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这是在哪儿

IMG_5091

你觉得大Joy这是跑到哪里去了?

IMG_5083

一千零一夜里的某个国度哇?!

嘎嘎嘎嘎……居然,这里是英国海边小镇布赖顿(Brighton)!

嗯,来苏塞克斯大学开会好几次经过布赖顿,一直听说布赖顿是历史上的风尚之城(现如今的风骚之城,嘎嘎)但是从来没有逛过这个城市。前两天是为了看康斯特伯的画展,然后发现,哇!原来英国皇家以前布赖顿的行宫长这样哇!

外表看很中东,里面一水儿从广东进口的中国装饰和壁画,特别震撼,里面不许照相,印象里就是满宫殿红彤彤的,仿竹制的家具、各式清朝人偶烛台,中间还穿插着大理石的壁炉、装饰着龙和棕榈叶的巨型水晶灯……记得当时我被惊艳得仰着头目瞪口呆地在宫殿里边走边跟小巴感叹:英国皇室是不是在追求亚洲皇室风格我不敢说,但我想象中,中国清朝晚期的高档妓院大概就是这气派吧!

啊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啊,中国一般也就妓院能这么重彩吧……或者鸦片馆也行。嗯。

瀑布汗归瀑布汗,还是很开眼界的。

康斯特伯的画展也不错,主要没有伦敦那么多人,可以随心所欲的看,外加有Art Fund的会员卡,居然是免费的!——上面这个Royal Pavallion也是免费的!感觉火车票钱一下子就赚回来啦!结论:Art Fund还是很值的哦!强烈推荐哦!(还有就是在英国看画展经常能看到说那幅那幅画是在Art Fund的帮助下被公立美术馆购买或者修复等等,那时候会觉得哎呀这里也有自己一份功劳哎!莫名的满足感。)

阳春白雪完,到布赖顿,不匪气一下都对不起Graham Greene。所以大Joy和小巴就很恶趣味的在石滩上(布赖顿不是沙滩是石滩)拜读了……被誉为GG,John Le Carre 外加C J Sansom(为什么Sansom居然能和另两个相提并论?!图书市场太堕落了!)综合体的——

 

Mick Herron.这个间谍作家现在在英国红得不行不行的。碰巧那天我俩分别点的饮料端上来还和书皮特配!

大Joy看的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 Slow Horses,感觉开篇几章背景介绍有点slow,其他的还好,但看完忍不住又翻了本Daniel Silva的间谍小说才觉得舒坦了。但小巴说,Dead Lions写的特精彩。

在布赖顿下午四点之前喝小酒一点没有压力,老城区的酒吧里进门就是下面这个至理名言——

IMG_5173

喝小酒之前去布赖顿海边游艺场溜达了一趟,这也是个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有故事的地方。总体感觉一般,但是在室内游艺区的尽头发现有一排投币的air hockey擂台,我们去的时候几台机器都是空的,2胖子一局,和小巴嗞哇乱叫地对打了两局,等再抬头,发现居然几个台面都开始排队了!哈哈哈哈,我觉得神经质亚裔女青年还是蛮有号召力的嘛!

IMG_4913

另外,我就想显摆一下,我又赢小巴了,嘎嘎嘎嘎……

不过发布这个博客的时候我们早离开布赖顿了,你猜我们现在在哪儿?

给个提示:’I wanted to live deep.’

IMG_5059

你猜,你猜,你猜(图与问无关,上图依然排自布莱顿)。

猫奴的福利

IMG_5307

注意到上图这只毛球了嘛?这是我家马路对面邻居的猫,对就是那个给我家送瓠子、在我们出差时帮我俩照看着、外加平时N多关照的全民好邻居的猫。最近这只猫经常就这样蹲坐在我家前院的院墙上。

而且几个月前邻居还说他们家猫并不喜欢外出——确实,在我们搬来这里的第一年根本没发现他们家有猫!后来这只猫也只是偶尔会站在他家二楼的窗台上,隔着玻璃隔着马路面无表情地瞥我们两眼。

结果最近这只猫忽然特别稀罕起我们家来,除了刮风下雨,基本每天都要在我家门前静卧几个小时。今天遇见邻居,我俩还特好奇:“这是你们家猫跟你们家狗打架了?咋天天玩“离家出走”咧?

