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好看不好吃!-2

虽然上篇吐槽在台北没有碰到好吃的,但是大Joy不傻呀——临回家的那个下午在公馆附近溜达,看到了Target得记面包房——哇,一看就是好东东哎!书包太小,匆匆装了一盒凤梨酥和四块老婆饼回来。然后一路上居然忍住没有吃,回到英国第二天早餐——台湾101虽然没有亲见,但这餐盘里摆出的“101”是十二分的消魂。

这家的点心没有防腐剂,所以保质期很短,但是货真价实。别看从台北转战迪拜再飞到伦敦再爬到肯特,各种气温条件颠簸了一天多,但打开包装,哇,还是软软的,口感真好!台湾的点心真是没得说啊!

虽然这次没有机会去看台北有名的地方转转,但是如上篇提到的,台湾在华语世界的文化地位确实太特殊了,所以即便没有时间去观光,街头巷尾感觉都是景点。

比如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出门买个星巴克的功夫,转角就是著名的梁实秋的雅舍:

IMG_6156

梁实秋是谁呀?就是把莎士比亚引进中文世界的呗,不过呢在我看来他还做了一个很牛的事情,就是他还翻译了彼得潘!

雅舍很有名啦,他的散文集就是雅舍命名的嘛。这回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了,这个日式“教工宿舍”不大,但是干净阔亮,呆在里面蛮舒服的,想来要是以前没有那么多高楼应该更透气吧!

在门口和梁大师念念不忘的面包树兴混合影——

IMG_6192

这些照片都有点虚,因为天气好热,镜头怎么擦也擦不干净,哈哈,大家就当那模糊油腻是来烘托气氛的吧!我还特意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关于面包树上的面包的问题(咳咳,不是贪吃而是爱学习),我很好奇为什么雅舍摆放那么多师大的纪念品,却不研发一下雅舍面包树的点心呢(不是贪吃而是有经济头脑哈哈哈)?反正要是有我肯定第一个掏腰包购买(不是贪吃而是支持文化产业)。但工作人员说,其实我刚错过面包树结果,那是上两周的事,而且其实那果实掉下来有很冲的味道,所以每次他们都在果实成熟之前匆匆把它们摘了当垃圾处理掉,以保护周围邻里环境……

附近还有殷海光故居,可惜我有时间的时候它都不开门,扒着墙头不甘心的拍一张——

IMG_6219.JPG

好像以前台大的校长傅斯年也住在这附近,不过他的故居(或者说是他妹夫俞大维的故居)好像并不对外开放哎,反正大Joy溜达到街口附近转悠了半天没有找到门。傅斯年这个家伙很有意思,除了“叛逃”到台湾,敢跟蒋介石跷二郎腿叫板之外,台大的这个标志性建筑“傅钟”还挺有意思的:

IMG_6308

说白了就是个巨大的下课铃,以前是每次人工敲21下,说因为台语里的21发音接近“离一离”,就是告诉学生要离开课桌出来活动啦,后来通上电改自动的了,现在依然是每次敲21下,但说法高大上了很多——现在代表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因为有3个小时是用来思考的。

妈呀,那三个小时不正好是每天喝小酒的时间哇!嘎嘎。

IMG_6122

但要说最惊艳的景点,那就绝对是台大医学院了。哇,保留下来的老式大楼很气派,一层基本都是展览。墙上挂着历任院长,都酷酷的很蒸汽朋克的样子,比如上图是台湾首位医学博士(后台大医学院院长)杜聪明的画像,太帅了吧!

看了一圈医学院的展览,让我最乍舌的还不是台湾基因库曾试图通过在台湾岛人工分区来绘制华人基因地图——虽然科学上有点说不通但勇气可嘉哈哈哈!——最让我乍舌的是台湾医学界真是政客的摇篮哎!!!

就单独台大医学院一家,就出了好几个市长,还有一个台湾副总统(名字从来没听说过)。而最红的,当然是台北市长柯文哲啦!

IMG_6453

上面这个是记录柯文哲2015年以独立竞选人当选市长的书,居然还附赠DVD,哇,台北呀台北,这都21世纪了,DVD机都好难找啊!柯文哲这个人政治观点什么的我不太清楚,但是这个人确实很有临床范儿:我觉得干过临床的人都天然的沉稳务实——成天和生死打交道没这两条也不行哈。这本书虽然不出意外地是以歌颂无数普通民众(即“无名小神”)在共同努力下创造了柯文哲奇迹,实际是歌颂柯文哲有远见,但还是挺让人感慨的。因为至少在Obama之后,Trump之前,草根政治还是挺让人心潮澎湃的。

当然,在翻看这本书(文字与图像参半)的时候,忍不住还是想象了一下如果在美国看到一本汇集川普支持者的类似“民众力量大”的选举纪念册,还是挺让人不寒而栗的哈!

