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腰 – 文学之旅

IMG_6632

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就是,在英国家里起个大早,然后下午手握一杯冰茶,转个街角就出现在纽约的Strand书店啦!

IMG_4726 copy

啊~~~四层小楼,18英里长的书架~~~幸糊!!!

我那天想了一下,这种跨洲际的小幸糊只能出现在英国-北美这条航线上,比如如果这话是从“在北京家里起个大早”说起,接下来则是,穿越过北京机场弥漫的包子和炒面的香气,然后再见天日,已是天黑黑冷飕飕的浪荡(英国冬季4点就全黑)……这画风,天壤之别啊!哎~

上次去Strand还是2016年的事儿,那次其实并没有在Strand买太多的书,主要感觉找到对自己胃口的书有点困难,而且书全是满满的原价。但后来一直在Instagram上跟踪其账户,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看看那些好看又没时间看的书,特自虐又特满足。话说Strand一直是纽约民间的一个地标性的存在,前一阵纽约政府打算把它列为文化保护单位,然后掀起了以Strand书店为首的强烈的抗议~~

——啊?保护你还不好啊?

Strand书店说:不好,不好,一百个不好!

原来每一个“保护单位”都有义务保持自己的门面,也就是说要定期做粉刷维修等各种事情,而只给名份,不给财务支持,Strand书店说:你这是哪家子的“保护”?你要让独立书店怎么活?

所以前几个月Strand社交媒体账户上就一直在呼吁大家一定要全心全力,力争不要让Strand书店承受官方认证载入史册的荣耀~

很有意思。我是很高兴Strand书店还在!而且这次发现其更善经营了,不仅图书归类更为合理,而且不少图书都有打折,和网上购买差别不很大,想想还能支持独立书店——唰唰唰~!没想到到美国不到4小时,我的银行账户已经缩水300+美金,哈哈!

降落到JFK首先去Strand报到,而离开纽约之前也一样又去了一次Strand,而且又是贼不走空,反正——

IMG_E7302

是吧?!

这回再去纽约主要是希望能完成一些上次没有时间做,但随着岁月流逝心智成熟眼界开阔而变得越来越闹心的那些事~比如?

比如看了一下那个在布鲁克林的写《在蒂芬妮的早餐》的Capote故居——

故居并不对外开放,而且地处一个对于游客来说前不着村儿后不着店儿的普通居民区——另外那天还下雨,所以点了个卯就仓皇逃走避雨去也,不过我还是执意要去喽嘻一眼。之所以对Capote又重新燃起兴趣一来是因为最近为了了解新奥尔良(此次北美行真正目的)而看了他的早期作品Other Voices Other Rooms,那个一边寻找(父)爱一边寻找自己的少年很勾起好奇心,二来这个家伙在纽约的社交能量实在太强大了——你知道Warhol第一个个展就是根据他的文字启发创作的嘛???

虽然没能看到Capote故居内部的真面目,但是倒是改变了我对Brooklyn的印象:这个地方gentrify的还真不错哎!听说Lady Gaga以前也在Brooklyn蹉跎过?不知道,但是我也不会奇怪,因为这里真是个到处出格不出轨的地方——

IMG_7287

走在大街上,我觉得如果你告诉我这里是哪个大学城我也大概会信!Greenlight独立书店值得一去哦,里面有小众出版物!

当然,大Joy对Brooklyn的好印象还来自于Coney Island的各种疯,这是后话。反正虽然没有见识过Gaga所说的‘Brooklyn Night happy’,大Joy和小巴这次是绝对经历了Brooklyn Day happy,哈哈。

除了Capote故居,这次主要是想参观纽约北部Bronx的爱伦坡的故居。话说美国一共有三处爱伦坡的故居,算上去年去过的费城故居,我们已经完成2/3啦!

IMG_6982

爱伦坡在费城故居写的“黑猫”,在纽约写的“黑鸟”(The Raven),具体是不是在上图这个Fordham的“农舍”里写的不清楚。话说Bronx这个故居是爱伦坡最后一个居所。当年他一家从纽约百老汇附近的居所搬到这个当年的“远郊”来,是因为又可以节省开支又可以帮助他肺痨的老婆获得新鲜空气的治疗。

至少对于我去过的两个爱伦坡的故居,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以前爱伦坡曾经住过的“远郊”,现在依然是有色人种聚集的欠发展地区。尤其纽约这个,当我们从华尔街附近的酒店坐地铁嘎呦嘎呦到Bronx北端的Fordham,一出地铁,那么多的中东、印巴及其他有色人种,让我仿佛回到伦敦的东北部~

这让我不由感慨,什么阶级啊,社会分层啊,果然是要300年才能换一次血的顽固!