我们家邻居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跟胡椒盐儿较劲呢!

因为最近胡椒盐儿变聪明了,知道在后院未必能拦截到我们,因为偶尔早上我们会出门吃早点,所以他经常一大早就跑到我们家前院,透过窗帘往窥测我俩干啥呢,窥测不到,就石狮般蹲在我家门前“守株待兔”——

然后坐在马路对面窗台上看风景的邻居家的白猫心里就很不舒服了——明明这片本来是它的管辖范围,怎么胡椒盐儿天天在它面前瞎晃啊?

所以,这只不太爱出门的猫,为了维护自己领土完整,开始朝九晚五地蹲在我家地面上,为的就是撑场子,跟胡椒盐儿抢地盘……

你说人类争主权一般是去插个小旗子,猫争地盘还得自己亲自去蹲点儿,也真不容易。

结果是,我们家现在是享受24小时门口警卫待遇:白猫不在胡椒盐儿就来上岗,胡椒盐儿不在白猫就来重宣主权。喵星人之间的博弈,人类坐享福利。

FullSizeRender

 

四本书

IMG_4497

我最怕看文科学术人写小说。当然,文学学者除外。真的。因为,不管是出于作者自身“深刻的”思想包袱还是出于读者我“深切地”被醍醐灌顶的希望,我时常觉得文科学者写出来的小说有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觉——就是话也没(论文)说(得)清楚,结果还搅和了一个好故事。

所以我压根就不太喜欢《苏菲的故事》,连同事写的那些小说,我看着也觉得……嗯,怪怪的。因为这事真是术业有专攻,小说真的需要会讲故事的人来写。迄今为止,我看过的唯一突破这个界限的学者就是社会学家Richard Sennett——RS根本就是一个天才,嗯。

虽然每次看完都碎碎念的吐槽,但我还是贱兮兮地喜欢搜集学者写的小说,比如上面这个由国际关系学者写的寓言故事。作者之前写过一本关于把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非西方主流思维引入国际关系学的一本学术书,在圈里很有名。上面这本书基本也是这个意思,试图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让读者看到东方思想的智慧,我感觉更重要的是,作者隐喻了国际关系学里所需要的方法论上的变革。

但是绕这么多弯子,我觉得作者的苦心真不如用一篇8000字的论文来得明确又实在。而且作为读者,这是一本典型的让我莫名地有一种“你当我傻啊”的忿忿不平(我觉得学者写小说常掌握不好‘通俗’的火候,‘通俗易懂’经常就成了把读者假象成没什么思考能力的白痴),因为从某种角度讲,整本书其实就解释了这么一首诗:

IMG_4495

所以我说学者写小说真是费力不讨好,不像会讲故事的人,细想起来可能也没发生什么骇人的情结,也没讲出什么憾人的真谛,但是作为读者,津津有味地被牢牢吸引了一下午,合上书底,还好像有一种口有余味颇有心得的样子,比如下面这本书

IMG_4389

Matt Haig上一本The Humans就辛辣得让我笑翻了天。这本依然是一个就着老掉牙的戏路讲出不一样的道理的小说,说起来好像真没啥特别可圈可点的,但是想起来,还真是一个愉快又有点小深刻的下午。

另外,书旁边那个小黄人玩具是前一阵在荷兰我觉得买到的最好的“纪念品”,哈哈哈哈——是在机场吃麦当劳的儿童套餐来的,英国好像没有这个玩具,恰好荷兰又是自行车之国,在阿姆斯特丹获得这个两个轮子的小黄人是不是挺给力的呀!