总之,小时候也就知道弃医从文的鲁迅,这回还是第一次看见医学院的墙壁上直接把医学和政治联系在一起——

68892855_10157519638484146_9019120344492933120_n

这个德国细胞学家的前半句说的蛮对的,而且我也觉得医生做政客大概要比律师做政客有更多优势,但尽管如此,Virchow这后半句说的让我直起鸡皮疙瘩。

医学院的惊喜还没有结束。在走廊里看到一个校友手工做的世界各地地标性高楼的缩微艺术展台:

每个知名的摩天大厦刻得惟妙惟肖,底托四周还标注着哪个模型是指哪个城市的地标建筑。这本身就挺精美的,然后被告知真正的高潮在头顶上方,扬起脖子一看,天顶上镜子里反射出来作品的整体形状竟然是——

IMG_6114

哇噻!太牛了吧!感觉这作品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可以轻松引出关于城市化的各种社会学槽点啊!嘎嘎嘎嘎!

而且据说这个医学院校友的灵感来自于张家界!

还有个小景观要提一下:我发现台北公共场所的长椅很赞,因为它们比其他城市我见过的长椅都高一点(比如下图正好有一个废弃的办公室椅做对比)。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但是对于老年及腿脚不方便的人坐和起还真是很方便!

IMG_6214

好啦,“好看不好吃”的台北行就说到这里啦。虽然很多名胜古迹没有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把它们带回家拼装呀(下为总统府)——

IMG_6472

周末又是长周末,而且天气巨好!侃村儿又达到了31度,但不潮不闷,躲在树荫底下刚刚好。在家一面收拾带回来的各种杂志玩艺儿,一面切切切,削削削——

哇,你有没有觉得大Joy我特别健康生活?

有没有觉得这些水果特别诱人美味?

那你觉得我会把这些鲜艳靓丽的维生素ABCDEFG们用做何处呢?

IMG_6445

那还用猜?当然是用做Sangria啦!啊~冰爽给力。期待下一站:扭腰。

IMG_0184 copy

台湾好看不好吃!-1

IMG_6233

嘎嘎,你能感受到标题叹号中的种种怨念嘛?

印象里台湾是个特别美味的地方。这回“跋山涉水”地历经26个小时空降到台北开会,别看时间紧天气热,心里想着小算盘是至少可以吃个肚歪回来。结果呢,不知道是自己去错了地方还是自己去错了地方(我想我一定是去错了地方,嗯),总之这几天下来,不论是自己在台大附属宾馆及周边吃的东西,还是两个会议主办方们带我们去吃的各种中外馆子,我都只有一个感觉:不好吃!不好吃!真的。不。好。吃!

如此尴尬,好让胃口抓狂!尤其倒时差凌晨三点被饥饿唤醒两眼发光的瞬间……忽然想起来反正也没什么盼头,立刻绝望地再次晕死过去~唉!

这是不是一个特别得罪人的博客啊?不过真的很失望啊,我主要有两个不喜欢的地方,第一个是被有意无意带去的这些餐馆,炒菜好像特别喜欢炒过头,软塌塌的,没有口感;第二个是没有什么味道——不是说不咸,够咸,而是尝不到各种食材原本的味道——英国是因为东西都是蹲熟的,没什么味道也就罢了,宝岛台湾按理说物产丰富啊,味蕾没有得到满足。至于台湾的夜市小吃什么的,我估计会有好吃的吧,但是天气好热好热,即便夜里也觉得好热,所以看着那些小摊贩也望而却步没有尝。

当然,觉得台湾“不!好!吃!”和这次没有时间去鼎泰丰这样的地方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在机场很不甘心地买了纪念T恤,长这样——

IMG_6385

买了块眼镜布,长这样——

IMG_6433 2

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今天到家第二天,英国又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支起锅子开始烧烤,三文鱼、吐纳鱼、墨斗鱼和龙虾……麻麻隔空评论说,你这是被台湾饿的哇?——

