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草记

img_1638

锄草啦锄草啦!——哎,你说网上锄草能减肥哇?

嘎嘎嘎嘎——不知不觉都已经到新年的第四周了,我还一篇博客没写呢!再不锄草我想(在亚洲之外生活的)大家新年假期积储起来的脂肪估计都快减没了,或者(在亚洲生活的)大家好不容易瘦下去的身段又要即将被吃鼓吧,而像我这样既认真对待圣诞又严格尊重春节的主……简直不敢想象……嘎嘎。

最近好玩的事情挺多哒,一一流水账叙述如下:

1.新年第一天就有新见闻:去同事老C家吃饭,一起聚的还有他的新邻居,差不多60-70岁的样子(按经历和自曝的退休年份推测),然后好牛呀——自己考了个驾驶船只的执照,然后没事周末横渡英吉利海峡或者扬帆“自驾”游去个希腊什么的——会开船这件事在岛国其实不是一件特别了不得的事(别看俺们政府脱欧购买的轮渡公司一条船都没有,但是俺们历史上也是有敦刻尔克的哈),尤其在肯特这块三面环海的地方,但是像大Joy这种至今连泳都不会游的北京旱鸭子来说,听他们讲各种“自驾游”中和大自然的“搏斗”经历——比如什么遇到台风引擎坏了呀,比如海上导航仪器坏了迷路了呀,比如怎么在狂风暴雨中降帆呀,比如被强风吹到计划外的港口呀~妈呀,简直听得我下巴都要掉啦!我当时就在想——传说中的文学经典Moby-Dick就是这个范儿吧?(惭愧的是,至今米有看过那本书……)

而且两个夫妇还说了一个事儿特有意思——前一阵不是有一些偷渡船只靠岸俺们肯特南部的港口然后被抓到了嘛,媒体铺天盖地的,然后这两个夫妇说,其实他们每次往返欧洲大陆和英国,俺们肯特所有的海港几乎没有任何边哨!你可以随便停靠上岸,根本没有人查你护照,除非你很明显打个歪国旗子或者停靠军用等重点港口啥的。所以梅婆所谓啥保卫英国边境,真是很瞎掰。而法国边境,至少在靠近英吉利海峡这边,也差不多,很多民用港口对于外来船只才没有时间和兴趣搭理。哇!!!

我问他们,从肯特出发去法国开船要多长时间,他们说平均10个小时。我说,哇塞,那你们在船上都干嘛呀?看Netflix嘛??然后他们说,如果两个人的话,基本除了开船(看仪器、看风向、看雷达、看地图,还看啥我就没听懂了)之外啥也干不了,因为出海还是一件挺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事儿,然后考执照就得学什么机械呀数学呀天文地理啥的。哇~~~葱白!

2. 第二周和我们自己的邻居聚——本来是节前聚的,后来不是俺俩都重感冒了嘛,就拖到了节后。邻居还挺眼尖的,最近两次聚会都是在他们家,所以大概有小半年没来我家吃饭了,一进门就发现了好多新摆设,外加新乐高,哈哈。

邻居也是一家子猫奴,然后这回我俩明白了两个关于小胡的事情:第一,我们有的时候很为难的是,小胡会特别可怜巴巴地讨吃的,超煽情的你知道哇,我们不知道它到底真的是“要饿死了”,还是在演戏。邻居告诉我们说,猫都是戏精哒,他们都是蹭吃蹭喝高手,天底下是不会有饿死的猫的啦!啊哈哈哈哈,这下我俩心里就有数了,之后小胡再起腻要吃的,俺俩都很坚决地说没有没有就是没有啦啦啦啦啦~~然后小胡的表情立马就是这德性的——

另外,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绝大部分时间发小胡的照片我一般都记着加一个“A Salt n Pepper production”,这是因为你看网上很多关于小动物的照片,觉得好可爱呀好萌呀,摄影师好会拍呀——你最多也就记个微信账户名或者作者名。不过我觉得这些瞬间以及这些瞬间带给人的感受,其实不是“人”的作品,作者其实是小动物本身,人类只是记录者罢了。所以我要把这些图片打上 A Salt n Pepper production.

那天明白的第二个关于猫的知识是这个——我觉得特逗的一件事是:经常你免费给小胡莫萨基之后吧,小胡转脸就会舔舔舔,好像嫌弃你手有多脏似的,哈哈。这回邻居告诉我说,猫是气味动物嘛,除了往你身上蹭留下她的气味外,有的时候它会舔你摸过它的地方,为了得到你的气味嘛。——哇噻~本猫奴离开觉得特激动荣幸哎,立马把人爪伸到小胡鼻子下面,然后小胡瞥了我一眼,心里貌似默念了一句“神经病呀你”然后起身掉头就走了。。。。==||

3. 第三周,矮马,2019年的大Joy简直就是个social butterfly,居然周周有趴体:第三周的趴体最好玩,是我组织的,还是在我家,不过去年年末提到过,请来的是俺们学院比我还不喜欢参加聚会的两家同事。哈哈哈哈

你猜一群“社交焦虑症患者”在一起趴体是个什么情景呢?对话是这样的:

同事:谢谢邀请我们来

我:谢谢你们鼓起勇气来(众大笑)

同事老婆:哇,真的是,我俩出门前还在说“社交还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啊”!

我和小巴笑弯了腰,说:绝对的,超级烦人

同事:不过我跟她说,每年咱们还是应该参加一次聚会的。

我说:哇!怎么跟我们家一样!我每次都跟小巴说,陪我参加这个聚会然后咱未来365天的任务就完成了!