说起来Haig的这本小说里也有一首诗(确切的说是两首),是不是要比上面那首学者写的“有意思”很多呢?

IMG_4513

所以你看有时候“有思考”和“有审美”真的就是右脑和左脑两回事,学者或许很有想法,但未必能用恰当的审美方式表达出来。反过来,我也常常怀疑论文看多了,自己这审美能力估计也退化了(所以也不要把大Joy的推荐太当真),因为我常常发现很多“经典”我完全不会欣赏,比如下面这本书——

IMG_4406

买来看是因为这是一本还算有名的低俗小说——妈呀,其实我觉得好像不该归类为低俗小说,但是翻了前100页,感觉怎么这么有名的“续集”好黄呀——总之,是作者“无名氏”接着此前Diary of an Oxygen Thief写的,然后伪文艺青年大Joy觉得好像“应该”看看,而且很薄的一个小册子,估计两三个小时就搞定了,就买了一本。

然后在咖灰馆里先开始是仰在沙发上看——“大家看呀,我也是有品味的小青年儿哦”,然后到坐起来看——“呃,大家看呀,我也是看流行小说的”,然后到有意识的把书压在桌子上这样没人会看到书名的——“呃,介个,我也没看什么啦……”——主要就是因为,我靠,怎么满篇都是黄黄黄啊……天,但愿咖灰馆里不会有学生走进来……

在我和畅销作者之间,我断定一定是我有问题,一定是我错过了什么。所以我只好战战兢兢地google了一下这本书的review,好知道应该怎么“欣赏”这本书。

让我大松一口气的是,好像网上大部分评论也是说:“怎么那么黄啊!”“好像除了黄没别的啦!”

phew!矮马,心虚的我当时那叫一个如释重负!

但我依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作者还挺红,后来一个评论提到书的最后五十页还是很值得看的。

然后我就怀揣着这个信念一直跳读到最后50页——其实大概最后40页的样子。嗯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最后40页还真是写的不错。这是一本很大胆很露骨很粗俗很让人反胃的作品,但同时最“坦诚”的叙述往往如此。所以如果你是个宰相肚里能乘艘小船的人的话,或许你和我一样,觉得这是一本文末有彩蛋的书。

沿着这个思路,再介绍一本“恼人”的书——借着海明威名著The Sun Also Rises的社会学研究:the son also rises surnames and the history of social mobility

j10181

这个作者也是醉了,继想当年引来口水战的A Farewell to Alms之后,又写了这本通过姓氏调查的全世界N个国家社会不同阶级上下流动性的书,基本结论是:好消息是,从各国数据看来,社会阶层在人类社会是流动的;坏消息是,流动速度不是30年,或者“富不过三代”,而是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咸鱼”,不管你在世界哪个角落,比较实际的估算是你大概需要300年才能“翻身”。而且你知道嘛,工业革命神马的都是浮云,其实中世纪的封建英国的社会流动性比当代北美还要高咧!比如给俺们坎特伯雷写故事季的那个乔叟,他家祖上是修鞋的,但他的重重孙却曾短暂是英国皇位继承人。

嗯,总之这是一本充满了各种“政治不正确”的著作,而且其实作者的采样也很有局限性,但是呢,从某种角度来说,即便所述未必都是经得起推敲的“真”话,但倒也是难得的“实在话”了。

难以置信

今天是为了更新blogbus上那个一桌一椅博客的,结果发现——

Screen Shot 2017-08-07 at 16.37.45

哇!难以置信!确切的说,真是很开眼界!

虽然博客大巴以前好像也被关闭过吧,但算是第一次眼见为实——主要上去的次数少,可能几次都恰好被我跳过去了,而且有几次好像是不能发表新内容而已。这回居然完全屏蔽了,哇,大手笔!

很开眼界,因为也就是天朝,不然想象一下,如果Wordpress或者Instagram之类坐拥大众N多个人备忘录类信息的网站有一天忽然贴出“因为配合某部门工作,暂停营业,啥时开张回头再说”,那街上不乱了哇?

