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儿哈

这回去老大那里开会,顺便见了好几个朋友,我们都是“海漂”——都是住在非出生国,天南海北“漂”着的。当然,俺们其实也都各地安顿下来,只是仍然固执地“自认为”还在漂着,因为这样才够酷嘛!嘎嘎嘎嘎

社会学上,我会管我们叫世界游牧民(nomads),就是那种哪有自己喜欢的牧场就去哪儿安营扎寨的家伙。海漂们聚在一起的一个话题自然是分享各种吐槽。

因为即便世界已然地球村了,即便“全球化”与“国际视野”已经都变成陈词滥调的默认模式了,偏见与狭隘依然能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八卦。

比如我说,我在LSE呆的6年里,从来没想过“我是中国人”这事,因为整个研究中心汇集七大洲五大洋来的各类杰出的怪物,既然都是“海漂”,根本没有人会去想“国籍”/“出身地”这个问题。(——同样,因为都是人精,所以也没想过“出身校”或者“你爹是谁”的问题)。

我说,后来还真是在英国住了7-8年,搬到相对保守的肯特郡之后,才忽然被无时无刻被无意提醒自己是个中国人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无意”的过程,因为,比如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的英国同事会出于关心而询问我:“你(能/会)吃奶酪吗?”“你(能/会)喝咖啡吗?”

虽然是出于好意,但真让人哭笑不得,仿佛我是昨天才从外太空来的怪物。一桌海漂听了爆笑,很多人有类似的经历,一个欧洲大哥给我支招说,“下回你就同样无辜地反问他--你(能/会)吃米饭吗?”

——啊哈哈哈哈,就如同每次回国,小巴最讨厌的就是人家在饭桌上同样出于关切地问他:“你(能/会)使筷子吗?”或者当小巴津津有味地饕餮水煮鱼的时候,饭桌上忽然响起一阵“哇,你还能吃辣的!”“哇,你居然会择鱼刺!”等由衷赞美——超级倒胃口哈,因为小巴发现原来在座的都本以为他天生感官功能残障……

当然,拥有“全球化视野”(global mindset)不难,多看点书旅点游开阔知识量就行了;但能拥有,或者理解一个“世界的心境”(cosmopolitan outlook)倒不是那么容易。在俺们世界主义学术圈里,俺找出的后者的核心是“the liberating prerogative”,在这里,我就举个例子吧,真人真事哈——

我有个哥们,海漂。出生在中国大陆,母语自然是普通话,但从小到大,因为父母工作原因,移居了很多国家,换了很多学校。后来长大了,在英国遇到了一个香港女孩,开始学粤语,后来结婚了。现在有两个儿子,一家人居住在香港。

聊天时我们讲到语言对于“海漂”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比如我吧,我就发现我的大脑有两个边界比较分明的区域:在憋八卦段子的时候,基本会用中文想,因为我的八卦吐槽大户是我麻麻。而其他日常思维,尤其跟工作有关的,基本都是用英文想,因为来英国之前一点中文社科的基础也没有,你让我拿中文想我都“没词儿”想。

我这个哥们也超同意,不过他比我还夸张,他说有一阵,国语、英语和粤语,他都说得很烂,而且尽管从小到大四海漂泊在家和父母说的一直是普通话,但他觉得只有“说英语的那个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现在住在香港,虽然平时跟同事讲粤语,但他和他的表弟在家聊天,即便是从普通话开始,但最后总会切换到英文。

而且,最重要的是,虽然俩个儿子三种语言都会,而且跟妈妈一般讲粤语,但他在家和儿子永远只讲英文,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他最舒适的语言。

—————————————

讲完了。

在我嘚啵我的感想之前,我好奇你对我这个哥们怎么看,你觉得他的做法怎么样。

你的直觉反应是什么?

我只是好奇,一个“大陆出生,在大陆父母家庭成长,旅居多个国家,娶了粤语老婆,定居香港,会说国语、粤语、英语,但只会和自己的儿子说英语”的中国男人,你会对这种人有哪些评价?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理解吗?反对吗?同情吗?感叹吗?鄙视吗?羡慕吗?

还是说不出来的感觉呢?

———————————

好吧。

现在我告诉你吧

这确实是个真人真事

不过

我把国家换了一下,其实我这个哥们是个“芬兰出生,在芬兰父母家庭成长,旅居多个国家,娶了丹麦老婆,定居丹麦,会芬兰语、丹麦语和英语,但只会和自己的儿子说英文”的芬兰男人

现在你会对这个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吗?

我不打算去推测各位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我只是觉得同一个故事,至少如果是发表在中文媒体上,“大陆版”大概是“装逼典型”,而“芬兰版”大概会迎来类似“老外就是开放”的称赞。而且我觉得大多数人会对两个故事会有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

但这两个版本实质上没有任何差别啊!

当然这里面可分析的很多,但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我只想说,咱总声讨人家对咱双重标准,其实咱自己未尝不是始作俑者。

我想感叹一下,这年头做个“中国人”真是蛮辛苦的,在国内要有车有房天天拼爹,跳出那个攀比的圈子做海漂,依然跳不出自己人的双重标准,总之不管你在哪,是怎样一番成长经历,只要你是华裔(或者,按中国驻外使馆的说法,如果“你父母出生在中国大陆”),那只民族大义与社会功利的双重聚光灯永远追踪评审着你。

咱中国人对中国人,就宽厚一点吧。

啥时候咱也把自己当成“人”(而不是“中国人”)来看的时候,那个叫中国的共同体就伟大了。

《真人真事儿哈》有7个想法

  1. 中国人活得好累啊><
    还是那个Inside out的讨论比较好玩。我觉得我的"灵魂深处"说的是宁波话,嘿嘿

  2. 我想来点赞!真是个动脑子的好例子。谢谢大joy!
    的确纠结了一会,觉得这事如果是hk人说英语,放报纸上,大概会被攻击。

  3. 这个例子赞!转换得也赞。我老公整天就说我真的很生气的时候就会对他讲英文,还是特别英国口音的英文。我在哪里听到过,BB出生了你就自然会知道该对他讲什么话了。万万没有想到他刚刚出生我自然而然讲的话是我的第二语言——粤语。过了好几个星期才转到中文来。现在我和BB单独相处的时候讲英文,爸爸回来了讲普通话。

    1. 哈哈哈哈~出差回来刚看见这个评论。想想你英范儿的吵架就觉得好玩——嗯呐,婉转入骨,特别解气。

      1. 另外据说我生气了又讲中文的时候是上海普通话,天知道哪里学回来的(掩面)

      2. 我就没那语言能力,北京5环外的所有口音在大Joy听来都是外语……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