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也就是明儿个下午要讲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这三个词儿哪个单挑出来都不善,看着就犯困⋯⋯难啊。
所以我觉得这回需要动用“雷帝嘎嘎”了,对“嘎嘎”的歌词做社会学分析,嘎嘎的歌曲很給力,但是其实你越琢磨里面问题越多,所以俺的结论吧:假如雷帝曾经学过社会学的话,她的歌词就更牛更准确了,嘎嘎嘎嘎
本来想用Bob Dylan的,可是俺们某老师是Dylan忠实粉丝,某次酒后吐真言说不惜捏造历史忽悠学生都去买Dylan专辑,所以我这万一分析坏了,传出去⋯⋯啧啧,算了,还是Gaga吧
————————–
上周又是很耍宝的一周,学生继续花样翻新地让乌鸦飞,大Joy继续胡诌八扯,经常说些教育宝典上“不该说”,做些“不该做”的事。
比如跟学生“分享”当年俺写作业的时候怎么投机取巧,怎么给课堂论文灌水,怎么12点前永远起不来床(不过怎么翘课这事我从来没说,主要说了也没用,他们没有白菜这样的朋友啊,恩哼)⋯⋯当然喽,津津乐道于这些八卦其实是俩目的:第一是告诉学生,听到了哦,你们以后想作业灌水要三思,都是你们老师我小时候玩腻的把戏了哈!第二是告诉学生,如果你觉得3000字是个无比巨大可怕的数字,很正常,你看俺也是从3000字的搔头挠耳开始的。
为了跟学生强调句子精简的重要性,大Joy说:“你们写东西的时候要这么想,你看大Joy根本一老外,你们写那么长那么花哨的句子,她怎么能看得懂聂?”——班上的学生哄笑。不过这对新老师来说确实是个冒险的玩笑,不过一来是和学生关系还挺有信心的,二来我觉得,如果学生指摘你的英语有问题,那你一定不止是英语有问题。
当然,大Joy还是挺有原则的一个人,只是遵守自己的原则罢了,哈哈,这周有件事让俺挺高兴的
背景是:自从任教以来,就一直被培训嘛,一些讲课的宝典啦,规律啦,忌讳啦,等等。我觉得宝典一般比较有用,但很多要是我是学生,我就觉得挺没劲的。比如上课用电脑用手机的问题。不光我们学校,我听说过的几乎所有大学都会建议老师,一定要第一节课就立下规矩:上课不许用手机,因为对课堂不尊重;也原则上不许用笔记本电脑,因为很多学生会以记笔记为由,上课互相发邮件啊,查facebook啊,聊天啊,等等
我就很不屑这条,因为,除非是铃声什么的影响到其他学生了,不然学生有这种表现大概只会有两个原因:1)老师讲课好烂好无聊,那你真不能怪学生不好好听讲;2)学生自己不努力,或者不愿意学——咳,那也不好逼着学生学,只要告诉学生后果就好,师生各付其责。
我就从来没在我课上说过电子产品使用问题,而且我班上,除了几个用笔记本电脑记笔记的,真的有一个学生总在那里低头鼓弄iphone。
你讲着东西,别人低头弄手机,这个是有点烦,不过我倒从来没呵斥让她停止过,因为我觉得:要么就是我讲得让她觉得无聊,要么就是她自有打算。小巴和同事听说了,都觉得,不行,必须在班上严厉禁止此事,不然学生看你是新老师,又好说话到像柿子,一定会越来越多学生用手机,或者课堂纪律散漫
——大Joy自己从小就课堂纪律散漫⋯⋯所以俺是万万说不出“坐直了,手背后”这样的豪言壮语的
俺就一直没吭声,“默默容忍”(哈哈)这学生每次在课上都鼓弄那手机,尤其最近几周,这个学生频繁发送短信的间歇偶尔还会抬起头问个问题或者说几句话什么的,我还觉得特高兴,这就证明这学生还是有愿望参与课堂的,好征兆嘛。
后来这周五下课以后远远在大草坪上看见这个女孩,过去跟她打招呼
小女孩听到我喊她名字很惊喜(那么多学生,每周只见一次,还是有点挑战的哈)。说到手机,女孩马上说:‘哎呀,抱歉抱歉,我一定注意。我实际上是负责好几个小孩子的社工,所以我得保持24小时开机,要是他们出现问题我就得处理,所以我才上课用手机的。’
你看,幸亏大Joy我一直偏向于让学生自主吧,没‘哎!上课不许用手机啊!’。俺心理那个“坏小孩”又不由感叹,啧啧,你看又找到了个有社会责任心半工半读的好学生。
——————————————–
今天晚上坐火车回侃村,车厢里一队小女孩那叫一个吵,又笑又叫又唱又闹,让一车的人都特抓狂,好几个乘客多次让他们安静一点都没用。
本老师很淡定的坐在位置上,心想:都不用回头看,这些扰民的孩子里面肯定没有我的学生。因为明天他们都有1-2个索命线,今天晚上一定都在家忙着码字呢,哈哈。
说到这个 就想起来 我这学期TA那个班上有个姑娘一直一边上课一边织毛衣…= =||
这个姑娘比较牛,居然还会织毛衣⋯⋯!!
看到我的名字很欣慰呀。其实当年咱们上课的时候睡觉,聊天,吃东西,传纸条,玩手机,打游戏,啥没干过。。。现在就是一报还一报的时候啦。。。
一般说负面新闻的时候我都拉上你,恩哼,啊哈哈哈。
看来大家的索命线时间都差不离@@
原来大JOY以前也是起床困难户。。。
当然啦,我还把我当年的理由也“传授”给了学生:起不来床是因为巨型学术动物需要巨型休息。恩哼,不然怎么保持灰质细胞的新陈代谢哇
这索命线太传神了
哈哈,看来也曾有同感啊!
楼主在哪里教书啊?感觉好有趣。
University of K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