次收到了实体的感谢卡!——一般大家礼貌性电子邮件客套一下,实体感谢卡我还第一次收,特感动哎

当然,这个活动之所以能成行,而且能如此成功,真的很感谢朋友们的力挺、支持,当然还有少数朋友的敦促,咳咳——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吐槽Paul,这个家伙真讨厌!会前赚足了我的眼泪(因为他家里最近出现了很多变故),会议中赚足了我的汗水~,靠!我永远记得那天会议晚餐,我把眼睛瞪到无比巨大居然依然无法把这只工作狂赶到别的桌子去。他安安稳稳地落座在我旁边,然后温文尔雅地跟我挥挥放在他身后的一个大文件夹跟我说,“大桌椅呀,我以为我们可以就饭谈点明天的计划?”

当时已经困到兔子眼睛的大Joy内心呐喊地是:我靠!我靠!我靠!我去!我去!我去!(确切地说是“你去!你去!你去!”)

但深吸一口气,NND,你知道Paul是对的,夹一大块烤鸭塞进嘴里,假装嘴巴很忙地样子轻描淡写地回应一句:嗯哼~那就开始吧!

(睡醒之后)谢谢以Paul为代表的你们,冒着“打翻友谊小船的风险”不断鞭策我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所以,一如既往,不管你看得到看不到(多半是看不到),大Joy只想说:感谢有你——

当然,也感谢没有参会的家伙们,比如?比如 @一只猫 还有 @松木木木 啦!那晚四只女人聚会绝对是此次北京行最愉快的晚吧尚!(尤其晚饭后还有冰激凌吃!)

IMG_8260

(图片最右侧的Zuma同学完全就是为“搅和社会”而存在的,特别淘气,大家可以忽略她的存在——虽然,这很需要一点功力……啊哈哈哈哈)

开完自己的会,去HL会上掺乎掺乎。

IMG_8330

然后粑粑麻麻带我去哈皮——

IMG_8415

粑粑麻麻是谁呀,粑粑麻麻去的地方是一般地方嘛?哇,这个箭厂胡同的“元古本店”真的很好吃哎!感觉就是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晃着欧式风格,作出了很好吃的中式糕点的店——

IMG_E8410

好吃好吃~尤其粑粑付钱更好吃哈哈哈!

最后显摆一下这次回北京的另一个收获,新纳手机壳一枚~

IMG_8074

未完待续,续里会有哪些八卦呢?Stay curious, stay tu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