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Joy要趁包工头放假的时候出去放风,Trude很好奇地问会抓紧这个机会去哪里呀。我说,也去不了远的地方,所以原本我俩是想去Leeds Castle(嗯哼,利兹城堡不在利兹,而在我们肯特郡)住一晚上的,再塞上两本比如Mantel写的那些不完全符合历史的历史小说,晚上在古堡里面惊悚一下多好玩呀!
Trude也表示赞同。可是这周是bank holiday,外加上周是什么A-level啊,GCSE啊,中高考结果都纷纷出炉了,所以赶上家庭旅游高峰,Leeds Castle都订满了。
我们的后备放风计划是去离俺家很近的小镇Rochester,Trude当即崩溃,因为那是肯大的另一个校区的所在地——所以对于一个在肯大上班的家伙选择去那里“vacation”简直就是anti-vacation 呀!其实肯特郡最不缺的就是好玩的小乡镇,满地图都是哇,我俩基本都没去过,不过这回之所以优先选择罗切斯特,其实是因为小巴曾和罗切斯特的主教认识,一起探讨过生命伦理学,这块是我和小巴专业的交集之一,我跟Trude说,所以我俩打算带着一双“伦理”的眼睛去考察一下罗切斯特,进行一番有关生命道义的哲思,mmmmmmm,有趣吧?——Trude手机迅速回复:”That sounds potentially very scary.”
啊哈哈哈哈哈哈…我不由注意到她在大呼小叫的时候,还用了“potentially”这个qualifier,啧啧,习惯性严谨呀!五十步笑百步,也是“浸毒不浅”的主。
当然,我俩没有那么geeky啦,尤其那位主教几年前退休了,在罗切斯特的一天其实更多是逛了很多小店,外加不能免俗地寻访了狄更斯在这个小村里留下的爪印。
我常常感觉狄更斯是被英国人民过度挖掘的一个文化品牌,因为印象里恨不得英国南部基本每一个小城都会和他沾上点边儿,不是他住过的地方啊,就是他旅途睡过的地方啊,或者是他写过的地方啊,再不济也是他喝过茶吃过早点的地方什么的。别的不说,你看伦敦那么范儿的城市,也有至少四个被公证过的狄更斯故居吧,其他的小镇就更别提了。肯特郡里几乎每个有火车站的小村儿都有狄更斯的故事。
我有时候想,狄更斯在英国文化产业里的作用跟天朝的乾隆及其他皇帝差不多,基本他屁股沾过的地方都是可以化腐朽为GDP的,虽然小小“嫉妒”了一下在大不了颠儿一个写(儿童)小说的居然享受了我们皇上的待遇,但不管是文人还是政客,频率高了都不免让人审美疲劳。
不过罗切斯特真的是狄更斯的地盘。
这不仅因为狄更斯长在罗切斯特(确切的说是Chatham,但那就是10分钟步行的距离呀),而且他的小说里很多场景都直接取材于罗切斯特,比如下图的这个大钟,就出现在The Seven Poor Travellers里面
而 the seven poor travellers根本就是16世纪开始在罗切斯特中心街道上的一个慈善旅舍呀:
还有比如现在这个最有名的餐馆所在的建筑,则出现在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还有Great Expectation里那个Havisham小姐的豪zai也在罗切斯特,不过豪宅那天我俩没参观,我俩更关心下面这个——
嘎嘎嘎嘎,多巧妙的糖果店的名字呀!
而这里还有狄更斯一直希望死后安眠于此却未遂的地方——
(因为狄更斯去世的时候,这片墓地已经不再接收新的入葬申请了,所以狄更斯“只好”被安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每每看到英国小镇有这些名人名家的旅游路线俺都不免酸酸地想,你说为啥咱北京就不能搞个老舍地图之类的呢?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罗切斯特都是个给人惊喜的小镇子。
上图是大Joy拍的罗切斯特教堂,之所以位置这么好,是因为俺颤颤巍巍地爬上了12世纪的罗切斯特古堡上面——
天地良心呀,大Joy最怕爬那些又窄又滑的旋转石梯了,因为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俺就被这些石梯坑了一个屁墩儿——结果还得若无其事地站起来,故作镇静地随后上台presentation!blah blah blah,谁疼谁知道啊!T.T
那天俺一路上紧紧扒着扶栏,攥了一手铜锈,小巴则情怀大发地一路感慨,要是这时候来场几周前那种雷电交加的疾风大雨,站在12世纪的古堡里体会无时间差别的自然之力,该多有感觉呀!——最讨厌的是,小巴还一直习惯性地追问我:“你说是不是?是不是?”
啊~~~~!!!
不对,我原本是要讲“罗切斯特都是个给人惊喜的小镇子”的,好像有点跑题,呵呵。
确实很惊喜,一来是小镇风景好。
二来是小镇的每一个小店似乎都有意思,比如我第一次发现理发店里还有安抚小孩子的电动车摇摇车——
而且这个小镇上居然有全英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
真的超大,上面的仅是“门脸”的柜台,整个书店的大小基本是下图的纵深X15
之前说那天在罗切斯特除了寻找狄更斯的爪印(包括教堂+城堡)就是逛小店了。原因是罗切斯特的小店也都很有意思,有东西可淘。
比如我们获猎的“纪念品”是一个颅相学的塑像,一幅俄罗斯当代画家的画(大Joy现在就盼望她赶紧大红大紫,我就发财啦!哈哈哈哈),还有一只小玩具熊。
颅相学这个雕塑是大JoyN年前在Wellcome Trust的展览上看到后就很想来它一个的——这周终于被俺撞上了,才18胖子,给力吧?
别看颅相学是个伪科学,但这个伪科学给福科以来的各种社会学和知识论的批判理论提供了多少火药呀!矮马,你能想像今年秋季学期的大课上,我站在大讲堂上以学术为名向200多个学生手舞足蹈地炫耀这个血拼成果的盛况嘛?嘎嘎嘎嘎……
而那只玩具小熊则是在教堂买的,穿着僧袍,实在太可爱啦:
在回家的火车上,我和小巴三言两语地就把他的身份琢磨好了:
它该叫什么呢?既然是买自教堂的小熊,应该有个和宗教有关的名字。叫他Brother Augustine好了。而且你看他正好可以站在家里的“酒桶”(角桌)上,所以他是负责酿啤酒的僧熊。连专业都有了。太合适了!但它应该属于什么宗教门派呢?肯定是个Benedictine——喝比利时啤酒的都知道这个!可是Benedictine的和尚会叫Augustine嘛?会不会有宗派上的冲突?……哦,不会不会,因为St Augustine是第一个把Benedictine教条传入英国的僧侣——去过侃村大教堂的都知道。
回家的火车上,只听我们两个神经病如此融会贯通地胡编乱造~开心!
真是两只无敌可爱的命名狂,啊呀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