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holm tittle-tattle-6 会玩篇

P1010757 copy

如果出差,尤其是带家属的出差,还想顺便玩一把的话,就得算计好时间——比如上次去吃“人民的肉丸”,5点半散会,订的6点半的座位,连坐地铁外带“计划内迷路”(俺们是多么有自知之明呀!),等撞到餐馆门口正好6点半哎!啊哈哈哈哈~傲视门口排队未预约的群众,牛牛地就入座了,啥也没耽误

还有个例子呢,就是你说如果第二天早上的会10点才开始,而瑞典皇宫8点半就开门,那么早上起来在酒店自助塞了那么多好吃的之后又去哪里遛食儿呢?嘿嘿嘿嘿~

IMG_6407 copy

早起真的很有好处,皇宫开门的时候,马路上除了清洁工好像还没啥人呢,皇宫里面更没有人啦!

说起来瑞典皇宫很小,很朴素,还不如英国王室上下船歇脚用的Somerset House气派,但是这是我觉得最棒的一次皇宫参观体验啦!因为和欧洲绝大多数皇宫不同,这里没有强制性讲解,也没有工作人员虎视眈眈地盯着你,走好几间房才会有一个工作人员“嘿”你一下(瑞典语的哈啰就是‘嘿’),而且早上连游客都稀少,所以感觉整个皇宫任由俺俩在里面撒欢

我想象如果皇宫里有摄头的话,保安一定在屏幕后擦汗。

皇宫没什么特别可说的,对于皇宫来说,真是一般豪华。而且绝大多数房间都比较暗,大概是为了防止紫外线辐射。

想吐两个槽,第一个挺可乐,是一个拐角的小屋子叫玛格丽特间,这间屋子是以玛格丽特太子妃(crown princess,在她老公登基之前就去世了)命名的,因为这位玛格丽特(还是个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特别爱画画,然后这个屋子里就挂满了她的作品。

作品水平一般,尤其室内光线也不好,其实也没太看清。好笑的是,看着这满墙炫耀的作品,小心眼儿的我一下子想到我一个画画很糙又不自知还特别喜欢在朋友圈晒的朋友,啊哈哈哈哈~我当时忽然十分庆幸幸好她不是个格格,不然北京故宫就要被她拿来涂毒民众审美啦!想到这里,一串寒战从后脊梁蹿过~~~

images

第二个要吐槽的是,对于喜欢猫的人来说,皇宫里有幅画太“政治不正确”了

P1010716 copy

瑞典皇宫别看小,但是个挺穿越的宫殿,好像瑞典人也没琢磨明白到底把皇室放在哪个时间段比较合适,因此,就有类似下面这样为庆祝瑞典国王登基N年而特意装修的现代屋子(有点宜家,天花板再高,还是很宜家)

P1010728 copy

但是国王至今和政党们见面象征性探讨一下国事的屋子却依然保持下面这个样子——

P1010719 copy

中间那一排应该是法典之类的吧——哇噻,现在谁查法律还查书啊,iphone,最不济ipad就好了吧。嘿嘿

等我们从皇宫出来,旅游大巴什么的就纷纷到了,赶紧逃跑。我们多会掐点呀!

Stockholm最豪华的宅邸还真不是皇宫,而是 Count Walther von Hallwyl和他老婆 Wilhelmina的旧宅,这是临走前的早上去看的,感觉就是临上飞机之前还过了把眼瘾,居然还是免费的!

P1010872 copy

豪华不说,女主人是个小有名气的艺术收藏家,所以他们的旧宅现在是Hallwyl博物馆(Hallwylska博物馆)。里面的艺术品收藏让人想起纽约的Frick老宅。我觉得收藏好像有个“往东看”的规律——美国的收藏家一般就喜欢屯点欧洲的东东,欧洲的收藏家一般都喜欢收藏点近东远东的东西。所以你看Frick家一排排的荷兰法国意大利画家,而Hallwyl家一柜子一柜子的汉唐、古朝鲜陶瓷啥啥的。

可惜我对物件儿收集不太感兴趣,所以Hallwyl博物馆里的“大亮点”在我眼里就是“太晃眼”,直接跳过了,倒是他家楼上这个画廊让俺很high,我还是喜欢看画

P1010888 copy

有两幅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的画,农村婚礼

Brueghel家就是图像小说鼻祖,每一寸画面都特别禁得起琢磨

P1010891 copy

但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个荷兰画家,Aert van der Neer

Aert_van_der_Neer_-_Winter_Landscape_with_Skaters_on_a_Frozen_River_-_Google_Art_Project

上面是google的图片,下面这个局部是相机拍的

P1020003 copy

女主人Wilhelmina Hallwyl应该是很喜欢他的画,因为我那天看见挂出来的好像就有三四张。不过这个Van Der Neer生前和死后都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博物馆布展的时候好像是把他的画用来填缝——不是挂在墙的最下面,就是埋在某个游客很难看到的拐角当背景。

不过就算当背景塞缝Van Der Neer还是很打眼。之所以上面同一张画摆两张照片是因为光线问题我拍的有点虚,但是google做的对比太强烈了,其实原画肉眼的真实感觉介于上面两个图片之间。Van Der Neer的画很动人的一点就是对暗光细腻的描绘,然后在人物身上撇上一点棕红一点蓝,嘿,整个画面都透气了,真生动。Google把图片都弄得高对比度,是“清楚”了,这法子搁15世纪前的画还行,搁之后的画,把油画搞的都跟薄脆似的,气氛全没了。

我猜Hallwyl家当年一定很有趣:因为除了收藏了那么多好东东之外,你看他们家图书馆,中间的走廊还可以两用来打保龄球!(保龄球就在左图右下角,图书馆尽头的保龄瓶见右图)

哈!这才叫“满脑子都是疯”!真会玩!

《Stockholm tittle-tattle-6 会玩篇》有2个想法

  1. 对对对,记得我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时候,因为免费人特别多,除了早早地要去门口排队领票,还有一招可以避开人流,就是开门后直奔最顶层,反着看,起码可以享受片刻的清净。

    1. 嘎嘎,对对,中学时我和同学去故宫总是一大早从后门进,这样差不多有20-30分钟的时间,整个乾隆花园就我们几个小厮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