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周,挺爽,每天上下班都塞上耳机,争取双层巴士上层第一排的位置,太阳晒着,Green Day的給力小曲听着,傻呵呵地观望一路风景,觉得生活特乐趣。
当然,堵车的时候就不那么乐趣了,侃村虽小,居然早上还是会堵车,而且一堵能堵出二里地去,这事非常匪夷所思,不过不管怎么堵,5分钟的车程15分钟也到学校了。
话说因为侃村自恃地位特殊,所以历史上一直和肯特郡闹“独立”,一直到60年代好像都属于国内的“直辖市”,后来行政归附了,但现在仍是独立的市长选举等等,所以我们学校虽然是肯特大学,但其全名曾一度是UKC——我第一次以为是KFC听错了——即“侃村的肯特大学”,以示侃村的重要性。
不过对于我这种老外来说,UKC,KFC神马的,完全是“特嘛头”和“特煤头”嘛。我唯一在意的是,俺们学校是劈开树林建在山坡上的,所以贼绿,视角极好,那天我回家的时候,公交车上坐了好几个进城找房子租的中国学生,我就想,哎,为啥搬呢,住山头上多来劲啊,嘿嘿嘿嘿
那天和同事吃午饭,同事小儿子第一天上初中,第一天独自坐校车而不是家长送,同事说,前两天她带儿子对校车站“踩点”好几次,而且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记得在哪里哪里下车,因为“你这站不下,校车就直接给你拉到下一个村子里了啊!”——这事让我笑半天,我觉得要是我一定刻意到邻村下车偷几个鸡蛋再回家,哈哈哈哈哈哈⋯⋯
当然,我们这里真不是村,不好给大家错误的印象,侃村有比伦敦bloomsbury还大的waitrose超市,附近的whistable有气势堪比纽约伦敦的餐馆,据说吃顿饭要提前2周预定桌子。。。真吐血。
同事按经验估计说,2013年来临之前,大Joy估计都会处在找北,适应新职位的状态。还真是,比如哪天和另一个同事及老婆晚上喝小酒,他俩就纠正俺俩的发音,比如侃村中间那个r是不发音的,比如whistable那个i是发长音的⋯⋯刚刚貌似有点适应北英格兰口音的大Joy(和小巴)现在要开始探索南方人的发音。恩哼。
另一个正在学习的是,学习说no。记得在伦敦时曾经和一个同事拿到终身讲师位置后几个月见面,对方忽然显得特不合作,她解释说别人告诉她,做讲师第一需要学会的是对各方面对你的要求请求和需求说“不”,不扯下脸来自己会比较惨。
大Joy一直觉得这种人挺事儿的,不过开学第一周,俺也忽然发现确实不能客气,因为自己的时间是学校的财产,真麻烦⋯⋯,世界上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情,可惜你只能做一部分事情,这就是现实,不过咱言必信行必果,这次无论如何也要bite the bullet。下回要记住把子弹控制在枪膛里,不能让子弹再飞了。
继续发掘侃村,今天在超市发现肯特本土的土豆片,嗯~~~好吃但不太健康,呵呵;这周第一次去酒吧(因为侃村的餐馆都太太太好吃了,没钱浪费在酒吧上了哈),喝了一圈当地的啤酒,8错,80分吧,不过还是新堡的当地啤酒有特点一些。
昨天看了新片Anna Karenina,没读过原著,不懂电影,但让我想起了我非常喜欢的Russian Ark,所以这个片子看得爽极了。
Anna Karenina上映啦?我们这里还没有。我觉得我肯定看不懂还是去看生化危机吧–!
keira knightley很好看哦,不过我怎么觉得她拍的戏老是“接近崩溃的泪眼朦胧”状