然后另一个同事的老公一脸无辜地看着老婆,满脸“什么时候可以回家?”的表情。

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那晚上我们还是从5点聊到10点来钟滴,所以可见什么社交焦虑嘛,就是没有找到闷骚在一个频道上的圈子嘛!嘎嘎嘎嘎。

关于辣个难忘的夜晚,还有一点必须要记录一下的,因为其中一对夫妇是vegan,所以俺和小巴做了有史以来俺家出产的最大规模的vegan中餐——拌豆芽儿、芝麻酱菠菜、糖拌西红柿、芹菜豆干,蘑菇麻婆豆腐、醋溜白菜、榄菜四季豆。

哎呀妈呀,我就想说:“招待纯素食客人可真不是吃素的!” 这七个菜切切切,忙乎了我俩大半天呀!尤其你还想跟人家显摆一下他们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要不然pizza express的vegan pizza要两份就好啦!(而且真的特别好吃,如果你要求馅料加倍就更好了,这事儿我以前广告过么?)

4.昨天晚上去伦敦的Royal Institution听了一场关于医用大麻的讨论,还是挺受益匪浅的。关于大麻这件事,自从去年夏天去多伦多开会,正好赶上加拿大开始合法化,开始关注,也读了不少这方面的咨讯。其实大麻确实被妖魔化得没有道理。英国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医用大麻是完全合法化了,但是居然至今NHS没有一个医生开过这个药,因为医师协会没有指南,而且因为大麻长久以来被视为毒品,没有列入医学教材,所以医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开!社会学上很有趣的现象哦!生生拗出来的职业盲点。而且大麻这个东西,有点像中药,疗效不是某个化学物质就怎样怎样,除了THC和CBD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小的组成部分,都是大麻各种临床作用(镇痛、镇静、止惊厥、安眠、抑呕等等等等)的必要成分,所以对现代医学单线性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也是一种挑战。

要你问我,我认为大麻不仅应该医用合法,而且大麻确实更适合作为养生/保健等辅助方法配合现代医疗,所以,使用大麻这个责任,真不应该放在医生身上,应该放开普通消费,不过要有严格的GMP质检。

另外,还得普及一点,就是大麻确实有很多医疗作用,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让人致幻的THC,而是CBD;60-70年代时很多文人墨客时兴吸大麻,他们那个时候的大麻品种致幻力要比现在北美和荷兰大街上买到的低得多,娱乐类大麻是娱乐的产物,跟大麻本身的医疗效果没有关系哈!另外,不管什么目的,吸大麻还是有害健康哈!现在治疗很多是食用。

5. 最后记录几个好消息:1)吭哧吭哧半天整理出来的政策建议,终于在1月3号在科技部内参发表了。这点我还是有点小得意的,一来递交个内参真的很不容易,尤其从大海这边看过去,难摸到门道,所以也是依靠很多老师帮助。二来这些建议写了改改了写,我觉得真的是国内需要的,真的是可以四两拨千斤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或许石沉大海,但是至少那个石头我是尽力扔出去了,我觉得对得起我所访问的公众和研究人员的时间。2)Nature最近又出版了一年一度的关于中国科技的特刊,其中一篇Nature记者采写的,大篇幅地引用了我的话/研究,挺开心的。全文在这里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692-4   3)我去年在英国社会学学会的会刊Sociology上发表的关于从中国食品运动看“多元现代化”(Varieties of Modernity)的文章被shortlist为今年的SAGE Prize for Innovation/Excellence,嘿嘿。同时shortlist的还有Nira Yuval-Davis教授的一篇文章——我特喜欢她对身份政治的研究,当然我想人家估计拿奖拿到手软,这都不算啥了,但我的兴奋点是哇嘎嘎,我和Yuval-Davis的email同框出现哎!哈哈哈哈,我特二吧。当然,我还想到了天堂里的大狮子, varieties of modernity,我俩共同关心和分道扬镳的点,不过我想大狮子会很欣慰吧。

好啦,锄草完毕,最后用昨天去听那个大麻讲座的路上看到的一个招牌来结尾:

img_1947

 

《锄草记》有9个想法

  1. dry cider难道不是糟蹋了cider? 大麻那个又刷新了认知,在肯特当学生的时候,每次和同学的BBQ旁边都是一股“异香”,才发现同学们已经抽饱了,吃不下,于是我吃了好多好多好多……社交焦虑也没有了……你说,你的party上大家先抽两支,是不是社交焦虑就解决了哟?

    1. dry cider还真是哎!差评这家,啊哈哈。re-BBQ聚会–可是吸完大麻不是会让人很饿嘛?爬梯上我觉得要提供大麻的话,还不如一人倒一杯absinthe,还不会污染室内空气,嘎嘎。

  2. 1. 我是来推荐Netflix上一部叫做Catwalk的纪录片的(关于cat show,但是关键是有萌猫可看)
    2. 我不知道为啥特别受不了edible吃到嘴里之后的味道…所以尝试过一次gummy bear (pot) 之后再也没有兴趣尝试edible,但是我认识的人都是更喜欢edible(和吸大麻比)

    1. 嘎嘎嘎!马上去搜Catwalk!关于edible这件事……呃,其实医用来讲,走消化道起效慢但维持时间长,所以对大多数症状更为适合,而走肺效用周期短。不过你说的没错,口服大麻怎么吃怎么还是味道强劲的草味——听说很多患者都有此抱怨哈哈哈哈

      1. 啊这下明白了,喜欢edible的人大概是因为效果维持时间长lol…
        另外补充一点关于Catwalk,我看完之后有点mind blowing(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没有更合适的词儿了),因为这个片带有点社会观察的效果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