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我不馋

img_6735

各位中秋好~

往年我才不过中秋,一来我基本不爱吃月饼,二来中秋你们总馋我,非常羡慕嫉妒恨。不过今年你们随便放大招吧,我不馋不馋就不馋——因为我三姨正好来欧洲玩,从加州给我带来两盒“生计”的月饼,而且有一整盒都是蛋黄的呦!!!!!

我觉得“生计”就是湾区的一传奇,从90年代吃到现在——每次我三姨回国都会带两盒生计的点心,然后偶尔时间凑巧的话我能赶上点剩儿,哈哈——商业点心里,生计的东东从未被超越。超级无比巨好吃,真的真的。我一直认为比生计还好吃的就只能是那种蛋糕房里现出锅,并且一点防腐剂没有48小时内会坏掉的那种的了。

大Joy特喜欢吃蛋黄月饼,而且生计的还是蛋黄酥,哎呀妈呀,哎呀妈呀,哎呀妈呀,第一天一口气就吃了仨!

问小巴吃不吃,小巴撇着嘴说他唯独不吃蛋黄月饼,因为他觉得蛋黄做馅好奇怪。我满嘴掉渣地感叹:哇,真是嫁对人了!!嘿嘿嘿嘿~

最近社交活动还挺多,上周去旁听了某社会组织的Board meeting,见识了英国法律的复杂性。

昨天去马丁老爷子家做客,我好喜欢他家呀!外面巨大的花园就不说了,一棵bay leaf树大概可以供全伦敦人食用了,房子又大又亮堂,还满墙都是一辈子陆陆续续收集的画,还有伦敦某画家给他、他老婆和小儿子各自画的画像。我不知道油画是不是和职业女性有仇,我见过的油画画的职业成功女性的单人肖像经常有一种共同的说不出来的腔调,说不出来,你能想象画家是抓准了一个神态,但这个神态就是你看了别扭,而且你都能想象出被画人肯定不会喜欢。

马丁老爷子老婆这个就是个例子,我没吭声,但老爷子特逗,指着他老婆的画像说,他老婆可不喜欢这幅画了,因为她不喜欢画中自己那眼神,但(毕竟画得不错)后来她也慢慢接受了(我心说:哈哈,但是还是被挂在了玻璃门后!)。老爷子顿了顿,说:“哎,她自己觉得不像,但其实她有时真的就是那个眼神,我最了解了。”

哈哈……这段话说到点子上了,因为我常常觉得观者对这种肖像总觉得别扭其实是性别社会里潜意识里对成功女性的成见,只是这种成见不仅被绘画凝固了,而且和摄影不一样,绘画还有夸张作用。

老爷子的书房几乎是我和小巴书房的总和,他一进书房就说,他老婆可高兴我今天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终于有动力把书房收拾整齐了!——啊哈哈哈哈~我的OCD那么臭名远扬嘛?

——插播一句,一个多月前我们学校一对教授夫妇来家里做客,上周碰见其中的老婆,她说自从参观完我们家,整个暑假他们夫妇俩就在自我检讨怎么收拾屋子的问题!啊哈哈哈哈~——再插播一句,前两天有人来定期检查锅炉,那个技师踏入俺家大门时顺口说了一句“呦!新换的地毯呀!”——我们家地毯两年多了好哇!勤吸地是很有效果滴!嘎嘎嘎嘎~

回到马丁老爷子的书房,我一眼看见巴黎老爷子的书,嘿嘿嘿嘿,一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觉——老爷子当然有大Joy写的两本书啦!还有一本放在了“正在使用区”的活动书架上,哎呀妈呀,我那叫一个得瑟呀。

老爷子本来匆匆带我看完就去转别的屋子,我说,别介呀,让我再看看——然后我就发现了老爷子一本1927年版的《瓦尔登湖》——还是伦敦出版的,里面木版画插图生动极了,我说《瓦尔登湖》是本奇书,中学时读梭罗时那种触动和第一次看梵高的画是一样的,两者都让你忽然明白了自己内心所想却表达不出的东西,而且《瓦尔登湖》确实是一个排版很影响阅读体验的书,所以自中学以来我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寻找《瓦尔登湖》的好版本,老爷子这个版本算是我见过的最流口水的啦!

