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说的是吃,目的就在于拉仇恨哒!嘎嘎嘎嘎~
西安是十三朝首都,帝王气十足;别看一趟碑林戳穿了本小女子识字不多(嘻嘻),but——用伊丽莎白的鸟语来讲,咱也是have the heart and stomach of a king的主儿啊!
对西安美味的体会,主要依仗于@春晖的发小“毛道”一家——矮马,我这里得再次感叹一下,@春晖 的发小一家实在让人太喜欢啦,夫妇俩人巨好,热情仗义又有趣,有这样的死党可见@春晖是个人生赢家。总之,仗着春晖的面子,俺的美食之旅从下了火车2小时后就开始啦——人家晚上就送来了当地的甜瓜(超级好吃!比北京的香瓜好吃)、苹果(好好吃)和当地的樱桃(貌似是刚刚下来,仅一般好吃,但吃货大Joy是一边吐槽一边吐核,到第三天一兜子樱桃也都莫名其妙的不见啦!哈哈哈哈)。
毛道见面跟我说西安的小吃一天一个样等我走都吃不完,他马上又说:“听小春讲,你是个知性学术女。如果你在减肥……”
我赶忙摆手纠正他说,“春晖一定是把辅音拼错啦!我是个吃性学术女,我不减肥,不减肥……”——有啥好吃的,全都放马过来吧!!!
第二天,调研开始之前,毛道就先带我去了回民坊最最好吃的羊肉泡馍——不是旅游书上说的老孙家啥啥的啦,是绝无分店仅此一家的老刘家:
一人一海碗两块馍。西安第一课–掰馍!馍要掰到绿豆大小,越小越好。掰馍事关重大,毛道告诉我,这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如果馍掰的大是要被大师傅鄙视的,因为馍大就不容易吸纳汁油,就浪费了大师傅费17-8个小时熬的骨头汤和炖的酥肥的羊肉了,大师傅就不好好给你加汤啦!
总之,羊肉泡馍,你要不好好掰馍,就别想有好羊肉泡,这一海碗馍掰完就像作业一样要交回去,等待大师傅的“评分”,大师傅若掂量着这碗馍是不能体会泡馍精髓的外地人掰的,就糊弄一下,若看着像是老西安掰的,就好好烹饪一下!哈哈!公平合理!是不是?
在武汉调研的时候,当地NGO正在努力传播“参与即获得”这个貌似很白领的概念。食物链上这个简单又朴实的道理,在商业社会还真的越来越少被人意识到了。而在西安人称之为“苍蝇馆子”(其实挺干净的)的地方,门口大师傅的要求跟米其林大厨其实没啥区别:你要没有个好好吃饭的态度,就甭想大师傅给你好好做饭啦。要我说,啥高级理念都再朴实直白不过地化在一碗羊肉泡馍里了。
所以俺俩先参禅般坐在简单利落的馆子里掰掰掰掰了快一个多小时,听着旁边一老一少两个回民女性在八卦刚刚买到的一块针织布料,俩人嗞哩哇啦说得那叫一个起劲,布料打开好看得不得了,好多针针线线勾出来的花边,应该好费工艺的吧,反正我也没听懂——这里插播一下,西北人说话真的好大的嗓门,而且陕西话好像琐碎的词缀特别多,不好懂,所以常常是对方热情地说了一串话,我大脑屏幕下方字幕里跑的全是“?????”,而发现你没听懂,西安人就再把声音提高一个八度,然后声波共振就更大,大Joy就满头冒汗更犯懵。
总之,一碗馍人生道理倒没有掰出啥来,但可算是掰完交给大师傅烩汤的时候,我俩就都饿了。等馍上来,再来瓶冰峰汽水(相当于北京的北冰洋),矮马,爽!
羊肉泡馍比想象中还要好吃,真正的油而不腻,尤其再来点腊八蒜、掺和点辣椒酱——千万别跟陕西人说起四川的辣椒,因为他们会立刻不屑地跟你科普说他们“秦椒”要比川椒好,我问好在哪里,他们会任性地一句话结束讨论:“就是比川椒香!”哈哈哈哈……我想四川人反过来也会这么鄙视秦椒吧——回到眼前这碗馍,吃的时候还挺有技巧,因为超级烫啊!我拿着筷子挑起一著,吹吹,再吃,一会儿就浑身冒汗呀,而只见西安人毛道扒着碗吸溜吸溜居然一会儿就吃完了,我还剩大半碗呢!我心说这炼的是啥真功?跟广东人不怕煲汤似的?——后来发现原来“吸溜大法”才会避免被烫着!嘎嘎嘎嘎,后来周末粑粑麻麻来了,带他们又去了一次老刘家,熟门熟路地俺又吸溜了一碗下肚。
别看咱面对美食一副气壮山河的样子,但是什么泡馍啊,胡辣汤啊,肉夹馍啊,还真的是高热量顶饱神器,即便是油而不腻,空降到西安吃了两天也受不了了,所以俺很没出息的跑去酒店旁边的孔乙己,要了一碗阳春面和一盘炒青菜——
矮马,吃了好几天荤,可算见到素的了,我想我捧着一碗阳春面吸溜得一定非常投入与”煽情”,因为过一会儿只听旁桌有人指着我问服务员:“她吃的那是什么?我们也要一份。”
哈哈!当然后来发现其实陕西菜里有也有很好吃的菜,比如——
这是“金牌老碗”餐厅里的老陕烩菜,巨好吃无比。其实一盆这个汤再来俩油饼,一顿饭就妥妥的啦!——没错,西安的油饼都比北京的油饼好吃,不知道为啥,大概就是面好。
他家的“小茴香拌煎饼”也是出奇的好吃,主要都在那个柔薄劲道的煎饼上了。
西安的甑糕好吃,普通粘糕也好吃
唯二不太吃的惯的是西安的面皮和灌汁羊肉包——
这俩都是在“贾三”家吃的,给的量真大,但面皮真是比最粗的意大利面还难嚼,而那拳头大小的灌汤包子实在是太膻了呀!除了羊肉味好像就没啥了。
但真正的“大餐”还是毛道率领我去吃的——调研结束,周五没啥事了,毛道同学很仗义地拉我去了西安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那个村子据说是西安比较早的一个农家乐——但比北京的什么“山吧”啊之类的,可有组织有规模多了,一个村子汇集着全陕西各地的美食。据说现在这样的村子已经好几个了,但这个村子是原创,包括里面很多布置也是从各家各户收上来来的老器具。
整个村子就是一家庞大的流水席,别看都是一家一户小门脸,而且每家就买一种东西,但听说好几个都是上了电视的知名卖家,十块钱一碗面,一年赚个千八百万的都是小case。进村还有“村长接待室”呢,也不知道村长大人是不是真的会坐堂,反正吃了一圈下来,我还真是佩服这位村长呢!尚不谈村子致富什么什么的,就说这卖的东西,真是好吃!