嘎嘎嘎嘎,待我好好学习,回头找机会再去台湾给台湾“平反”哈哈哈哈哈~

虽然吃上差强人意,但华语界,台湾真的是不可小觑的文化中心,我觉得80后以及比我老的“中年人们”(这真的是一篇得罪人的博客,啊哈哈哈)小时候都受过各种台湾传来的各种文艺熏陶吧。不管你多么左,要是把台湾飘来的文艺从童年/少年去除,那年少时光将显得非常空洞啊!——从这个角度讲,台湾的文化软实力确实很厉害。这回去台北,发现台湾也因此确实是个很好看的地方。

这篇先说说书店里的风景——台北的书店太让人惊艳了,这回因为时间紧,其实我只有半天自由活动的时间,然后还四处乱转了一下(下一篇说),所以书店也只是在晚上蜻蜓点水般地去了趟诚品、金石堂、联经书房,还有茉莉二手书店。然后,哇,收获好大——

IMG_6386

啊哈哈哈哈~乌龙院早有耳闻,不过还真是第一次看。各种无厘头和香港的老夫子还真是很不一样。

虽然没有吃到好东西,但是收获了很多关于吃的好书:第一个是两本一套的台湾画家张哲铭画的两个长卷:夜市和菜市

书封上的宣传是:台湾的清明上河图

IMG_6422

回家打开一看,果然(上为夜市一书,下为菜市一书)——

IMG_E6423

好长好长,放几个局部上来——

IMG_6425

IMG_6426

长卷背面是讲解——

此幻灯片需要JavaScript支持。

更为给人惊喜的是下面这一本《艺术家的一日厨房》:

IMG_6410

这本书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如数家珍般地梳理了台湾这个小岛上1895到1945年期间的26位画家,没介绍完一位,再附上一个符合这个画家性格或画风的一道美食的菜谱,比如这样——

IMG_6417

你说这是不是个绝妙的主意?秀色可餐嘛,审美和胃口向来就是在一条神经反射弧上的。如果艺术家是一盘菜的话,你会把莫奈、梵高、伦勃朗什么的分别想象成什么呢?要我说,就是干煸四季豆、烤土豆和烧茄鲞~ yum yum yum

擦擦口水,说点跟吃没什么关系的。一个是下面这本关于台湾精神疾病患者生存现状的纪实作品

IMG_6280

作者是个学精神医学并且入户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的社工。书里分几部分,分别展现了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社工各自的困惑和难处。

很多细致的观察,但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更为深入的讨论,是一部纪实文学。不过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此行的感触,就是我觉得台湾的翻译要比大陆很多地方显得要体贴更有人情味。一个是对“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翻译的是精神失序——如作者所说,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他们面对的并不是自己功能“障碍”而是世界的“失序”。另一个是那天在台大医学院看到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展览,我发现台湾把这个词翻译成“高龄化”。

我想国内如此之大,估计这些不同的翻译也都有用吧,但是展览、出版物等等这些公开渠道,是否会有意识且一贯地选用“政治正确”——或者说更为有利于弱势群体的词语,我想国内还稍微差一点点。

另一个很有趣的发现是这一对儿关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面向大众的通俗有趣介绍书籍——

IMG_6416

翻了几页,挺酷的。都是从新闻热门话题谈起,介绍两个学科比较核心的议题。是个了解两个学科不错的中文读物,而且也是了解台湾社会热点的一个好数目哦!下次去台湾之前看看,是另一种Lonely Planet导游哦!

我也很喜欢《巷仔口社会学》书封那句“开了社会学之眼,就再也回不去了!” 嘎嘎!同意!

最后说说这本关于日本殖民时期漫画的书——

IMG_6431

这又是一本关于了解台湾特别好的书哎!尤其是如果你和我一样,一直搞不懂台湾和日本那种剪不断理还乱地情结。比如原来清朝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时候,台湾几乎没有什么基建,基本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之地,以至于日本人琢磨要不要干脆直接转手卖给法国人算了,后来还是没卖,投了很多钱,把现在台湾给搞起来了——这个不仅是这本书自己说,我觉得从国立台湾大学的起源以及台湾现代美术史可以看出来。

当然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所以要是有点偏见也有情可原,不过整本书读下来,我还是小有点佩服日文讽刺漫画的勇气的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下左图)讽刺日本本土人封闭无知,一个日本老爷爷对老婆子炫耀从台湾寄来的“蜜饯香蕉”,其实是台湾特产乌鱼子。

另一个(上右图)是台湾想自治建立议会的时候,跟日本殖民政府的沟通基本就是鸡同鸭讲,日方和台方对这个议会的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如同双方都谈起“牛”(议会的象征)这个词,但日方脑海里浮现的是日本的旱牛,而台湾人想的则是台湾的水牛~

