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没啥大新闻,收了俩博士生,拒了一个。拒的那个啥都还可以,就是成绩不行——虽然成绩不决定一切吧,但连硕士水平都达不到merit,要么就是这个人能力有问题,要么就是态度有问题。和这种人一起工作的话,同事说最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你给他写个论文,然后他毕业;要么就是他中途不堪压力主动退学,左右都是杯具==|| 为了避免杯具,我就只好拒了。

说到成绩,最近特别费神的一件事就是很多学生收到我圣诞节判得那批论文成绩之后开始郁闷。其实俺真真已经是手软派了~可是小朋友们真的是不会写东西。

有个学习还挺好的学生在班上问我:“你假期是怎么判我们这么多卷子的?是不是就是看个Introduction,然后心想‘啊,这套路我看多了’,然后就大笔一挥,打个分就完了?顺便还喝一口手边的红酒。”

另一个学生纠正她说:“不对,不对,大Joy是喜欢喝香槟的。”

“哦,对对对,顺便喝一口手边的香槟。”

我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帮学生怎么对八卦记得那么清楚,对社会学理论一点都记不住聂?本老师是这么作答的:

“那里有,问题就是你们几乎连Introduction都写不好,所以看完头两段,我根本不知道你们到底要走什么套路,只好从头看到尾(还是有一小半人,我到了也没明白他们的论文要说什么==||),搜肠刮肚地想各种给分的理由,我容易嘛我⋯⋯”

这时的镜头应该是学生集体拉长腔地回答说“不容~易~”,不过现实里,好多学生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凭什么人家写了4000字就得了一类,而自己也吭哧了4000字就得了个三类聂?

好多学生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是“有潜力的年轻人”了,发觉自己本应该是优秀青年了,好几个人来找我,解释说他们其实都是多么多么好的学生,只是这次马虎了,没有意识到二年级的标准,然后问我,“我甘愿再写一篇,然后你看我新写的,把成绩提上来好不好?”

他们的意思是:你看,我是这么爱学习的一个孩子,为了追求高分,都不惜得主动要求再写一遍⋯⋯

这是啥逻辑???——这就好比,莫非一个人在西去之前跟上帝商量说:我原本是个应该流芳千古的人,可是这辈子活疏忽了,能不能让我再活一次哇?

@£@£%¥%&¥%!完全匪夷所思。

当然,主动找老师问如何改进论述技巧的也不在少数。我和小巴(虽然我俩是俩不同大学俩不同科目吧)都遇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上周小巴有个学生写邮件要求见面说作业分数,邮件里说自己对分数很不满意,纠结如何提高等等等等。然后约好时间,见面。那个学生掏出那个“对分数很不满意”的论文,小巴一看:72分(一类)——而且小巴这种家伙,一般只给到75分,不像大Joy这种性情中人,看high了85分也往外甩,哈哈。

所以这学生其实论文写得已经很好了,但属于追求完美型,得了一类还不满意,据说这个男孩基本都要拿全年级最高分,不然很失落

我刚跟小巴说,这种学生会让俺这种没进取心的同学鸭梨山大的。结果,过了两天,我的一个72分的学生也给我写邮件,要求辅导如何写得更好。

囧囧囧。。。

所以你有一些学生过了及格就欢天喜地,一些学生得了二类怨天怨地,还有一些学生得了一类却想做得更好,种种“不平等”奏是这么开始的哇。

《“不平等”是怎样炼成的》有4个想法

  1. 成绩单好重要@@ 期末考试前要贴在墙上告诉自己!!Forza!!!
    不过 在LSE以我个人的在本专业的经历来看 其实拿merit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努力运气好一点能拿65+ 稍稍努力不足或押错宝就是65- 似乎70+或者60-都是低概率事件……
    欢迎各位校友批评指正添砖加瓦XD

    1. 嘻嘻,某些如经济历史系的同学们会暴怒的。不过大体上如你所述,就业形势险峻,近年很多学校事实上采取了60/60政策:即要给约60%的学生60分以上的成绩,正因如此,水涨船高,没有merit才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