那天一顿午饭,毛道一共请我吃了9种食物!!每到一家,他都不停地叮嘱“不能自拔”的我,“不要吃完,不要吃完,后面还有别的呢,还有别的呢。” 所以告别每一碗没有吃完的美食,俺那深深的惆怅和潺潺口水只有到下一家的海碗端上来才会止住呀!
第一碗吃的是鸭血粉丝——
说实话,我从来不吃什么血豆腐、black pudding一类的。但毛道那天也没问,直接就把这样一碗有高挑战性的东西端到了我面前,并且跟我碎碎念这个血是如何的真的鸭血,而不是羊血鸡血啥啥的,听得我头直大,再加上雨后冷风一吹,浑身的鸡皮疙瘩。但既然人家都买了,俺就“气沉丹田、紧闭双眼”,出于礼貌来它一筷子吧!——结果居然是特别特别特别好吃!真的哎!!!不仅没有半点腥味,而且滑嫩鲜香,你若不告诉我是血豆腐一类的,俺绝对想象不到,一转眼就呼噜进半碗下去。我还是不吃血豆腐啥的,但是,矮马这家的鸭血粉丝真是好吃!
走了不到10米,俺俩又坐下来了,这回是烙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觉得这是整个西安行里最好吃的面——
其实汤料上和臊子面之类的区别我都忘了,或者说,都不重要,那个“面”本身的口感就足以让人记忆深刻呀!其实不是面,而是烙饼切成的细面,所以异常柔韧,而且有烙饼独有的香味。
吃完这碗,溜达着,毛道又请我吃了麻花,没有天津麻花那么复杂,但要好吃很多
还有蓼花糖(网图)。
蓼花糖要说一下了,就是麻团大小,外面是用芝麻包裹,而里面则是蜂窝状几乎是空心的膨化米糖,根本就是明代的麦丽素呀!
下一碗是臊子面——俺已经吃完半碗了,才想起来拍照,还有米糕下饭,嘎嘎嘎嘎
听说我在贾三家对面皮的无尽不满,毛道觉得有必要维护一下陕西形象,所以最后遛缝的是陕西米皮,外加肉夹馍——
哎呀妈呀,这一圈吃下来实在太好吃啦!需要喝杯伏茶消化消化——
茶馆很乐趣,“整点报时”的项目是服务员跟着“十三狼”的陕西pop有节奏的在锅炉前“煽风点火”,看得出来那位大叔好不情愿又好认真,哈哈
这个歌太逗了,所以回家搜搜搜,搜出叫“从小卖蒸馍”,而且是十三狼这么个歌手的唱的,又挖出他的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叫《陕西人吼起来》的广场舞舞曲,啊哈哈哈哈……脑洞大开。
在这个村子里吃得好爽,喝茶的时候还忍不住回味说真好吃,真好吃,毛道跟我说,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这个村儿当年开张之前,村长就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大家比赛做饭,比如烙面,有十家人会做,那就十家人都做出来,然后分给大家尝,大家公认最好吃的那个,就拿到了做烙面的“执照”,同理,什么麻花啊,肉夹馍啊,都是PK上岗制,而且一旦确定下来谁做什么最好吃,那那种食品全村只有他一个家可以做,不能有第二家,避免恶性竞争。
矮马,瞧这村民间自发搭建起来的优势互补共同富裕的契约,这TM才是”团结经济”呢好吧!
所以本吃性学术女要抹抹嘴巴总结说,西安人在吃这上面好多大智慧哎!
我已经把这篇看了两遍了,并且决定存下来馋的时候就望梅止渴。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你说的这个村子!
那个村子叫袁家村,在咸阳。最后一张biang biang面是在兵马俑外面吃的,失策,比你的大盘鸡拉条子差远啦!
好神奇你是我看到第二个吐槽兵马俑比昂比昂面的了。。。著名景区周围没好吃的啥时候能打破呢?
“比昂比昂面”……嘎嘎嘎嘎。没准这种面本身就是不好吃呢?
大Jpu写的太生动了,视频里的大叔也好好笑,内心不情愿,动作很认真。吃完了晚饭看,还是瞬间饿了。。。。存起来。。。一定要去吃一遍
‘Jpu’,脑补着低血糖的手指在键盘上误打误撞的样子……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