这次我们不远千里跑到这个纽约故居,发现——哇!大门紧闭,且外周拉着警戒线,居然正在施工整修!——

IMG_4988

小巴同学可怜巴巴的情绪有图为证——

IMG_4992

=(

但是架不住大Joy厚脸皮啊,拽着小巴说,不管咋说也得在故居前廊来个到此一游啊——

也不能只一个人美啊,你拍完了,拍我拍我——

IMG_5019

然后就在大Joy呲牙面对镜头的时候,背景的大门打开了,一名男子探头说:喂你们两个呆子,我注意你俩好久了,到底要不要进来参观?!

我和小巴惊讶的手舞足蹈:啥?进进进屋参观?你们开门?????

男子一副“你们好啰嗦”的样子说:我们开张,但是我才不要让大门一直打开啦。所以你们要不要来参观啊?

——开张却不开门,这是哪个星球的逻辑???不过管他呢!我和小巴失而复得笑逐颜开屁颠屁颠儿的就跑进去了~~~

这个故居大小和费城的那个差不多。但和费城故居内的“一贫如洗”不同,这里至少有三件家具是确凿属于爱伦坡的:一个是左上图的床,那是爱伦坡老婆去世的床,一个是右图背景中的金框镜子(几乎已经不能用了),还有一个是右图前景中的那个摇椅。

仔细看看,哎,你有没有觉得爱伦坡的那个摇椅和烛台和大Joy家“骷髅君”的有点像?

整个参观过程笼罩在那个管理员男子还算有品味但说不出来别扭的爵士乐中~

男子说他原本是一名“程序猿”(soga!),但是几年前忽然觉得人生不就是要快乐嘛?为什么要做资本主义大机器里的螺丝钉?所以就放弃高薪跑来做爱伦坡故居的售票、纪念品推销兼导游。话说这位导游关于坡的知识还真是挺渊博的,上下五千年完全刹不出车的架势~让你从好奇听到有趣听到疑问听到偷偷看表“再不敢问”,哈哈。我想一个善于以异于常人思维写作的爱伦坡有一位异于平常的导游来打点其故居,也算一种般配?

一草坪相隔的爱伦坡故居/社区中心里的“黑鸟”Raven则是一脑门子的——

IMG_6980

其实如果你喜欢诗歌,纽约真的是个适合文学之旅的地方,可惜大Joy和小巴对于诗歌的了解都属于“锄禾日当午”级别,所以除了爱伦坡这位一辈子想写小说却写不出来只好当诗人的作家之外,俺们还真没去那些个诗歌景点。

我们倒是去了Minetta酒馆,这个《读者文摘》编辑部的旧址——

IMG_6706

然后去看了Patricia Highsmith(父母)在grove street上的故居

她就是写《盐的代价》,即最近的电影Carol的作者。

然后还看了《老友记》中的那个公寓大楼

IMG_6723

还有Bob Dylon拍摄Freewheelin封面的那个大街——

有没有觉得即便插入我俩这肥硕的脑袋画面依然很cozy呀?嘎嘎嘎嘎!

说起来好像游览了很多景点似的,其实因为都在格林威治村儿啦,所以上述四个“景点”不过是“拐个弯再拐个弯”的事情,嘎嘎。

最后要说的是,那天确实是绕路特地去了一趟海明威及James Baldwin等文学大家经常光顾的小酒馆(其其他常客类似Dylan Thomas, Jim Morrison等俺统统不晓得,总之很有名很有名就是了)White Horse

IMG_6602

本来提前定了位,是计划在里面风雅一把,吃个晚饭的。不过坐下来看了看菜单,汉堡啦,三明治啦……哇,“以前他们也是这么对付海明威的?”亦或“原来这才是文人汇聚于此的原因?”

总之,两个吃货大于文艺的家伙一巡小酒过后,还是坚决地跑到别的馆子去了——是喽是喽,附庸风雅很重要,可是物质食粮也很重要呀,既然Strand都可以为生存而拒斥“保护”美名,俺们为啥不去为卡路里而去享受更为丰盛的墨西哥餐咧?哈哈

(未完待续)

《扭腰 – 文学之旅》有2个想法

  1.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oo many books. 嗯,这个句式好,可以用在一切东西上。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oo many legos…too many vacations…

    1. Errr… too many tasks, too many exams, too many people to see and too many places to be?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