老爷子拿出书架上他自己最喜欢的书——30年代出版的蒙田文集——那密密麻麻的字,也是双栏排版,简直就像圣经似的!而老爷子说,这确实是他的圣经,因为他有时间就喜欢读一段,百读不厌。他说如果有一天Desert Island Discs参访他,问他去孤岛上带哪本书的话,就是这本!

我问他,那luxury那项,你会带什么呢?

老爷子使劲想了半天,说,哎呀这个我实在想不出来,不去想了。

好玩。其实一个人能这么确认有一本能反复经常去看的书/作者还真是挺难得甚至算是幸福的事情,因为我使劲想,目前我还真没那深度说自己找到了这么一本书。

老爷子书房里的玩艺儿特别多,我扫描了一圈,指着一个中式彩色瓷器说,这个绝对好看!——那是一对古代男女,男子坐在石凳上,拿着书,但旁边的女子却俏皮,在他耳边撩拨,让那男子似躲非躲笑得看不成书——很少见这么生动又这么有生活气息(而且还是个貌似以男性为主体但实则以女性为主导)的中式瓷塑,所以我觉得特别打眼。老爷子特惊讶,说他认识的中国朋友中,我是第一个夸赞这个瓷塑的,以前他每次都兴冲冲地向家里来的华人朋友显摆这个摆设,但因为造型有点另类,对方每次都表示很无语,马丁老爷子后来就改敝帚自珍了。

我嘎嘎笑说,哎呦你看,其实我一般还真的对中式瓷塑完全没兴趣,唯独这个我喜欢,可见你的朋友都是严肃又有品味的人,唯独我嘻皮笑脸没有正经,所以跟一个没正经的瓷塑对上眼了!

老爷子说,不不,因为大Joy是个美学家,所以下次找机会让我在他书房里美美地独自泡上一天。

——啊哈哈哈哈~大Joy吼嗨森。

马丁老爷子是我见过的第二个为了以自己老婆的事业为重而放弃主持剑桥社会学系的社会学大家(另一个当然是大狮子啦!),除了小小嘲笑一下剑桥真倒霉之外,我就想说:这 才 是 牛 人 呀!

 

之前马丁老爷子和老婆邀请我昨晚住在他伦敦家里,因为反正今天一早我俩一起参加一活动——不得不承认,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哇噻,若在马丁老爷子家蹭过一宿,这事绝对是我老了以后跟我学生吹牛的一等一的素材呀!可是转念一想,住人家里好拘谨呀,所以在未来的牛皮和当下的自在之间,大Joy还是选择了回侃村儿,哈哈。

今天一早坐火车回到伦敦,参加的活动是个中国官方资助的促进中英文化合作出版的活动。我极少参加这种中国官方在英国的活动,所以今天有点看“西洋景”的意思,感触如下:

1.中国外交官的英语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真是比中国学者的好好几个档次啊!国内精英讲话还是有点啰嗦,节奏还是国内的“啊~呐~是吧~”,好像从80年代以来就没有变过,听着真难受,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外交官讲话的风格还挺和世界接轨的。(不过我就恨铁不成钢的想,国内学者也别抱怨为啥政府不听你的,讲个话跟80年代党委书记似的,行不行啊!)

2.所有的国内演讲人都会在自己的讲话里引用一段习大大,貌似这是一种风气,以表明自己做的事情不仅重要而且与时俱进。想想在国外需要达到这种目的的时候,一般会引用某个学者或哲人,如果引用个啥卡梅伦或现任的梅婆,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呀?

3.以前中方办活动,小礼品会是那种金属的京剧脸谱书签什么的,现在已经进化成京剧脸谱的U盘了,不错,开学讲课正好用。

《中秋我不馋》有4个想法

  1. 哇蛋黄酥!我们只买得到广式和冰皮月饼。
    我觉得应该买点“故宫淘宝”家的行李牌啊冰箱贴啥的做礼品送老外,特别拉风!

  2. 引用他家大大是因为回国了还要靠他家大大给饭碗。哈哈哈哈

    1. 本来想说,“隔着一欧亚大陆呢,他家大大就是顺风耳也听不见呀”,后来想想,他家大大好像还真听得见……嘘~~!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