周末记

IMG_0760

上图是邻居家自己种的,5个都是,多有喜感,本是同根生,明显另外那四个输在了起跑线上,哈哈哈哈

这东西大家都知道啦,这东西美语叫zucchini,英语叫courgette,汉语叫啥?这是个引起家庭纠纷屡试不爽的老问题。那天在家里的群上一发问,果然又是五花八门的翻译。后来根本不在群里的我爸不忍心看我们这么无知,让我妈传达说,这叫“瓠子”。嗯,别的不说,光听这发音我就觉得这个翻译最靠谱。后来这五个瓠子被大Joy拌着一头红洋葱和五个鸡蛋做了一个巨大的frittata,好吃!

总之,最近在抓住夏天的尾巴,除了蔬菜,肯特的草莓呀、李子呀、樱桃呀,玩命儿往嘴里塞,再不吃过俩礼拜就又明年再见了!另外抓紧吃的就是冰棍——没有冰棍的暑假算暑假么?最近两天20-21度,但是一出太阳还是挺热的,穿着两层单衣坐后院吃冰棍儿感觉完全没压力。

下周听说欧洲大部分地区又高温预警了,而偏偏英国降温!——看来英国还真是“脱欧”了……IMG_4381

看Climendo上的综合预测,下周三才17度!

我想胡椒盐儿一定是很开心的。因为这只英国猫好像对太阳有点过敏,天气好一点,它就一副醉生梦死地打蔫装。昨天下午下了20分钟的阵雨,但好在太阳又出来了,温度也就又上去了——但明显胡椒盐儿不这么觉得。过了几个小时,小巴趴在窗台上看到胡椒盐儿跳下树荫下的院墙,在太阳的“扫射”下准备从我家院子一头跑向另一头阴凉处,中途看见石砖地板上有个雨后的小水坑——这厮居然情不自禁地噗通侧身把自己扔进了小水坑里!!还打了个滚儿!然后才一副哇噻终于凉快,胡子上还嘀嗒着水地继续前进……——瞧那点阳光给一只英国猫逼的!作为一名合格的猫奴,小巴当然第一时间拿着浴巾迎出去啦!

我们也随即明白了,哇靠!以前每次下起蒙蒙小雨胡椒盐儿就会跳上窗台喵呜喵呜求进门,原来都是苦情戏呀!原来这厮其实并不是那么怕水!

最近有很多以种族为线索的新大众消遣,比如GOT的班底下一部戏是Conferate,一个假象当年美国内战南方成功独立,奴隶制一直没有废除,然后Amazon说也有一部类似的戏,Black America,也是美国南方独立了,不过是被解放的奴隶自己组建了一个国家……

不过大Joy比较感兴趣的是Kwanza Osajyefo写的这个Black新漫画系列,故事的大致梗概在扉页上就写清楚了——

IMG_0767

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发现,原来超人都是黑人,那会怎样呢?

目前这个漫画英国还没有纸质版,只有kindle,所以昨天在ipad上看了几期。目前的感想,用漫画里的话说就是——

IMG_0768

主要里面不完全是种族歧视的问题,还涉及比较宽泛的社会偏见、权力制衡等等,所以还是有点意思的。

很巧合的是昨晚看电视转播伦敦世锦赛上Usain Bolt最后一次solo,虽然Bolt输了,但是BBC一个讲解员说的挺有道理,他说(大概意思),如果现在哪个漫画家想创作一个抓眼球的superhero的话,大概会朝哪方面想呢,比如身高1米95,体重94公斤,出身平平,还黑皮肤,但精明靠谱,永远能完成任务,有亲和力还特立独行……这活脱脱就是Bolt啊!

嗯,还真是。

英国的Mo Farah也是一个挺激励人的运动员,不过他没有Bolt那么酷。看上面这个Black漫画里也是各种自然流露的酷,最近项目有个小职位正在招人,我打算回头我也这个范儿——

IMG_0770

IMG_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