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是这样的情景:
我在staff room打印,XXX老师从楼道里路过,透过玻璃看见我,特意跑回来问:哎,大Joy你那个房子买下来了没有啊?
我在自己的办公室备课,YYY老师敲门进来,很关切地问:大Joy你那个房子买下来了没有啊?
我参加学校开放日,跟“高三”学生聊完之后和ZZZ闲聊,对方第一个问题就是:大Joy你那个房子买下来了没有啊?
过一回儿终于转了话题,晃悠到AAA旁边,AAA张口就问:我刚才不小心听到,你那个房子……?
我下课回办公室,楼梯上撞见BBB老师,对方开篇既是在回音极强的楼梯上用英国人特有地不慌不忙与字正腔圆问:大Joy你那房子买下来没有啊?(没有啊~没有啊~没有啊~啊啊啊啊啊啊。。。那圆润的尾音在通顶的楼梯四壁撞击回荡之后,和天空中一队乌鸦的大汗歌形成了无缝衔接)
在世界(包括全英)人民都在为新一季House of Cards而津津乐道的时候,大Joy的买房记绝对是俺们系最卖座的连续剧,每一点新进展,每一个让买卖双方都崩溃的幺蛾子,都时刻牵动着俺们系各位老英那有节制但无底线的好奇心——事实证明,热心肠的英国人其实是很八卦的,其实向老英吐槽也是挺爽的,因为他们总会报以深情又克制的同情,当你在为某事抓狂的边缘时很有利心理健康,哈哈哈哈
而你知道啥啥都非一日之寒的,大Joy买房这件事这么被英国同事关心是因为咱买房是经历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英式体验,我觉得吧,现在除了英国人自己外,也就大Joy和小巴能有资格说在英国买房是一件多么……多么好事多磨的一件事了!
英国买房最有特点的一项是,达成交易不算,签合同也不算,一直到交换钥匙那一秒之前,双方都可以反悔。——事实上我们下周才能拿到钥匙,不过目前已经进入到如果反悔将有不少赔偿的地步,所以我们可以比较放心的说,在经历8个月的买房手续之后,我们终于把在英国的第一个房子买到手了。
没错,整个程序用了8个月!!!
这个房子其实是去年夏天,在我疯狂地和同事炮制各种项目标书之余,和小巴在肯特郡看房。当时也没觉得一定买,也没一定不买,转悠着转悠着,看这个还行,那个一般的,但忽然遇见了一个房子——绝对love at first sight——当时一下子让我想起俺们社会学鼻祖韦伯在慕尼黑的故居来了,虽然现在对比照片其实并不太像,但感觉很像哈,反正我当时远远地望见那个房子就想:哇!一看就像个社会学家住的地方!(小巴抗议说:明明是很像个国际关系学家住的地方!)
总之,尽管我俩在学科认知上有异议,但我俩马上求同存异地当即就决定买下了!
房主也很开心,因为这是在家族里传了四代的老房子,之前有开发商开大价钱,但他们觉得收容着一家人的回忆最后被开发商分租出去够煞风景的,而能由俺俩(这种看上去就很有爱也会审美是吧?!)买去也算有个好归处是吧?嘎嘎嘎嘎——你看做学术真的有很多好处,在购置地产上也有竞争优势哈。
尤其是房主听说俺俩也很喜欢小酒,他们很得意说后院这个葡萄架上每年的出产能酿30瓶葡萄酒哦!(真的么?那以后做菜不买绍兴黄酒了,直接肯特红酒了,哈哈哈哈)
双方都很哈皮。那么交易成功?——且慢!!!!!
话说英国买房要雇律师的,而雇律师是有道理的——这样才能保证交易100%的合法性,以及100%保护买卖双方权益嘛——因此在之后的7个月零3周的过程中,就开始了漫长无比的法律程序……
这其中的琐碎与麻烦无法想象——我有时候觉得如果国内对房屋购置也采取类似级别的法律要求,估计就没有泡沫了——几乎房子的每一寸地方都要各种证明,比如外墙裂缝那个拇指大的泥子N年前是谁糊的,有许可么?房子门口的马路牙子的坡度有道路管理部门的证明么?还有各种因历史原因导致的各种文书,比如最让人崩溃的是,为了确保这块地的所有权,律师们还追查了中中中世纪的教堂地契!!!——总之买个房,给我的欧洲文化史补了一课 T.T
当然这里还有各种律师不靠谱及圣诞节,不然估计5个月就拿下了。
哎,不管怎么说吧,终于到手了——一个矗立了一个世纪,躲过二战炮火,目睹四代人悲欢离合的有故事的房子。一个一看就是社会学家住的地方……嗯哼。啊哈哈哈
像所有坚信“自己的家就是自己的城堡”的业主一样,我和小巴正在给这个房子想名字,鉴于六卧三厅这个事实和咱生日的这个巧合,中文名确定是“六三学社”,嘎嘎嘎嘎,英文名小巴正在开足马力思考中!
六卧三厅!!!求收留。。。
欢迎,欢迎,夹道欢迎~顺便把你家厨房搬过来哈!
六卧三厅诶!!!! 在伦敦蜗居的眼泪都下来了……
在伦敦的小鞋盒里住过人生也算完整啦!
为什么我都打不开图片~~o(>_<)o ~~
国内好像都打不开图片,我也不知道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