说到power struggle这件事,要记录的一点是,上周末是对于香港挺关键的一个周末,在那个时间段在正在大选的台湾讲着“de colonising (science) governance”,隔岸关注香港事态,是个有点奇妙的经历。

(未完待续)

 

烧烤的季节

IMG_5996

哇嘎嘎!一晃儿有两个多礼拜过去了,基本上时间都花在“社区服务”类工作上了,比如审了一个书稿,三篇文章还有四个项目……然后就是和其他系讨价还价抢助教,安排下学年教学。比较好玩的是,本系主任新官上任第一件事是遇到一个生物医学系的本科生要转社会学系,然后被俺劝退了!哈哈哈哈!俺特意给他打了个电话,苦口婆心地跟他说:你先好好学生物医学吧,两年后毕业了再来找我!——要不是真遇到这事儿我还真想象不到俺这种成天忽悠理科生转文科的家伙会把一个主动找上门来的又劝回去了。不过我是放长线钓大鱼啦,我说你现在转社会学只能学社会学,而研究生再来找我你可以做科技社会学哦!哈哈,小哥儿听了还挺醍醐灌顶的样子,说原来还可以这样呀,然后踌躇满志地回生物医学去了~哈哈。

虽然一直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琐碎事,好在天气一直都还不错(以英国的标准来说),所以烧烤烧烤烧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家今年烧烤次数(3次)比过去两年加起来(一年一次)还要多!

我感觉好像什么都烤了更好吃哎!三文鱼就别提了,妈呀,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三文鱼了,生菜烤出来有点奶油兮兮的味道,蛮不错的,苹果也是烤了之后仿佛更甜(中右小图)。最近这一次大Joy烤的意犹未尽,最后干脆把头一天炒菜忘炒的豆芽儿包上锡纸连同还剩一芒果一起烤了吧!

IMG_6032

当然关于烧烤有两件事特别郁闷。第一件是,如果你刚把衣服晾出来,你的邻居却开始准备烧烤——俺们邻居就郁闷了一下。话说我们家邻居一家老小都特别的geeky,而且特别喜欢在室外晾衣服,还不太喜欢收衣服,而且绝对的“风雨无阻”!我们经常看着他们也不查天气预报就把刚洗干净的衣服晾出来,然后半干不干的时候,又在细雨中洗礼了一下,然后又晾干了,然后如此往复不知几次(取决于天气)终于想起来收进家门。这回有一次烧烤恰好赶上他们家刚洗完衣服,我们隔着院墙问老太太,我们要烧烤了,衣服要不要收一下呀,介不介意呀?老太太很和蔼地摆了摆手,说不怕不怕。然后俺们就烧烤了,然后也没有啥然后。前两天邻居在外面晾着衣服——我们支起了烧烤的家伙什儿,只见2分钟之后,邻居就出来嘛溜把衣服收走了——估计是不想穿“烟熏装”了。哈哈。

第二件事就是点燃炭块好像还需要点技巧,尤其在英国这种风比较无处不在的地方——俺们家不论是物理上还是情感上一般专业煽风点火的工作都由小巴同学来完成——然后你就看呼哧呼哧的,好不容易看着火终于点起来炭块表面开始泛白了……乌云上来了……

IMG_6011

是不是很气人?

但吃货贵在坚持,虽然下了几个点儿,俺们在雨点中和邻居的衣服一样毫不畏惧~然后还好一两分钟后,雨停了,然后我们家的“火锅”感觉已经蠢蠢欲动要发射到火星了——

IMG_6006

我们在英国吃得high,当然也得照顾国内麻麻情绪哈——最近在淘宝上看到一种新式的fortune cookie,里面不是字条,而是小猫模型(不可食)——

好玩哎,马上给我妈拍了一个。快递到家里,问我妈好吃哇?麻麻敲开一个cookie,然后给我发了一张——

IMG_6037

过了一会儿又发了一张——

IMG_6036

啊哈哈哈哈~不过也不奇怪,这种以“内含玩具”为卖点的零食当然比拼的不是什么口感味道啦!

明天飞台湾,伦敦居然没有直飞的航班,所以俺真是要千山万水地折腾26个小时才能抵达台北。而且看了看天气预报,居然夜间最低气温都持续在26-7度!妈呀,这才是真正的“烧烤季节”!哎……那温度,想想我都喘不上来气……

IMG_E5966

哼,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躲在宾馆和会场里,为了两个发言的风头~豁了!

IMG_5969

(两只猫均来自故宫纪念品,这次回北京淘的,好玩吧?背景猫形调料碗和马克思著作需自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