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那天胡椒盐儿窜上我家楼上最高的柜子,然后久久地~陷入深~思~
什么能让一只猫思考这么久呢?
窗外树上的一只鸟呗!
嘎嘎,而且你不觉得么,英国那阴森森的小天气还真是天然地就那么有鬼节气氛!>.<!
今天主要不是要说胡椒盐儿,而是前两天收到一封垃圾邮件,实在太好笑了。本来想在微信上和各位分享的,但是据说转发这种微信对群主很不负责,嘎嘎嘎嘎,就发在这里吧:
哈!不用解释吧!全文更逗——
哈哈哈哈…Bye~!哈哈哈哈……我有两个感想:1)现在的骗子都讲究要与时俱进呀;2)骗子的英语也太烂了,人家Mrs Gu好歹也是个律师,文字咋会这么拖泥带水呀。
更黑的两个逗事来自我同事老C。这周末我们两家聚会。老C是环境政治学里在英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一起吃饭必然少不了大Joy那个“中国污染地图”的麻酱菠菜——尤其最近在网上还搜到了一个“实时”的污染地图(aqicn.org/map/china/cn)不知道有多准确,但是跟踪了一天,真的是不断变化的,连北京时间凌晨3-4点的数据都看着心惊动魄。下面是老C按重度污染区域的泼酱完成——
老C的两个囧事是啥呢,一个是说起英国和美国现在各种移民限制和各种神经过敏,然后老C吐槽说,他曾经有一次去美国开会被海关拉到小屋里单聊了好几个小时。
这让我很有点惊讶,因为老C不仅是个伦敦出生的澳大利亚白人,而且名字也是地道的“白”——所以他不会像我有的同事会因为肤色,或者仅仅因为爹妈当年觉得好玩起了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而常被海关单提出来问话。
老C说,后来他明白,是因为之前一次的美国行,他(因为学校有事)改了机票提前回了英国,之后呢,又恰好发表了一篇跟恐怖主义相关的环境学论文……然后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就都被美国海关自作多情地串联起来了,然后就小屋被隔离了>.<!
我给老C补刀说,哎,不过至少这说明那些学术文章居然真的有人看耶!啊哈哈哈哈~
老C老婆说,而且他好啰嗦,跟人家警官絮絮叨叨了那么长时间,让我在外面等了N久!
老C说,因为我要纠正他们对一些概念理解有偏差的好哇……
敢情美国海关就这么免费的享受了一次老C的keynote!——这让我想起我的另一个搞犯罪学的同事也是在参会途中被美国海关拦下之后,干脆拿出电脑当场在机场给海关演讲了一遍。嗯,所以海关的警察叔叔,下次再拦截俺们文科学者的时候要注意了,搞不好就要被免费上大课了。咳咳~
不过其实这和(文科)学者本身自己就爱找事也有关系——或者至少是因为我周围的朋友大多是做跟全球化相关研究的,所以对各种形式的把人以国籍进行简单粗暴划分的做法多少有些看不惯,所以都喜欢刻意玩个擦边球好像要测试一下各国海关的气量似的。以前小巴好几次就跟英国和法国海关“理论”起来,老C也喜欢刻意玩个擦边球,比如明明是双国籍,偏偏要拿澳大利亚护照入英国海关,拿英国护照入澳大利亚海关……
老C 的老婆吐槽这里,已经是无语了,我说,the words you are looking for 用俺们中文讲就是 ‘no zuo no die’啊。
嗯,不过有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添堵一下。比如老C有一次拿着英国护照入澳大利亚海关,海关人员看着大不列颠的护照,又看看(一脸络腮胡子的)老C,说:“矮油,有一个老英,又是来我们这里探孙子孙女哒?”
老C瞪大眼睛,满心的不服气“我不就是胡子长点,胡子白点吗?我有那么老嘛!!!” 然后老C擦擦汗,用坚毅的声音陈述了事实:“不!我是来看我麻麻滴!”
每一个海关工作人员心里大概都有几份清单,最难缠的国籍排名,职业排名,年纪排名,性别排名,学历排名,婚否,有几个孩子……
嗯嗯,各国海关培训对比其实是个很好的社会学研究项目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